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2 4:36:0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一、辨识更新评价步骤

(1)作业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基本步骤 ①识别确定作业活动及活动场所,形成作业活动清单; ②对各项作业活动及活动场所中的危害因素及风险进行辨识; ③对与各项危害因素有关的风险进行评价;

④判定危害因素及风险级别,确定是否构成重大危害因素及风险; ⑤针对评价中需要控制的风险,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⑥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的更新。

(2)作业区(大队)主要领导审批作业区级一般危害因素(见附表4)和重大危害因素台帐(见附表5),并将重大危害因素台帐报厂安全环保科;

二、危害因素的辨识及风险评价 1、工艺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

工艺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以下简称为“工艺危害分析(PHA)” 工艺危害分析是通过系统的方法来识别、评估和控制工艺过程中的危害,包括后果分析和工艺危害评价,以预防工艺危害事故的发生。工艺危害分析是装置生命周期内各个时期和阶段辨识、评估和控制工艺危害的有效工具。 (1)工艺危害分析的时机

生产装置在下列阶段可以进行PHA:新改扩建项目、在役生产装置

(2)工艺危害分析的方法

推荐使用的分析方法:故障假设/检查表法(What If/Checklist)、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故障树分析(FTA)。

(3)工艺危害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

HAZOP:应用于新改扩建项目投用前、高危害工艺装置生产阶段。 What If/Checklist:应用于低危害工艺装置生产阶段、停用封存、拆除报废阶段、工艺变更过程。

FMEA:应用于分析在役装置的关键组件及其对整个系统的影响,也可以辨识共因失效和单一组件失效导致的危害事件、事故。 FTA:应用于由HAZOP和What If/Checklist识别出来的特定事件的分析。

(4)工艺危害分析的频次

高危害工艺装置生产阶段每三年一次,其他生产装置每五年一次。 (5)工艺危害分析的实施

公司将首先采用HAZOP方法陆续对公司的所有生产装置开展工艺危害分析,具体按照《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工作管理规定》执行。

2、作业活动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

作业活动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以下简称“作业危害分析(JHA)” 作业危害分析是通过系统的方法来识别、评估和控制作业活动过程中的危害,以预防作业活动中事故的发生。

(1)作业危害分析的范围

分析工作场所内生产、办公生活过程中的所有人员参与的作业活动中的危害。

作业活动的识别应充分考虑以下方面:

作业活动应考虑三个对象:所有常规、非常规的活动;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所有作业场所内的设施(无论本单位的还是由外界所提供的)。在对常规和非常规活动辨识时,应注意不能遗漏的非常规活动,因为许多事故都是在非常规情况下发生的,如长期运行设备的起停、设备故障、保护装置失灵、设备维修、调试、操作者未遵守操作规程、操作者精神状态不佳或过度疲劳等都会导致事故甚至重大事故的发生;对人员活动的辨识不能忽略外来人员的活动;对工作场所设施、设备的辨识,同样应包括进入工作场所的外来车辆及各种租赁设施、设备等。

作业活动还应包括本单位活动的三种时态、三种状态下的各种类型的作业活动。三种时态是指过去、现在、将来,在对现有危害因素进行充分考虑时,要分析以往遗留的危险以及计划中的活动中的危害因素;三种状态是指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本单位的正常生产情况属正常状态,装置开停车、设备开停机及检维修等情况下,危害因素与正常状态有较大不同,属异常状态,紧急状态则是指发生火灾、爆炸、洪水、地震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