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材料练习题考题(含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18:58:3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机械工程材料》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机械零件在工作条件下可能受到 力学负荷 、热负荷 或 环境介质的作用 三种负荷的作用。

2.金属塑性的指标主要有(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两种。

3.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是指在载荷作用下其抵抗(变形 )或(断裂 )的能力。

4.刚度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 弹性变形 的能力。 5.强度度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 变形 和 断裂 的能力。

6.常用测定硬度的方法有(布氏硬度测试法)、(洛氏硬度测试法)和维氏硬度测试法。

7.材料按化学成分分为 金属材料 、 高分子材料 、 陶瓷材料 和 复合材料 四大类。

8.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性能包括 铸造性 、可锻性 、 可焊性 、 切削加工性 和 热处理工艺 。

9.常见的晶体结构有 体心立方 、 面心立方 和 密排六方 三种。 10.晶体缺陷按其几何特征可分为 点缺陷 、 线缺陷 和 面缺陷 三种。 11.固溶体的晶体结构与 溶剂 晶体结构相同。

12.当合金溶液凝固后,由于组元间的相互作用不同,可形成 固溶体 、 金属化合物 和 机械混合物 三种形式。

13.铁从高温液态向室温冷却时发生的变化: 。

14.珠光体是(铁素体)和(渗碳体)混合在一起形成的机械混合物。

15. 碳溶解在(α-Fe)中所形成的(固溶体)称为铁素体。

16. 在Fe-Fe3C相图中,共晶点的含碳量为(4.3% ),共析点的含碳量为( 0.77% )。

17.低温莱氏体是( 珠光体 )和(共晶渗碳体 )组成的机械混合物。 18.金属结晶的过程包括 形核 和 长大 两个过程 。

19.晶核的形成包括 自发形核 和 非自发形核 两种形式。 20.晶核的长大包括 枝晶长大 和 平面长大 两种形式。

21.金属铸锭的宏观组织是由三个晶区组成,由外向内分别是 表面细等轴晶区 、柱状晶区 和 中心等轴晶区 。

22..铸锭的缺陷包括 缩孔、缩松、气孔、非金属夹杂物、成分偏析 、。

23.焊缝的组织是 单一柱状晶 。

24.焊接接头是由 焊缝 和 热影响区 构成。

25.冷变形后金属在加热中,随温度的升高或加热时间的延长,其组织和性能一般经历 回复 、 再结晶 和晶粒长大 三个阶段的变化。

26..细化晶粒的方法包括 增大过冷度 、加入形核剂 和机械方法 。

27改善和提高工程材料性能的主要途径有 塑性变形 、 热处理 、 合金化 和 表面改性 。

28.预先热处理常用的工艺方法有 正火 、 退火 、 调质 。

29.钢根据含碳量的高低分为(写出含碳量): 低碳钢(<0.25%)、中碳钢(0.25%~0.60%) 和高碳钢(>0.60%) 。

二、术语解释(14分,7题)

1.弹性变形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取消后,材料变形即可消失并能完全恢复原来形状的变形。

2.塑性变形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取消后,材料变形即可消失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变形。

3.比刚度

材料的弹性模量与其密度的比值 4.冲击韧性

材料抵抗冲击载荷作用而不破坏的能力

5.疲劳极限

材料在规定次数应力循环后仍不发生断裂时的最大应力

6.晶体

固态物质内部原子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规则排列的物质 7.合金

一种金属元素同另一种或几种其它元素,通过熔化或其它方法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8.固溶体

溶质原子溶入固态金属溶剂中形成的合金相。 9.过冷度

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与理论结晶温度之差 10.加工硬化

金属材料经过冷塑性变形以后,出现强度、硬度提高,而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

11.再结晶

冷变形加工的金属在温度更高时,破碎晶粒变成完整晶粒,拉长纤维状晶粒转变成等轴晶粒的过程。 12.回复

冷变形加工的金属在低温加热时,在组织发生改变前所产生的某种结构和性能的变化 13.退火

将钢加热到适当温度(临界温度以上30~50℃ ),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地(通常为随炉冷却)冷却的 热处理工艺。 14.完全退火

将钢加热Ac3+(30~50oC),完全奥氏体后,保温一定时间随之缓慢冷却到600oC以下,出炉空冷 15.球化退火

将钢加热到Ac1+(20~30 oC),保温后随炉缓冷至600 oC,出炉空冷,使钢中碳化物呈球状的工艺方法。

16.正火

将亚共析钢加热到Ac3+30~ 50℃,共析钢加热到Ac1+30~50℃,过共析钢加热到Accm+30~ 50℃完全奥氏体化以后从炉中取出空冷的热处理工艺。 17.调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