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9 14:31:4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哈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语文试题
(120分钟 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书 斋
凝石
书斋,顾名思义,是读书的房间,同时也是藏书的地方,还是书写的地方。读书、藏书、书写是书斋的基本功能。后来,文物古玩的收藏和鉴赏常在这里进行,诗词歌赋和书法绘画乃至篆刻的切磋和研讨也常常在这里进行。书斋是以个人名义建立,以主人和密友为主体,进行文化艺术活动的中心。书斋姓“文”,所以别名称作“文房”。
早在春秋时期,与朝廷兴建的学校——“官学”不同,诸子百家大兴私人讲学之风,诸子家中的讲学之处往往白天是课堂,晚上就成了读书的地方。这应该就是书斋的雏形。汉代儒家学者和诗赋作家,均有自己的书斋从事文化艺术活动。因此,可以说汉代是书斋兴起的时期。唐代是一个相对自由、开放、多元化的时期,文化艺术繁荣而发达,学术氛围也比较宽松。可以说盛唐是书斋成熟的时期,如杜甫在成都的“草堂”,就是典型的文人书斋。 在中国传统宅院中,书斋往往是民居中唯有的精神场所。它一般位于宅院的僻静之处,如有后花园,必与之相邻,以形成高雅恬淡的良好环境。
书斋有三大特点。一是文化传承的汇集点。书斋的主体——读书人或做学问的人,在这里藏书,在这里读书,在这里思索;以往优秀的文化,在这里以研读、考证、校注、阐发的方式得以传承;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在这里化整为零,熊熊燃烧,然后又影响社会的发展进程,使文化得到最好的传承和发展。二是个性创造的发酵池。书斋是个人的领地,是书斋主人个性得以施展的空间。在这里,他们的创造力得以迸发,从而产生出新的思想,创造出新的艺术,使得文化发展的链条上,不断有闪动的灵光。三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书斋宜明朗、清净,不可太宽敞。明净可以使人心情舒畅、神气清爽,太宽敞便会损伤目力。窗外四壁,藤萝满墙,中间摆上松柏盆景,或剑兰一二盆。石阶周围种上青翠的芸香草。书斋中宜设长桌一张,放古砚一方,置笔筒一个,墙壁上挂古琴一把;书斋右边设一书架,书架上陈列《周易古占》等书及字帖画卷。人独坐于书斋之中,或对日吟诵,或秉烛夜读,于书斋里享受一份清福,从学问中得到一份快乐。
进入21世纪,人们对传统的兴趣在逐步衰减。有些人认为,作为传统文化标志的书斋也将被“读图时代”的电脑和网络所替代。然而,从文化发展的宏观趋势上看,在新的时代,书斋仍将成为现代社会持续存在的文化现象。随着社会发展带来的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必然促进精神文化生活品位的提高,这为书斋的普及提供了基础。
今天,历史传统和科技时尚在现代书斋已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书斋永远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
1.根据文意,下列对中国传统“书斋”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书斋是文人读书、藏书、书写、作画以及从事其他文化艺术活动的地方。
B.书斋姓“文”,其中所设书桌、文具、字帖画卷等都体现了主人的兴趣爱好和精神追求。 C.书斋空间一般较小,大多位于宅院的僻静之处,环境优雅,明朗清净。
D.书斋是私人讲学的地方,白天是课堂,晚上便是书房。 2.下列对“书斋永远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这句话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3分)
A.书斋是私人空间,置身其中,可以充分展示个性,施展才华,并且从学问中得到快乐。 B.书斋的格局、布置和装饰大多体现了中国古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这也正是中国文人一直追求的精神境界。
C.书斋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已深入到中国文人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并将永远存在。
D.书斋往往是传统民宅中唯有的精神场所,历代文人在这里辛勤耕耘,研究学问,优秀的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书斋发源于春秋,兴起于汉代,成熟于盛唐,杜甫草堂就是成熟时期文人书斋的典型。 B.汉代是书斋的形成期,儒家学者和诗赋作家的文化艺术活动都在自己的书斋中进行。 C.21世纪是信息时代,作者担心作为传统文化标志的书斋也将被“读图时代”的电脑和网络所替代。
D.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使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品位的提高和书斋的普及成为必然趋势。
二.古代诗文阅读(6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其父,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皦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辟司空牟融府,会蜀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仆射。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诸所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
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縗絰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
选自《后
汉书·乐恢传》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 矜:怜悯 .B.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 容:接受 .
C.诸公多其行,连辟之 多:称赞 .D.以示天下之私 私:偏爱 .
5. 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现乐恢“耿介”性格的一组是( )(3分)
①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皦不污于法 ②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
③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 ④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 ⑤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 ⑥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②⑤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乐恢为人至孝。父亲因得罪了县令而被关押,年幼的乐恢昼夜痛哭不已,他的行为感动了县令,最后父亲得以释放。
B.老师焦永“以事被考”后,乐恢“不污于法”,拒绝为他托关系找门路;本郡太守犯法被杀,他“独奔丧行服”:这与他的性格有关。
C.蜀郡太守第五伦与乐恢是同郡故人,所以当第五伦取代牟融为司空时,乐恢在推荐了杜安之后,坚决请退,表现了他为人正直的一面。
D.河南尹、洛阳令与权贵窦宪相互勾结,为非作歹。乐恢不畏权贵,上书弹劾窦宪兄弟,因窦太后的庇护,劝谏不但没有成效,自己反而被迫害而死。 7.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0分)
①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6分)
译文: ②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 (4分)
译文: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27分)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对加点实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 克:克制 .B.与可笑曰:“苏子辩矣,……” 辩:胡言乱语 .C. 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字:养育 .D. 夫子何哂由也? 哂:责怪 .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 . 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
B.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 .C.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 . 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D.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 . 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 .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 .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 .
B.“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