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物理课堂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9/18 6:35:4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谈物理课堂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周兴华

贵州省余庆县构皮滩中学 564409

摘要:在法制社会的今天,在中学物理课堂“渗透”法律、法规的教育势在必行,作为物理教师,应认真剖析教材,联系生活实际适时找到“渗透点”,让学生了解法律、法规知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惯性”,如违犯要“担责”的意识,达到“渗透”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物理课堂 渗透 法律

当今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但在我们生活中因不懂法律或法律意识淡薄而触犯法律的刑事犯罪现象时有发生。近几年中小学生违法犯罪的现象比比皆是,且逐年增多,这主要是他们不懂法律,那么是不是懂法律的就不触犯法律呢,也不尽然,如“复旦大学投毒案”,其投毒者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懂法吧,我认为是法律意识淡薄所至,一个人不光是要懂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用法来保护自身利益,同时也不要侵害别人的利益而触犯法,如果违法要“担责”的意识。这种意识应该从娃娃抓起,使他们从小就养成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惯性”,所以,在青少年中进行法制教育已迫在眉睫。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要不失适机“渗透”法制教育,来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法制素质。也是物理教师的本职工作之一。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认真剖析教材内容,把教材内容与生活融为一体。

作为教师,应该认真剖析教材,把教学内容中的一切现象、规律、事件结合生活实际,与法制教育相结合成为“渗透”法制教育的素材。现以沪科版教材为例,列举一些教学内容可“渗透”的法律、法规:

1.1 渗透环境保护方面的如下:

1.1.1 声音的特性一节内容时,例举现实生活中的噪声问题;讨论噪声对人的各种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强调立法的必要性;适当列举一些法律条款让学生讨论,从而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1.2 平面镜成像一节内容中学习讨论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时,如果镜子在生产和生活中使用不当,也可能造成不良后果,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光污染”,从而可以引入《城市环境(装饰)照明规范》(上海市地方标准);

1.1.3 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一节内容中学习水资源危机讨论造成水资源危机的原因时,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从而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1.1.4 内燃机、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两节内容后,由于汽油机、柴油机分别以汽油、柴油为燃料,排出的尾气会污染环境,我们要保护我们的环境,从而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1.1.5 电能的产生一节内容后化学电池,对废弃电池的处理可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1.1.6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一节内容后,对核能的利弊讨论中可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1.2 渗透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1.2.1 平面镜成像一节内容中学习讨论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时,商家利用变形试衣镜欺骗消费者;我们如何提防?如何利用法律保护自己?

1.2.2 密度知识的应用一节内容,学习密度知识的应用后鉴别物质,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掺杂、掺假、以假充真的现象?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除了会用科学来揭露之外,也要学会用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

1.2.3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讨论天平、杆秤、磅秤等计量器具的工作原理,提出问题,教师引导讨论、归纳:1、不法商人在使用计量器具称量时,可能有哪些做手脚的方法?2、如何防范短斤少两?遇到后你会利用哪些法律条款来保护自己的权益?找找相关的法律依据。

1.3 渗透安全方面的法律知识:

1.3.1 快与慢一节内容后,学习路标限速标识时可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1.3.2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一节内容,凸透镜的作用对光有会聚作用,在展示玻璃凸透镜的同时,介绍冰凸透镜和水凸透镜,并提出问题:1、进入森林,出不准带火种外,现在看来,还有哪些物品要引起重视?2、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放大镜等物品放置、保管时要注意什么?3、在寒冷的冰山上,你有没有办法用冰取得火种?从而引入《森林防火条例》;

1.3.3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中的惯性知识后,通过展示图片:?别吻我;?小心追尾;?保持车距。提出问题:1、道路交通安全法规为什么要规定机动车限速标准?2、违反上述提示会有什么结果?3、出现事故依据什么法律处罚?从而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1.3.4 家庭电路一节后,导学生学习图15-20家庭电路图后引导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安全法 》

1.4 只要我们教师用心,渗透其它方面的法律知识比比皆是,如神奇的“眼睛”可渗透《眼镜制配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弹力与弹簧测力计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等。

2、要“渗于课内、寓于课外”,因为我们物理学科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自然科学,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适时“渗透”一些法律、法规知识,加强学生对法律、法规的了解,学生在思想上有法的意识,从而让学生在生活中把法意识转化为学生的行动。但找准合适的“渗透点”、“渗透时机”是最关键的,不能为了“渗透”而置教学知识于不顾,牵强附会,强行渗透,也不能只顾及教学,对法的“渗透”敷衍了事或事过境迁才勉强渗透,这样都会破坏法的“渗透”效果。例如,在学习“ 快与慢”一节内容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交通工具进入我们的家庭已经很普遍了,那我们在路上行驶,交通限速标志的认识是必须的,可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公路上要限速、如果在生活中有人驾驶过程中超速了怎么办?可简单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八十六条 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违反限速规定的,按下列规定处罚:(1)、超速处罚超过规定时速10%以内,不罚款,记3分;(2)、超过规定时速10%以上未达20%的,处以50元罚款,记3分;(3)、超过规定时速20%以上未达50%的,处以200元罚款,记3分;(4)、超过规定时速50%以上未达70%的,处以1000元罚款,记6分,可以并处吊销驾驶证;(5)、超过规定时速70%的,处以2000元罚款,记6分,可以并处吊销驾驶证。通过简单的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认识后,学生会记住,超速行驶是违法的,违法后是要承担责任的,特别是强调承担责任,以后学生在生活中做任何事都会想到“法”,并将意识转化为行动。由此可见,把握好渗透时机是为了获取最佳渗透效果,只有精心设计教学,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随着教学进度随机渗透,因材施教,法制教育的特点是动情晓理,“情动”而“知书达理”,这就是说渗透的方法、形式、时机都应利于创造最佳的渗透氛围,即学生认知与接受渗透的法律知识。

总之,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法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大课题,这有待于我们广大教师去认真探讨和研究。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寓情于教,才能有机地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陶冶于一体。才能使学生有法的意识,在生活中将意识转化为行动,达到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