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9 2:49:0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荷塘月色》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给我们描绘一幅月色下的荷塘的美丽景象,语言优美、典雅。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对于本课,教师没有过多地繁琐地分析,点到为止。重在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反复品味,领悟渗透在文章中的作者的情感和匠心独运的构思,以及语言艺术的魅力。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自然、人生的丰富感受和深刻思考(体会情感),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 学习写景状物的散文,必须通过揣摩语言去整体感知文章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走进作者的心灵。今天我们就借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来好好揣摩品味他在文中表达的情感。 一、 打造了学生主动的一堂课 一堂学生主动的课,要求教师对教材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才能将教材的课程价值最大化。
对教材的把握上邹老师将目标定位为: 赏析课文第四和第五自然段,通过品读语言,领略朱自清先生笔下荷塘月色之美。 是把握住了本篇文章在独有的价值和地位的,它是一篇典范的写景抒情散文。《荷塘月色》既承担落实写景状物这一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对高一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这样的定位可说是目标明确,内容充实,重点突出。以读带赏,体验与鉴赏相结合。所以,让学生通过质疑探究,掌握写景状物及其语言特点,并能够身临其境,充分感受作者心灵的搏动,
体会作品所描述的美景、美情,进入一种审美境界。 同时,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以及思维品质的培养方面,本课也体现 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水平。本课设计的着眼点在于要教会学生学会品味语言,又要教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如何找到问题的突破口(也即思维的开端),并让思维向纵深发展
或创新方面发展,培养学生优秀的思维品质。可以见诸于课堂安排上: 首先,学生通过学生齐读的方法,使学生自然地涵咏体会荷塘月色的静美。并且给以恰
当的朗读点评,对节奏、重音等方面加以指导对学生的诵读技能有所帮助。 以学生自身感知到的感性认知为起点,再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全员参与、学生的主体性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巨大的学习潜能,张扬的个性得以精彩
的展现。生动自然地得到品味语言的方式方法。 他们在教师恰当地引导、唤醒、激励下,科学探究、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感知知识的来龙去脉,提炼出规律性的结晶,在民主的氛围下展开想象的翅膀,并且通过随堂作文的形
式将所学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独有的体验。 二、 打造了形式生动的课堂 教学活动的开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通过阅读本文,体会作者含蓄的情感、传神的文字,充分理解作者笔下的神妙的荷塘月色之美和字里行间的淡淡的忧愁。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
人生境界,提高学生上的写作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通过默读、朗读让学生体会作者含蓄的情感、传神的文字, 从而进入文章的情景,接着以两个切中要害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 ①“月下的荷塘”是从哪几种景物来进行描写的?分别用到了哪些方法和技巧?谈谈好在哪里。 二“月光下的荷塘”相比,“塘上的月光”更难写,作者是通过哪些事物来体现无形的月
光?说说哪些地方你认为写得好。 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在小组讨论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形式五彩纷呈,实用有效。这样通过小组的协作多样的语文活动,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想象力,发掘出文章中不少闪光点。使得课堂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张弛相依。课堂气氛热烈、高涨,
亮点不断地闪现,高潮不断地上演,掌声不断,笑语绵绵,精彩纷呈,流光异彩。 三、打造了卓有成效的课堂 一堂好课要主动、生动、快乐是必须的,当然也应该是有效的。即通过课堂能培养学生
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他们学会做人、做事;通过当堂作文来培养他们的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对“双基”的理解和掌握,很好地实现目标的三维性。 例如:某某学生主动朗诵自己的写作成果 ,虽谈不上 字正腔圆,但却字字含情,感情饱满,韵味十足,毫不怯场,赢得了全体师生和听课教师的热烈掌声。 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信得以增强,心理素质得以强化,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了基础。学生在这种民主、和谐、平等、宽松的课堂上获得了尊重、获得了赏识,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他
们也就学会了对别人的尊重和赏识,从而学会了做人和做事。 总之,课堂上学生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效果好了起来。主动带动了生动,生动有利于主动,主动、生动的课堂给学生带来了快乐,塑造了学生健全的人格和灵魂,极有利于
学生的健康、愉快的成长。 建议:1、教学环节上做适当的调整:第四段学生自读之后如果从作者的心绪引入,也应以作者的心绪作结,情景交融处理得不是很到位。2、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上要做进一步的研究,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深度与广度。3、重视课堂反馈,学生想了不一定能说,说了,不一定会写,写了,不一定写对,所以要重视笔头反馈。4、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倾听学生是如何回答的,给予适当的点拨,为学生提供自我表
现的机会,注意提问的技巧性。篇二:我最喜爱的景物评课稿 《我最喜爱的景物》评课稿 赵晓巍
刘老师的本次作文指导课,洋溢着人文气息的新理念,深深地涤荡我的心怀。她那精巧的教学流程,充满青春活力的课堂,富有人情味的评价??让我深深地震撼。我品味着,思索着,努力使自己也成为美景中的一处角落。本次作文指导课,能结合教学内容,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学生主体性得到很好的发挥,体现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是新课改下一堂有意义、有效率、有生成性、常态下真实的佳课。下面,我就刘老师引领的作文指导课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开发“材”源,别具一格 写作是生活的需要,是有话要说,有情要抒,有事要叙。作文者,及生活之反映,为生活而作,因生活需要而作,内容为生活,形式为生活,终极目的为生活。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新课标”在习作目标中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以多姿多彩的生活为素材,衍生出富有生活气息的习作。可是,乡镇的学生生活并不丰富,他们每天奔走于学校及各种特长班,日程单调,生活空间狭小,缺乏丰富的生活源泉。学生怕写作文,总感到写不好,主要症结在于没素材可选,于是只好拼凑或抄袭。针对这些情况,刘老师根据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充满童趣的作文题材。把写作范围缩小到我们身边熟悉的景物。整堂课中,学生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让学生“心动”、“口动”、“笔动”,解决了“作文难”的问题。无论是口语交际,还是写话,学生皆情趣盎然,真是“童心之下万物皆活”。 二、多源指导,拓展思路 学生的习作内容具体、生动,有文采,有个性化,这取决于教师点拔的技巧与艺术。这次作文指导课之所以能如此成功,我想首先得益于刘老师提供了句式,规范了语言。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以片断训练为重点。段,是介于“句”和“篇”之间的表现形式。我们要在五年级继续进行词句训练,突出段的训练这一重点,扎扎实实地进行段的训练。段,在结构方式上有一定的组合规律,包括并列、总分、因果等。句,这一教学环节无不渗透着教师指导
学生片断组合以及谋篇布局的良苦用心。
这次作文指导课之所以能如此成功,还得益于教师成功地引进口语交际。刘老师这堂课先从“三言两语话景物”,再习作,融口语交际、习作为一体,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开拓思路。说和写相互配合、渗透。口头表达有效地提升了习作质量。我们知道,说话是从内部语言到书面语言的桥梁。加强学生对口头语言的训练,是保证由句列段的过渡乃至完成小学作文教学任务的需要。口头语言倾泻于笔端,便是生动的文章。刘老师的这节课无不体现着“从
说到写”的这一科学规律。 三、精彩评价,活跃课堂 在这堂自由写景课上,教师始终注意学生说话和写话的评价,而且评价方式多元,学生与学生互评、教师点评以及师生互评。在评点中,再次让学生揣摩写法,感悟本次习作的要领,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效果令人满意。在课中,我们看到的多是教师的真诚倾听,听到的多是教师的热情鼓励。教师的尊重促使学生拓展思路,开拓想象,真正还学生“真本性”。刘老师在每次学生交流之前,总不忘交代学生认真听,想想“你觉得哪个词语用得更精彩?”我们可以看到,课中,学生始终在专心地聆听同学的说话,始终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同学的发
言。学生与学生之间在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碰撞的过程中,获得共同提高。 总之,刘老师的课处处以人为本,充满生命活力,令苦思有效作文教学而未得的我豁然开朗,是一堂难得的好课。篇三:《颐和园》评课稿 《颐和园》评课稿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 冯苗苗 一、《颐和园》这篇课文是修订教材第七册第二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册教材的第一个重点训练项目是在第二组教材中设置的“了解叙述的顺序”,因而把“了解叙述的顺序”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它虽不是新知识,但也有新知识。这篇课文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的,与前组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有所不同。因而,高老师在开课初就引导学生把文章的叙述顺序理出来,并把此顺序贯穿课堂教学。结课前,又将顺序进一步落实,强化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二、《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的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敬佩之情,洋溢着民族自豪感。因此,高老师在朗读的指导和训练上着力不少。例:在指导学生读长廊的长时,高老师利用不失时机的渲染,巧妙地范读,结合生活经验等方法,抓住“一眼望不到头”“700多米”进行指导训练。再有,录像、图片的运用效果良好,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美景,使语言文字形象化。把学习语言文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感悟美、理解美,并通过朗读表达美,有机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大家可以看出,在高老师的点拨、引导下,
学生能自读、自悟,较为真是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从不同层 次的读中,感受到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的逐步加深,以及内心情感的变化。 三、第4、5自然段的处理:高老师根据整堂课的设计,在这儿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创造性的学习。例:在小组读课文之后,引导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昆明湖的美景。可以用书上的话,可以自己介绍,也可以几个同学合作介绍。阅读教学不同于口语交际,这里的设计,我个人认为高老师是对文本、对教材创造性地使用。学生也乐学好用,效果不错。 另外,这堂课基本体现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重点落实顺序的问题,了解颐和园的美景,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民族自豪感。高老师将在第二课时中侧重引导学生学习抓住景物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并结合课后练习学以致用。 最后,我想说,高老师毕竟还年轻,因此,对教材的理解把握,课堂的调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但是,我为今天看到高老师的进步而高兴,相信她会越来越好。同时我更希望,我们白豹的小学语文教学有更快、更
新的发展 《颐和园》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