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业人员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应急措施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20:52:0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从业人员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 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

驾驶员的常见职业病

驾驶员在长期驾驶过程中,受到振动、噪声、高温、汽油、一氧化碳以及强制的不良体位等有害因素的影响,可发生多种职业病或与职业有关的疾病。因为不正确的驾车姿势而伤害身体健康的隐形杀手,各类由驾车引起的疾病就会悄然出现。噪声性耳聋;颈椎病;腰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视力;前列腺炎。

驾驶员职业病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 噪声性耳聋。

机动车发动机运转、轮胎噪声、所载物体的振动等,可产生不同强度的噪声。驾驶员长期在噪声的“轰击”下,易产生损伤导致噪音性耳聋。早期躲在开车之后出现听力下降,如不开车,听力又会逐渐恢复。但长期开车,反复接触强噪音,就会造成听力明显损害,且不能完全回复,导致双侧不可逆性耳聋。 应急措施:

驾驶员在平时,不妨碍驾驶、安全的情况下,关闭车窗,或在车上播放舒缓的音乐。 第二、 颈椎病。

司机在开车的时候,长时间一个姿势,容易导致颈部肌肉痉挛,发生颈椎微错位,压迫、刺激神经,出现头部、肩部、上肢等处疼痛、发胀。

应急措施:

最好买一个靠枕放在脖子后面,另外,预防这种疾病,开车时要保持体位正确、多运动。没事情的时候多活动活动脖子。一般连续开车一个小时,需要有意识地去活动脖子。车辆等红灯时,头部向左、向右旋转各十余次,可预防颈椎病。 第三、 腰椎病、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的原因,多数是由于长期的不合理姿势所导致。一些简单的生活小妙招,可以大大减轻腰间盘突出带来的痛苦,达到治疗效果。 应急措施:

腰椎间盘突出的保守治疗方法,目前公认效果最好的是倒走。其根本,就是作为反向运动,能有效强制人体重心后移,从而矫正姿势。 第四、 视力。视力疲劳综合症。

驾驶员在开车时,眼睛时刻都要注视路面的车辆和行人的情况。倘若汽车的挡风玻璃质量粗糙,导致视力疲劳综合症,即在开车过程中,出现头晕、视物模糊、两眼胀痛等症状。 应急措施:

在停车后眺望远处或绿色植物,缓解眼部疲劳,或者做做眼保健操。

视力的明适应和暗适应;暗适应与明适应能力(注意时间);眩光(造成的有害影响);视错觉。明适应是指暗处到明处时间1min;暗适应是从明处到暗处适应时间30min。

第五、 前列腺炎。

第六、 由于驾驶员的工作性质造成久坐、憋尿等长时间坐位工作,使盆腔及前列腺部受挤压而充血,对病原体抵抗力减弱,易诱发前列腺炎。 应急措施:

预防上持续驾车1小时左右,应下车适当运动,活动要髋,伸展四肢;平时注意不要久坐久站、不要吸烟饮酒、不要吃刺激性的食物、要多喝水、多休息及早治疗。

使用MP3、手机耳机的时候三个六:低于60分贝;时间低于60分钟;音量范围低于60%

长途驾驶可轮班操作,司机交替休息;平时多饮水,多排尿;注意个人及驾驶室卫生,发现身上有感染灶时尽快治疗。另外,还需注意生活规律,坚持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和自信。

职业病三级预防原则

一、 一级预防 :亦称病因预防:即从根本上消除和控制职业病危害

因素,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1、 技术措施:以无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使用远距离操作或自

动化、半自动化操作,防止有害物质跑、冒、滴、漏;加强通风、除尘、排毒措施。

2、 组织措施:合理组织、安排劳动过程,建立、健全劳动制度,

贯彻执行国家制定的卫生法规。

3、 卫生保健措施:做好就业前体格检查;做好卫生宣传、健康

教育;注意平衡膳食和保健食品供给;加强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

二、 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通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

期治疗防治病损的发展。

1、 对职业接触人群,开展普查、筛检、定期健康检查、明确诊

断,及时治疗。

2、 定期对生产环境进行监测,发现问题立即采取防治对策。 三、 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使患者在明确诊断后,得到及时、

合理的处理,防治疾病恶化及复发,防止劳动能力丧失。对慢性职业病患者,通过医学监护、预防并发症和伤残。通过功能性和心理康复治疗,做到病儿不残,残而不废,达到延长寿命的目的。

职业病的预防

多食含维生素的食物。驾驶员要加强营养,增强体质。饮食要有规律,多吃高蛋白、高糖以及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饭后应休息20至30分钟再开车,以利于消化。

定期进行体检。驾驶员每年应进行一次职业性体检,以便早期发现与职业有关的疾病,及时治疗处理。倘若发现禁忌开车的情况,如明显的听觉器官、心血管、神经系统器质性疾患和色盲等疾病者,均不宜从事机动车驾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