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亚书》注释正文 第五章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2/1 19:52:2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以赛亚书》注释正文 第五章

提要: 1 上帝用葡萄园的比喻,说明祂的严厉惩罚。8 祂对贪婪,11 宴乐,13 不敬虔,20 和不公正的惩罚。26 上帝惩罚的执行者。1 我要为我所亲爱的唱歌,是我所爱者的歌,论他葡萄园的事:我所亲爱的有葡萄园在肥美的山冈上。 我要为我所亲爱的唱歌。以赛亚的预言有时宣布厄运,有时则表达希望。他先采用温柔亲切的语气,然后又用忿怒的语言说话。在赛1:10,他曾称耶路撒冷的领袖为“所多玛的官长”,称百姓为“蛾摩拉的百姓”。现在他则以歌手的身份对以色列唱一首爱国主题的歌曲,让他的同胞高兴。参大卫《诗篇》和所罗门《雅歌》(见摩6:5)中的众多作品。 是我所爱者的歌。和他的一些先知同行一样,以赛亚是一个高明的诗人。他的许多信息都是以诗歌的形式来表达的(赛6:10-13;9:2-21;10:1-11,13-19,28-34;11:1-9,12-16;12;13:2-22;14:4-21,24-32;15;16:1-11;17:1-6,10-14;18;19:1-15;21:1-15;22:1-8等)。 我所爱者。拥有葡萄园的“所爱者”是上帝;葡萄园是以色列民族(见诗80:8-16;太21:33-41)。 肥美的山冈。就是迦南地,可能特指耶路撒冷。2 他刨挖园子,捡去石头,栽种上等的葡萄树,在园中盖了一座楼,又凿出压酒池;指望结好葡萄,反倒结了野葡萄。 祂刨挖园子(`azaq)。上下文表明葡萄园是有篱笆

或“墙垣”的(赛5:5;参太21:33)。上帝在祂的子民周围筑起了一道护篱保卫他们。他们处在巴勒斯坦的中央高地上,不与周围的民族直接接触,这是一种保障。上帝的律法和祂藉着先知所传达的信息,有效地防止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 石头。可能代表当地的民族,以及他们拜偶像的宗教和邪恶的习俗。 上等的葡萄树。代表以色列人,是上帝精心挑选的(见第7节)。 一座楼。楼代表圣殿(《历代愿望》第596页)。 压酒池。可能代表先知学校这样的机构,是上帝所设立培养公义,公平,诚实和纯洁等美德的。 葡萄。种植葡萄园是为了收获葡萄,就像路13:6-9比喻中的无花果树一样(见太21:19,34)。葡萄象征品格的果实,是以色列所要在世人面前反映的上帝品性(见《SDA圣经注释》本卷第27-30页)。 野葡萄。以色列没有结出圣灵的果实,反而结出情欲的果子(见加5:19-23)。残暴,不公正,不诚实,欺骗,不节制和不道德的行为,漠视穷困者的权利,欺诈寡妇孤儿──这些先知所不断斥责的罪恶,就是本节的“野葡萄”。3 耶路撒冷的居民和犹大人哪,请你们现今在我与我的葡萄园中,断定是非。 犹大人。以赛亚继续对自称为上帝子民的犹大和耶路撒冷居民说话(见赛1:1;2:1;3:1;4:3,4)。葡萄园的歌结束了。歌中的“所爱者”上帝,藉着先知对祂的子民说话。 断定是非。这里呼吁锡安自己作出判断(见太21:40,41)。上帝再次邀请祂的子民

与祂评理(见赛1:18)。祂的要求是公正的。如果他们正确地面对现实,就肯定会承认祂的公义和自己的罪恶。4 我为我葡萄园所做之外,还有什么可做的呢?我指望结好葡萄,怎么倒结了野葡萄呢? 反问句往往更能强调事实。以赛亚用这个问句说明上帝为以色列已尽到了一切努力。祂向他们提供了各种便利,帮助他们培养品格,使他们可以像祂。所以他们的失败只能是咎由自取(见《SDA圣经注释》本卷第30-33页)。5 现在我告诉你们,我要向我葡萄园怎样行:我必撤去篱笆,使他被吞灭,拆毁墙垣,使他被践踏。 上帝将撤回祂保护祂子民的手,允许他们的敌人掠夺和驱逐他们。犯罪的结果是葡萄园变成一片荒地。6 我必使他荒废,不再修理,不再锄刨,荆棘蒺藜倒要生长。我也必命云不降雨在其上。 我必使他荒废。上帝并没有自己使以色列荒废,而是撤回了祂保护的手,允许外敌,现在是亚述,以后是巴比伦和罗马,来实行祂的旨意(见代下18:18;22:8注释)。后来以赛亚说到上帝利用亚述作为祂“怒气的棍”和“恼恨的杖”(赛10:5-7)来惩罚以色列人。 不再锄刨。要葡萄园出产,就必须予以照料。不加修剪和栽培,最后就会沦为荒地。不再修剪和锄刨,说明上帝停止在道德和属灵进行栽培(路13:8;约15:2)。 荆棘蒺藜。繁茂的葡萄园变成了荒地。所生产的不是葡萄,而是荆棘蒺藜。甚至天象也扣留了它们的福气。土地变为焦黄荒芜。生命和福气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