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学实验——节肢动物与软体动物的观察要点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7 0:51:5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浙江海洋学院

海洋生物学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指导老师:

专 业:

常见浮游生物综合分类实验 赵盛龙

生物技术

班 级:

A10生技1

学生姓名:

张科嘉 35

实验日期:

2012年3月15日

实验目的:综合运用形态学知识,借用检索表分类工具,准确、快速鉴别生物种类,是生物学应用的最基本技能之一。

通过本实验要求学生在复习、巩固已有海洋生物形态及内部结构理论知识的同时,综合培养学生观察特征、分析特征、规范表达特征以及组织特征等能力,训练生物鉴定、分类技巧,提高海洋生物的认知及鉴别能力。

实验材料:常见软体动物、常见虾、蟹类节肢动物。 器械及工具:常用解剖工具、放大镜。 实验结论: 节肢动物:

方额亚派种检索表

1.(3)两触角直立····································梭子蟹科 2.(4)有游泳足······································细点圆趾蟹 3.(1)第一触角横卧,第二触角直立····················方蟹科 4.(2)无游泳足

5.(6) 第三鄂足间有明显的斜方形空隙················天津厚蟹 6.(5) 第三鄂足间无斜方形空隙······················中华绒螯蟹 【中文名】细点圆趾蟹 【学名】Ovalipes punctatus 【分类地位】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十足目,爬行亚目,短尾派,方额亚派,梭子蟹科

【形态特征】 头胸甲呈卵圆形,表面隆起。额分4齿,前侧缘5齿,末齿不特别大,末对步足指节呈长圆形板状。第二触角基节能动。

【生态习性】主要栖息在水深10—65米的泥质或沙质海底。 【地理分布】在我国福建至黄海南部等地广泛分布。

细点圆趾蟹Ovalipes punctatus

【中文名】中华绒螯蟹 【学名】Eriocheir sinensis

【分类地位】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十足目,爬行亚目,短尾派,方额亚派,方蟹科 【形态特征】头胸甲略呈方形。螯足掌节密生绒毛。额平直,具4齿,额宽不超过头胸甲宽度的1/3。

第一触角横卧,第二触角直立,第3颚足长节长度约等于宽度。

【生态习性】中华绒螯蟹栖于淡水湖泊河流,但在河口半咸水域繁殖;每年6~7月间新生幼蟹溯河进入淡水后,栖于江河、湖荡的岸边。喜掘穴而居,或隐藏在石砾、水草丛中。 【地理分布】中国境内广泛分布于南北沿海各地湖泊。

中华绒螯蟹 Eriocheir sinensis

【中文名】天津厚蟹

【学名】Helice tridens tientsinensis 【分类地位】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十足目,爬行亚目,短尾派,方额亚派,方蟹科

【形态特征】额区的宽度小于胸甲宽度的一半,额斜向下方,无锋锐的额后脊。头胸甲侧缘平直。第三颚足长节短宽。生活于河口的半咸水泥滩中,其眼下缘上有一列颗粒。螯足长节的内缘有一条角质的隆线,这一隆线在眼缘上摩擦起来,可以发出声响。

【生态习性】4~5月间繁殖。穴居河口的泥滩或通海河流的泥岸上。

天津厚蟹Helice tridens tientsinensis

游泳亚目检索表

1.(2)第二腹节的侧甲覆盖于第一腹节侧甲后缘之上,第三颚足4~6节,第三步足不呈钳状 ·····································································真虾派

2.(1)第二腹节的侧甲不覆盖于第一腹节侧甲后缘之上,第三颚足7节,第三对步足呈钳状 3.(4) 第三对步足不较第一对粗大,雄性第一腹肢具交接器,卵直接产于海水中 ·····································································对虾派 4.(3)第三对步足中的1个或1对较前两对特别强大,雄性第一腹肢不具交接器,卵产出后抱 于雌体的腹肢间·······················································猬虾派 【中文名】口虾蛄

【学名】Oratosquilla oratoria 【分类地位】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软甲纲,真虾总目,掠虾总目,虾蛄科

【形态特征】体不被网状脊突起(棱),第5~7胸节侧突分两瓣。腹部的纵棱不多于8条。眼柄不膨大,角膜比柄宽。捕肢的掌节呈栉状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