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课堂错误资源有效利用的策略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9 10:23:3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例谈课堂错误资源有效利用的策略

【摘要】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生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许会出现很多始料未及的错误。本文就想方设法,或创造错误,争中分析;或激化矛盾,或展开辩论;将错就错,错中求解,力求错误资源能够有效利用。

【关键词】错误资源;有效利用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时刻清醒地认识到:错误本身乃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黑格尔语),错误也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学中我们要善待学生的错误并睿智地利用错误,同时我们也要善于创造错误来纠正和防止错误。下面我结合实例,谈谈错误资源有效利用的策略。 一、创造错误,争中分析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错误创造,让学生在“错误”中比较、分析、甚至引发争议;让学生从分析错误中学会反思,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意识;让学生内心的“不平衡”通过探究寻找了“平衡”的支点。 案例1:《 圆锥的体积》教学片段:

师:下面分组做实验,在空圆锥里装满沙子,然后倒入空圆柱中,看看几次正好装满。(小组代表从教具箱中自选

实验用的空圆锥、圆柱各一个,分头操作)师: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圆柱和圆锥、沙子,从倒的次数看,研究两者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生 1 :我们将空圆锥里装满沙子,然后倒入空圆柱中,三次正好装满。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生 2 :三次倒满,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生 3 :我们将空圆锥里装满沙子,然后倒入空圆柱中,也是三次正好装满,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师:有没有不是这样的?没有!没有!学生齐声回答。有学生还说书上也是这样写的。老师故意惊讶:怎么会这样呢?怎么会是这样!全都是三分之一?我来做。(教师从教具箱中随手取出一个空圆锥一个空圆柱)你们看,将空圆锥里装满沙子,倒入空圆柱里,一次,再来一次,两次正好装满,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二分之一,怎么回事?是不是你们做的和书上的结论都有错误?(以前曾有学生对教材中的内容提出过疑问)学生议论纷纷……师:你们说该怎么办?究竟是谁对呢?生 4 :老师,你取的圆锥太大了。师:我不也是一个圆柱,一个圆锥吗?

于是学生个个争先恐后想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的关系也就理解和掌握得更加深刻了。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的结论与书上的结论没有差异,并不能说明学生真正掌握了知识,这时候老师创造错误用于教学,引发学生思维进行激烈的碰撞,再让学生经历一番热

烈争辩,然后得出圆锥体积等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样让学生在看似混乱无序的实践中,增加对实验条件的辨别及信息的批判。既圆满地推导出了圆锥的体积公式,又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和批判意识的发展。而这些目标的达成,完全是灵活机智地创造错误和利用错误这一资源所产生的效果。

二、激化矛盾,展开辩论

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的意见出现分歧时,激化矛盾,让学生在越演越烈的矛盾下,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在辩论过程中,学生通过努力找出理由的过程中,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增加了对题目的辨别能力。

案例2:在如在教学《商不变性质》一课中,当我在与学生一起探索了“商不变性质”后,组织学生进行判断,“下面的算式与 48÷2 = 4 相等吗?对的打‘√’,错的打‘×’。”首先呈现“(48×5)÷(12×5)=4” ,学生们一致认为这道题是正确的,追问道:“为什么这道题是对的呢?”一个学生站起来,胸有成竹地说:“根据商不变性质,被除数 48 和除数 12 都乘以相同的数 5,商不会改变,仍然是 4 。”我点点头,说:“你说得很好。”接着又出示了第二题“(48×5)÷(12×5)= 4 ”,学生们的意见不像刚才那样统一,其中有三位学生认为是对的。这时有不少学生哗然。我只是一笑,不急于表态,而是“借题发挥”引导学生深人地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