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 遗传学期末考试复习1剖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16:32:5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 名词解释

遗传学:研究生物体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

遗传:有性繁殖过程中亲代与子代以及子代不同个体之间的相似性。

变异:同种生物亲代与子代间以及不同个体间的差异称为变异。

基因型:指生物体遗传物质的总和,这些物质具有与特殊环境因素发生特殊反应的能力,使生物体具有发育成性状的潜在能力。

表型: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在环境条件的作用下发育成具体的性状,称为表现型。

遗传物质:是存在于生物器官中的“泛子/泛生粒”;遗传就是泛子在生物世代间传递和表现

个体发育:生物的性状是从受精卵开始逐渐形成的,这就是个体发育的过程。

细胞分化:在一个生物体的生命周期中,形态逐渐发生变化,这就是细胞分化的过程。 形态建成:指构成一个结构和功能完美协调的个体的过程

阶段发育的基本规律:顺序性、不可逆性、局部性

2. 简述基因型和表现型与环境和个体发育的关系。

基因型 个体发育 外界环境条件作用

(外因)

表现型

3. 简述生物发育遗传变异的途径。

(1)基因的重组和互作:生物体变异的重要来源 (2)基因分子结构或化学组成上的改变(基因突变) (3)染色体结构和数量的变化 (4)细胞质遗传物质的改变

4. 简述观赏植物在遗传学研究中的作用。

1)园林植物种类的多样性;

2)园林植物变异的多样性(多方向、易检测、可保留); 3)园林植物栽培繁殖方式的多样性; 4)保护地栽培;

5)生命周期相对较短。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2.1 细胞 1 组成: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器 细胞核

? 细胞的重要性:

1)结构单位——形态构成,细胞的全能性

2)功能单位——新陈代谢,生命最基本的单位 3)繁殖单位——产生变异的基本单位

叶绿体 线粒体 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液泡 溶酶体 中心体

2 类型

根据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可以将生物分为 非细胞生物:包括病毒、噬菌体(细菌病毒); 细胞生物:以细胞为基本单位的生物;

根据细胞核和遗传物质的存在方式不同又可以分为: 原核生物 (无丝分裂 ,转录,翻译在同一地点) Eg细菌、蓝藻(蓝细菌)

真核生物 (有丝分裂,转录,翻译不在同一地点)

Eg :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真菌、高等植物、动物、人类 2.2 染色体 1染色体的结构

染色体 主要由 DNA、蛋白质、 RNA 组成。

(重点)典型染色体由着丝粒、长短臂、端粒和随体构成。

2染色体数目是物种的特征,相对恒定;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2n),配子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中的一半(n)

同源染色体:体细胞内形态结构相同、遗传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分别来自双亲。

形态结构上不同的染色体间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重点)3 四级结构模型

1. 核小体( DNA + 组蛋白) 初级结构

2. 螺线管 ( 核小体 +连接丝 ) 二级结构 3. 超螺线管(螺线体) 三级结构 4. 染色体(超螺线体) 四级结构

2.3 细胞分裂

(一)有丝分裂过程

先是细胞核分裂,即核分裂为两个;后是细胞质分裂,即细胞分裂为二,各含有一个核。

1)前期

前期:细胞核内出现细长而卷曲的染色体,以后逐渐缩短变粗,每个染色体含有两个染色单体。核仁和核膜逐渐模糊不明显,出现纺缍丝 。 两消失:核仁、核膜

两出现:纺锤丝、染色体 2)中期

各个染色体的着丝点均排列在纺锤体中间的赤道面上。着丝粒与纺锤丝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