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住宅建筑设计之分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8 20:16:4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绿色生态住宅建筑设计之分析

摘要:绿色生态住宅建筑具有多维、立体、环保的特点,其已成为建筑设计的主流趋势。本文主要分析了绿色生态住宅的作用,并简单分析了绿色生态住宅的规划设计要点。

关键词:绿色生态住宅;规划;设计

Abstra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een ecological residential building with the multi-dimensional, three-dimensio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hich has become the main trend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This paper mainly analyses the green ecological residential function, and a simple analysis of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ecological residential green.

Keywords: green ecological residential planning;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绿色生态住宅提倡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极好的响应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一、绿色生态住宅的作用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不仅可以保持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循环性、多样性,还可以调节当地居住环境的气候,而且把污染物降到最低,其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1 保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主要内容涵盖了生物物种、遗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因此,设计生态住宅建筑既能保证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又能保证自然生态的连续性,减少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生物物种分散,改造现有的居住环境,同时为生态生物提供最佳生存和繁殖环境。

1.2 调节气候,减少污染物

在设计生态住宅小区的时候应该充分利用好墙面、窗台、阳台等空间,适当的种植一些对环境有益的花草树木等绿色植物。这样可以通过自然条件吸收二氧化碳和甲醛等危害物质,很大程度上净化空气,自动调节室内的温湿度,改善气候;还可以大量减少城市的噪音,有吸入尘土的作用,为人民居住创造出更加舒

适的环境。设计生态住宅小区的绿化程度越高,就越能提高生态环境,还有利于提升住宅小区的设计美感。

二、绿色生态住宅的规划要点

2.1 住宅小区的策划

小区策划是住宅规划设计的核心。充分的市场调查是小区开发定位的前提,作为一个建筑师有责任为开发商了解市场的信息,市场信息的正确与否是决策成败的关键,了解周边小区的定位、目标客户、小区环境、住宅户型等,注重技术与质量标准公建配套、价格定位、建筑风格等对小区的开发定位都十分重要。

2.2 住宅小区的选址

小区选址要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耕地,鼓励使用废弃土地作为主要用地,保护用地周围的自然环境,继承发扬文化传统的精华,突出地方特色,选择已开发且具有城市改造潜力的地段,使旧城不断地完善和优化。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选择适当的容积率和建筑覆盖率,保持建设用地和绿化用地等各项用地的平衡。在规划设计中,根据当地的气候、土质、水质、地形条件及周围环境条件等因素的综合状况来确定。

2.3 住宅小区的道路与绿化

住宅小区与外界公共交通应便利,区内停车设施完备、住宅入口与最近车道之间的距离应符合相应的规范要求,有计划的组织车流和人流的道路,尽量避免外界车辆误入小区。为了小区行人安全,道路走向要便捷,通而不畅、曲中有直,优化区域交通网络,减少小区内外机动车造成的环境污染。小区的绿化要因地制宜,结合小区的地貌特征合理规划,利用植物、水体、地形和园林小品、休憩空间等构成有特色的小区,绿化系统的设计应注意层次结构,根据住区中心绿地、组团绿地及宅旁和庭院绿化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树种搭配方面宜多栽一些释放有益气体、减少尘埃、增大树荫面积的树种,为居民提供亲近自然的室外空间,同时满足小区生态环境、休息活动、景观文化功能的需要。

三、绿色生态住宅的设计要点

3.1 室外环境设计

应结合居住区规划和住宅设计来布置室外绿化(包括屋顶绿化和墙壁垂直绿化)和水体,以此进一步改善室内外的物理环境(声、光、热)。可利用园林设计来减少热岛效应,改善局部气候,保证小区内的温度、湿度、风速和热岛强度等各项指标负荷健康、舒适和节能要求;应注意为硬质地面和不透水地面提供必要的遮阳;地面铺装材料设计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反射率;应设计一定比例的有植物覆盖的绿色屋面;应提高基地的保水性能,减少透水地面的比例;规划设计应使得人的活动区有舒适的室外风环境,方便人们进行户外活动;应仔细协调建筑

的规划布局和单体设计,以处理好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和夏热冬冷地区冬季防风的问题,同时保证夏季或过渡季建筑物前后有一定的压差,促进自然通风的进行。

3.2朝向设计与日照控制

建筑朝向布局应有利于获得自然通风和日照,并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最优朝向,建筑朝向应控制在南偏东15°或南偏西15°的范围内。

绿色建筑要保证室内外日照、采光、通风符合国家《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规定,即日照标准不低于大寒日日照1小时的标准。每套住宅至少有1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的规定。当有4个及4个以上居住空间时,至少有2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要求。

3.3通风控制

自然通风是具有节能、改善室温舒适性和提高室内空气质量的优点,是人类长期用来调节室内环境的手段。绿色建筑自然通风在实现原理上有利用风压、热压、风压与热压相结合以及机械辅助通风等几种形式,是综合利用室内外条件来实现的。如根据建筑周围环境、建筑布局、建筑构造、太阳辐射、气候、室内热源等,来组织和诱导自然通风。在建筑构造上,通过中庭、双层幕墙、风塔、门窗、屋顶等构件的优化设计,来实现良好的自然通风效果。

3.4建筑面宽与进深

住宅保持合适的面宽与进深有助于自然采光以充分享受日照,有助于降低空调等工具的使用,达到降耗的目的。每户住宅的建筑面宽直接关系到其迎风面的大小,建筑面宽越大其迎风面就会越宽,越有利于自然换气。而建筑进深则关系到建筑的自然采光及气流在室内的流通。一般来说,建筑进深越窄,则空气在建筑内部流通的的距离就会越短,空气受到的阻碍就会越少,建筑内部可受到日照的面积就会越大。建筑的面宽和进深也同时受到用地形状,内部空间设计等因素的制约,在满足使用及法规要求前提下,应尽可能的加大建筑面宽,缩短建筑进深。

3.5保温与隔热

为改善墙体保温性能,可采取的措施有:用导热系数小的轻质保温材料来砌筑墙体,如加气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等预制板或砌块墙体;对于承重墙体在外部复合保温层,保温层常用到聚苯板、再生聚苯板、珍珠岩等。隔热性能可通过在墙体外表面粘贴或涂抹对太阳辐射热吸收率低的材料,如石灰粉刷、浅色面砖等来实现。屋面保温隔热使用干铺焦渣、水泥蛭石、膨胀珍珠岩、聚苯板等效果较好。

3.6 使用洁净能源,保护自然资源降低耗能绿色生态系统 建筑要通过优良的设计、优化工艺和采用适宜的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改变传统建筑产业的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