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困生的几种常见类型及对策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9 22:57:2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学困生的几种常见类型及对策

作者:宋云海

来源:《新校园·学习(中旬刊)》2012年第07期

每个班级都有学困生,这些学生让教师很头疼。充分调动学困生参与教学活动,不但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且也是提高整体教学成绩的有效方法。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笔者发现学困生主要有智力偏低、贪玩、学法不当、心理障碍等几种类型。教师应对学困生产生的各种原因加以分析,寻找帮助策略。 一、智力偏低型学困生

这种学生常被叫作笨学生,与别人学习同样的知识,付出多倍的努力,效果却还不如别人。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辅导这类子女功课的时候,总是说“你笨死了”;在学校,个别教师辅导这类学生习题时,讲解了很多遍,学生还是不理解,经常气得不得了,有时甚至挖苦讽刺。怎样才能帮助这些智力偏低的学生摆脱困境?

首先,教师和家长不要对这些学生期望过高,因为他们的接受能力非常差,一旦对他们采取过强措施,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还会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严重者还会对他们的人格造成负面影响,使他们产生自卑、逆反等情绪。

其次,教师不能放弃他们。其实学生学习的知识,绝不是一张试卷能体现出来的。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因为在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掌握方法,而且非智力因素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如注意力、观察力、意志力等。

再次,要看到他们的每一点进步。智力偏低的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凝结着他们大量的汗水,教师应该尊重这份努力,而且还要给予他们相应的鼓励。教师要多关注他们,及时发现他们的进步,不要吝惜表扬,要让表扬作为他们坚忍不拔的原动力。 二、贪玩型学困生

韩愈在《劝学》一文中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贪玩是儿童的天性,学生因贪玩造成学习困难,原因在于没有约束。对于贪玩学生,教师要主动和家长沟通,达成一致。在学校由教师监管,在家由家长监管。学习与休息合理安排,久而久之就能形成习惯。据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行为持续21天,可形成习惯。然而,儿童的年龄阶段特点是活泼好动,意志品质较差。反复性是常常出现,多次反复也是正常的。对学困生的反复,教师非常气愤,常常发牢骚说“不可救药了”是不可取的。

对于学生来说,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形成,教师重复灌输一些学生暂时无法理解的内容也是十分必要的,使他们从小树立高远的志向,即使他们现在不十分清楚其中的深刻内涵,同样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也可以作为一种动力。因为行为总需要理由,长远目标和阶段目标相互结合,对学生的成才更加有利。

三、学法不当型学困生

“教是为了不教”是人们提倡的教育新思想,学习方法对于学生提高成绩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如同爬山,学习方法是学生通往山顶的路径。路径有许多,如捷径、曲径、盘旋径等。如果找到了捷径,则会事半功倍;如果找到曲径,会很费力气,事倍功半;如果找到的是盘旋径,永远也不会到达目的地。学法不当的学生,表现为很用功,可是学习效果不理想。作为教师,本身就是从学习中成长起来的,在学习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的好方法,应该传授给学生。很多教师过多重视结果,而忽略过程。试想,没有有效方法的过程,焉能快速得出准确的结果。

“授人以鱼易,授人以渔难”。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和其他教师一样会经常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但很多学生不能一下子接受。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每个人学习都有一定的方法,而且这种方法不管是捷径,还是曲径,都是长期形成的,让他们舍弃以前的方法,采用新的方法,开始会很费力气的。所以,要授人以渔,必须给他们说明此“渔”的好处和彼“渔”的不足。而且要强行让他们放弃彼“渔”,长期监督实施,直到学生能自己收网方可。

教师要记住学无止境,切莫轻视学生的方法。教学生方法时,一定要判定,哪一种更好,不能认为自己的最好。笔者教过多年语文,课外阅读让很多教师和学生头疼。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笔者指导学生时采用通读定中心、分段总结、看问题找答案。谁知在讲解时,一名学生就向笔者提出,要先看问题,有目的地阅读,节省时间。结果,还是学生的方法好。 四、有心理问题型学困生

许多研究成果都证明:不管学困生属于哪一种类型,他们都存在心理缺陷。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抑郁和自卑、迷惘与矛盾、逆反与嫉妒、焦虑和放纵等。那么,怎样帮助他们呢? 首先,让学困生树立自信。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前提下可采用目标激励法。按照“目标—成功—新的目标—新的成功”的发展思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目标的确立要得当,既不能过高,否则不易达到;也不宜过低,否则没有动力作用。

其次,要注意情感沟通。教师要有“偏爱‘差生’”的胸怀,全方位地关心、理解和支持学习困难学生,多与他们进行思想交流,达到情感共鸣,使自己的教育行为得到他们的认同。 最后,经常家访,对症下药。深入学生家庭环境中,全面了解学生所受家庭教育及学生在家实际表现的过程,教师也能将学校教育信息及学生在校表现反馈给学生家长,共同想办法解决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