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doc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0 5:11:3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自申报以来,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下和全体研究成员的努力下,顺利的完成了各项研究工作。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二十一世纪是教育的世纪,“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 21世纪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在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要求我们要将传统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好现有的信息技术资源,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自主、探究、协作的方式,通过网络建立资源的共享以及资源的交互,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设出相应的情境,模拟相应的场景,进行适当的模拟实验和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自主的学习与探究,从中发现问题,并努力通过各种途径试图去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举措让学生真正地学会学习。

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使用已相当广泛,但如何用才能发挥它们最大的效益我们研究得不够深入和透彻,没有很好的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和策略,怎样才能提高它们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但又不应局限于课堂,学生将来更多的学习时间是在课外,是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从现在起就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习惯与能力,提高他们自身的综合素养,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力军。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新一轮课堂改革,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黑板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活跃的、自主的、探究的、协作的课堂中学会探究、学会学习、享受成功的喜悦。现今提出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观点就是要求我们正确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武装我们的课堂,丰富我们的课堂,延伸我们的课堂,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享有充分的自主权,自主的发现、自主的探究,并从中有所获得,有所创新,切实提高课堂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

进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有效性研究”正是迎合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一观点的实施,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利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设相关的情境、模拟实验,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动机与欲望的引导下积极的投入到学生中去,提升课堂注意力,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探索,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探索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并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交互、交流,从而完成知识的建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师生的综合素养

得到提高。与此同时,教师要利用好不断进步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必将要经历一个长期的、持久的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如何去用,怎样用有效,何时用效率更高等等,这就体现了课堂上师生的共同学习和成长。 三、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我们进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有效性研究”主要是针对传统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弊端,以及传统教育中学生多以接受型学习为主,缺乏自主探究与发现的热情;广大教师在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中存在的误区和使用效率低下而提出的。教育要跟上甚至超过时代的步伐,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能够积极的、主动的、科学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丰富我们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让学生在一种感兴趣的心态下主动的、全身心的求知和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应与传统有所转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自主探索的同时利用先进的网络,建立资源的共享和信息的交互,并完成课堂教学的延伸,让学生的学习超越课堂。教师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反思和总结出一套正确、有效地使用方法,最大程度的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适当的启发和引导学生,并和学生一起进行信息的交互,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通过信息的交互使学生在课堂和课堂以外达到综合素养的提高。 四、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

理论假设:通过计算机、网站、交互式一体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境、模拟实验、辅助教学,积极提升课堂教学效益,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使师生整体水平和素质得以提高。 研究目的:

1.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根据课程内容适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境、模拟实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2.在学习兴趣与热情被充分激发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主的探索与学习,从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教育教学时,提高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操作与创作能力并有所创新。

4.通过网络技术,实现课堂教学的延伸,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本课题属于应用性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具有如下4个特点:(1)重在解决实际问题;(2)强调研究与行动相结合;(3)不做理论上的一般

性推论;(4)根据实际需要不断修正行动计划。我校遵循理论先行、科研领路,注重实践的思想,侧重于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改善教师的课堂教学为主,走“实践—研究—行动—思考—发展—实践”的研究路线。通过采用理论学习、教学实践、自我积累、专题研讨、案例分析、经验总结和专家咨询等方法,选择多角度、多层次进行研究,确保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2.文献查阅法。通过查阅相关理论文章,书籍等,或是上网查找、阅读相关理论,提高课题组理论研究水平,把握着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避免重复研究。

3.实验研究法。面向广大教师,进行实验研究。研究过程中,注意资料的积累和分析,用数理统计与理论研究法检测研究结果,同时在明确研究目标,拟定课题计划等工作的基础上,点面结合、分层实施、分段测评、动态调控。 六、课题研究过程

课题立项之后,我们于2013年3月,组织了一批科研热情高、教学能力强的年轻人组成了课题组,明确了方向,分配了任务。课题组内陈敏和王霞校长负责理论培训,匡元军老师主要负责技术培训,其他学科的老师则思考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并在师生互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收到理想的成效。本课题研究预计近三年完成(201303至201612)。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研究 。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1211—201304):

1.添置实验所必备的硬件设备和配套的软件资料。 2.完善课题实施细则,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3.确定课题组人员分工,落实子课题并制定子课题研究计划。 4.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并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培训。 5.优化校园信息环境,丰富资源库为课题实施做好准备。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201305—201606):

1.开展实验课教学

2.整理案例,反思得与失,总结经验。 3.实验教师交流学习

4.举行优质课、教案设计和论文评选,并收集资料。

5.探索网络环境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的教学模式。 6.进行阶段性检查和总结,调整和改进下阶段工作。

7.本阶段我们进行了网络资源建设,依托学校的网络资源优势,完善了网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