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6 20:44:1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试论明代进士家族的地域分布
内容摘要:本文利用《中国历代登科总录》研究资料,对明代全国的进士家族进行了初步统计,得出全国一门三进士以上家族的地域分布状况:浙江以82户为全国之冠,南直隶78户紧随其后,第三为福建39,第四为江西36户,湖广31户排第五,山东29户列第六,北直隶22户列第七,四川21户列第八,以下依次为山西19户,河南18户,陕西18户,广东4户,广西和云南各1户,贵州为0,全国合计399户。其中,一门三代以上中进士者全国合计189户,依次为浙江51户,南直隶32户,江西20户,福建16户,山东15户,山西13户,湖广11户,四川11户,北直隶10户,陕西5户,河南3户,广西、广东、云南各1户,贵州无。这样一个排位,与全国进士总体分布规律基本相符。进士家族有以下几个规律:地域集中,在科举考试中占据优势,构成高级官员的主体,对明代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进士家族形成的主要原因:重视家庭教育,拥有足够的家族经济实力。 关键词:进士 科举 家族 明代文化
唐宋以后,科举制度不断完善,进士逐渐成为最重要的入仕途径。明代尤其如此,“今之高官要职,非进士不畀”1,而“进士一旦居要地,遂过数十年之财主;迨至九卿,不可言也”2。在功名富贵的诱惑下,明代士人纷纷走上了科举这条独木桥,为博取一介功名,不惜皓首穷经。然而进士录取的名额有限,考生无穷,“从生员考试,到成为进士,只有三千分之一的机会”3!一家能出一个进士,就足以光宗耀祖了。在竞争如此惨烈的大背景下,有些家族却能数人、数代十余人考中进士,甚至数代鼎甲,一门高官,为时人所歆羡,而流芳于史册。对这些家族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使我们对明代的科举制度、政治格局、地方文化乃至家庭教育等等诸多方面,获得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关于科举家族的研究,正在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吴仁安就长三角地区,深入研究了各家族产生与发展的内在因素以及存在状况,但涉及的明代进士家族数量有限4。曹国庆以铅山费氏为切入点,对江西的科举世家崛起过程及其在地方的作用做了探讨5。总体而言,这类文章和专著尚不多见,应该说还是一个相当薄弱的研究领域,值得我们深入展开。在开展深入研究之前,对明代全国的进士家族的分布及其特点的调查,是一个必须首先解决的课题。当然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因为涉及的人物实在太多,资料实在太丰富。本文在《中国历代登科总录》课题之明代部分的研究基础上,对明代全国进士家族做了一个初步调查,统计出了其在各地的分布,各家族进士数量、甲第、任官等诸多情况,并总结出了一定的规律。正如前面讲到的,本课题涉及人物及资料太多,而某些人物的关键资料又缺失,使得本文在
统计上可能会存在一些误差,尚待方家指正。
1[明]文徵明:《甫田集》卷十七,《送陆君世明教谕青田叙》。 2[明]郎瑛:《七修类稿》,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第210页。
3关文发等:《明代政治制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263页。
4
吴仁安:《明清时期上海地区的著姓望族》、《明清江南望族与社会经济文化》,上海人
民出版社,1997、2001年。
5曹国庆:《明代江西科第世家的崛起及其在地方的作用》,《中国文化研究》,1999年冬之卷。
一 地域分布统计
1.所据资料说明:本文是在《中国历代登科总录》之明代部分的研究基础上进行的,主要依据明代各科考试录(包括《登科录》、《会试录》、《进士履历》、《同年序齿录》等)1、明代焦竑编《国朝献徵录》(简称《献徵录》)、清初盛子邺编《类姓登科考》,并以雍乾时期的各省地方志及其它相关史料作为参考。
各朝考试录中的《登科录》、《同年序齿录》、《履历便览》等,记载了每位进士的曾祖、祖、父、兄弟甚至儿子的名字、出身与历官情况,是十分珍贵的原始资料。《献征录》中收集了万历中期以前的各种人物传记资料,其中进士近二千四百位,相关墓志、圹志、神道碑铭等1180余份,行状、行实等170余份,传记900余份,为我们研究人物的家世、履历等提供了十分翔实的原始资料。
这里重点提一下《类姓登科考》的情况。该书为清初盛子邺所编,以韵为目,依姓归类,收集了自洪武四年至崇祯十六年几乎所有的进士,记载其朝榜甲次、籍贯,位至显要者则列举其官爵赠谥。尤为可贵的是,该书还利用了《登科录》等资料,考证出了相当部分进士之间的血亲关系,可以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最基本的线索。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该书的考证并不完全,而且其中有些信息还是错误的。我们可以举几个例子。
卷二:“钱喜起 浙江仁和县人,若赓子,二甲,三代进士。”[子226-434页1实际上钱喜起与钱若庚没有任何关系。喜起一家是三代进士不误,但他是仁和县人,《崇祯十三年庚辰科进士三代履历》载其“祖立,嘉靖乙丑进士,广西副使……;父养廉,万历己丑进士,吏部员外……;本生父养度,刑部主事”,则钱立、钱养廉和钱喜起为一家族。而钱若庚是鄞县人,见同卷:“钱敬忠 浙江鄞县人,若赓子,天启壬戌二甲。”[子226-433页]又:“钱肃乐 浙江鄞县人,丁丑二甲,若赓孙。”[子226-434页]据此,钱若庚、钱敬忠和钱肃乐为一进士。《类姓登科考》张冠李戴,误将二者混为一谈。
再如卷一:“孙如洵 浙江余姚县人,癸丑二甲,燧子。”[子226-423页]“燧子”误。据《献徵录》和《登科录》的记载,孙如洵是孙鑨的儿子,孙鑨是孙陞的长子,孙陞是孙燧的季子,则如洵为孙燧之曾孙。与孙如游为从兄弟,而同页记载:“孙如游 浙江余姚县人,三甲,燧曾孙。”不误。
卷三:“郭鎜 山西高平县人,鋆弟,同胞三进士,三甲,庶吉士,南京工部右侍郎。”[子226-698上]同页载“郭鉴 山西高平县人,二甲,鋆弟,兄弟同榜”。其实三人并非同胞,而是是叔伯兄弟,见《献徵录》所载《郭公鎜墓志》:“郭氏……质知光州,生定,…定七子,以长子鋆贵赠官。次子城,判安州,生銮及公。……公与从弟鉴又同年举进士,鉴副使,而公为侍郎。”[卷五十三,第2250页]
此外,该书还存在错简等其他诸多问题,本文在使用时,做了必要的考证。 2.统计数据:
我们确定是否同一家族的标准,是看有没有确切的材料证明他们之间的直系亲属关系。对于有些籍贯相同、姓名相近的进士,尽管很有可能出自同一家族,但由于缺乏足够的证据,我们未将其采入统计,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有些家族历经迁徙,后代落户于其他府县,则别为一个家族。怎样的家族才能算作是进士家族呢?目前学界尚无确定的说法,本文也只是采用一个大致的标准。据我们统计,明代全国一门二进士以上的家族达到1595户,而三进士以上的仅399户,因此本文把一门三进士作为进士家族的标准,这样处理,既便于操作,又不失代表性。
1本文所使用的试录主要来自台湾学生书局版《明代登科录汇编》、上海图书馆和北京图书馆及天一阁藏本。
经我们细致统计与考证,明代全国进士家族共有399户(见文末附表1)。浙江以82户为全国之冠,南直隶78户紧随其后,第三为福建39,第四为江西36户,湖广31户排第五,山东29户列第六,北直隶22户列第七,四川21户列第八,以下依次为山西19户,河南18户,陕西1 8户,广东4户,广西和云南各1户,贵州为0,全国合计399户。这样一个排位,与全国进士总体分布规律基本相符1: 表一:各省进士总数与家族总数排名对照表 直、省 南直隶 浙江
总数/排位 4283/1 3704/
家族/排位 78/2 82/1
直、省 四川 山西
总数/排位 1369/9 1206/10
家族/排位 21/8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