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8 19:04:2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地理系教师教案首页 (适用于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 中国旅游地理 专业 旅游管理 名称 主讲 计划 买买提明·热介甫 2学时 教师 总时数 专业技术职务 章节 名称 教学 目的 与 要求 副教授 周课时 4学时 班级 专业层次 编写时间 2005年级4班 专科 2007年7月18日 第一章 绪论 掌握旅游地理学的概念和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体系;掌握旅游地理学的性质、研究内容和中国旅游地理的学习目的与方法;了解旅游地理学科发展与发展趋势。 重点 重点:中国旅游地理学的性质、研究内容和学习目的与方法,学科前沿与发与 展的趋势。 难点 难点: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体系。 教学内容更新补充:中国旅游地理研究意义。 或补充更新:数据 情况 教学方法与组讲述法,结合课堂讨论。 织安排 教学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教学挂图授课。 手段 基本教材:中国旅游地理.金海龙.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基本 参考书:[1]保继刚.旅游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教材 [2]刘振礼,王兵编著.中国旅游地理.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6 和参 [3]赵济,陈传康主编.中国地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考书 相关网站:中国国家旅游局网http∥www.cnta.com;新疆旅游网http://www.xjsilkroad.com;中国导游网 http∥www.chinaguidenet.com; 教研室或专家审查意见 第一章 绪论

中国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 1999 年,中国业已成为仅次于法国、西班牙、美国和意大利的世界第五大旅游目的地国和旅游收入第七大国。中国在世界旅游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对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和其他旅游资源的合理规划与开发。离不开对旅游市场供需变化的科学分析与调控。因此,学习研究中国旅游地理十分重要。

第一节 研究对象与任务

一、研究对象与学科特点

中国旅游地理是研究中国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的时空分布规律、形成原因和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学科。它既是一门伴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而迅速兴起的新兴学科,又是一门将旅游学与中国地理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学科。

中国旅游资源的丰富是与国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民族众多、历史悠久密切相关的。

421.幅员辽阔:中国幅员辽阔,陆地面积约960?10km ,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

6.5 % ,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陆地疆域的辽阔意味着陆地疆界漫长(约 22 230 km )和接壤的邻国多( 15 个),这对开展边境商贸旅游和跨国旅游是有利的。同时,我国又是一个重要的海洋大国。根据 《 联合国海洋公约 》 的规定,我

42国的内水、领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面积共约 300?10km。

2.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从大地构造部位看,中国处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西伯利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等四大板块共同作用的交汇地区,尤其是印度洋板块自南向北的俯冲,使青藏高原迅速隆起,造成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展布和以山地、高原为主体的复杂地表结构。在纵横交错形成我国网状骨架的山地中,又镶嵌了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其中,第一、第二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中,又分布着我国第一、第二大沙漠,即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沙漠的边缘.则是串珠状分布的农业发达、人口集中的沃野绿洲。复杂多样的地形必然对大气环流产生影响,加上地理纬度位置、太阳辐射、海陆位置与洋流的影响,使我国气候具有季风气候明显、大陆性气候强、水热同期和气候类型多样的四个基本特点。由于我国地跨温带、亚热带、热带多种气候带,而且因地形崎岖,往往在不同范围内形成尺度不一的气候差异。多样化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又为我国动植物的生长繁衍提供了多样化的环境基础,因而我国又是世界上动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仅野生动物我国就有 2 000 多种,其中鸟类 1 170 多种,兽类 400 多种,两栖和爬行类 500 多种。而且,其中不乏诸如大熊猫、金丝猴、野马等被世界公认为稀有珍贵的动物和特产动物。我国现有 120 多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 300 多个国家森林公园.目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的就有近 20 处。

3.人口众多: 2005 年的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仅我国大陆(不含港澳台地区)人口就已达 13 亿,占全球总人口的 1 / 5 以上。我国有 56 个民族,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传统和民族习俗。这些各具特色的民族传统和习俗,以及与各地自然条件相联系的多种生产、生活习俗,构成了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旅游资源。各民族因

所处自然环境、社会历史条件和从事的生产活动不同而形成各自的特色民居,比如,北京的“四合院”、蒙古族的“蒙古包”、哈萨克族的“账房”、傣族的“竹楼”、侗族的“木楼”、拉祜族的“掌楼”、黎族的“船形屋”等等。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还形成了自己的传统节日。如汉族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藏族的浴佛节、雪顿节、望果节、达马节等,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回族等十多个民族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还有彝族的庆年节、火把节等,傣族的泼水节,壮族的歌婆节,锡伯族的“西迁节”,瑶族的达努节,羌族的领歌节,苗族的赶歌节,基诺族的尝新节等等。此外,我国各地还有许多规模盛大,气氛热烈的传统盛会,如哈萨克族的“阿肯弹唱会”,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侗族的“三月三歌会”等等,都对游客有着强烈吸引力。同时观赏绚丽多彩的各民族服饰,品尝鲜美的各民族风味食品,领略风格独特的少数民族音乐、舞蹈、美术、民间工艺、民间文学等,对游客来说,都是一种难得的精神享受。

4.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达 5 000 多年,文化遗存极为丰厚。至少在距今 180 万~ 10 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我国就已有了以巫山人、元谋人为代表的“西候度文化”和蓝田人、北京人为代表的“北京人文化”;距今 10 万~ 5 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期,有丁村人、河套人所代表的“丁村文化”和“河套文化”;距今 5 万~1.2 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有山顶洞人为代表的“山顶洞文化”;距今 1.2 万~1 万年的中石器时代,有大荔人所代表的“沙苑文化”。距今约 1 万年左右,中国进人新石器时代。这一时期的文化遗址分布更加广泛,南起海南岛的南缘,北到黑龙江省的北部,东到黑龙江省的抚远,西至新疆的喀什。自旧石器晚期至距今 5 000 年前,中国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反映这一时期的文化遗址较突出的是黄河中下游的“仰韶文化”、“半坡文化”和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大约在距今 5 000 年前,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一些氏族部落先后进人父系氏族公社时期。黄河流域的“大演口文化”、“龙山文化”和“齐家文化”,长江流域的“屈家岭文化”、“青莲岗文化”和“良诸文化”基本属于这一时期的文化遗存。

5.灿烂的华夏文:黄河和长江这两条母亲河哺育了灿烂的华夏文化,而远古的石器和彩陶、商周青铜器、琳琅满目的秦汉工艺品、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凝重典雅的宋元山水画和风格各异的明清小说,则组成了中华文化传统的主链和独特的中华民族文化风貌。琴、棋、书、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有东方情韵的珍宝,人称“华夏四绝”。中国的戏剧和杂技,则更是外国旅游者喜爱的国粹。中国的武术和奇妙的气功,以及中医中药,也都是吸引世界各国游客的宝贵资源。

可以说,世界旅游组织预测的 21 世纪五大时尚旅游产品—— 海洋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沙漠旅游和探险旅游,我国都有得天独厚的丰富资源。

根据人类好奇、求知心理的一般规律推断,自然与人文景观差异越大的地区和人群,彼此间的吸引强度也越大。因而吸引强度最大的应该是异质文化之间,其次是同质文化区域内的不同文化区间,再次是同一文化区内的不同民族、区域之间。而且,不论同质还是异质文化区中,历史越悠久,文化景观越丰富的地区,吸引强度也越大。

虽然文化因素在吸引游客方面的作用与日俱增.但旅游者在作出旅游决策时,会综合考虑自然、文化、社会、经济、政治、技术、环境等诸多因素。除了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产生吸引力外,经济因素也是重要原因。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 经济发达地区往往是主要的旅游客源地。因为经济发达首先会带来高额的人均收人,从而使出游者的愿望有条件实现。国际上有这样的经验统计,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800 ~ 1 000 美元时,居民将普遍产生国内旅游的动机;达到 4 000 ~ 10 000 美元时,将产生国际旅游的动机,超过 10 000 美元时,将产生洲际旅游的动机。因此,世界上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