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学练习题及答案-针灸治疗学试题及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1 23:27:2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针灸治疗学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内科病症

第一节痹证附:股外侧皮神经炎

一、填空题

1.《灵枢〃痹论》说:“ 为痹也”。

风、寒、湿 三气杂至,合而

2.痹证可分为多种证型,但其总的发病病机为气血痹阻不通,

其总的针灸治疗原则为通经活络止痛。 二、选择题一A型题

1.行痹的治疗除在病变局部选穴外,可再加:A

膈俞、血海

可活血调血,宗“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A 膈俞、血海 关元E风池、百会

2.痛痹治疗除在病变局部选穴外,可再加:D

B 阴陵泉、足三里 C 大椎、曲池 D肾俞、

肾俞、关元可温

补阳气,祛寒外出 A阴陵泉、足三里 元E膈俞、血海

3.热痹治疗除在病变局部选穴外,可再加:B

大椎、曲池可

B风池、风府C 大椎、曲池 D肾俞、关

清泻热毒 A 肾俞、关元 阴陵泉、足三里 二B型题

A行痹 B 痛痹 C 热痹 D着痹 E湿热痹

B 大椎、曲池 C内关、合谷 D膈俞、血海 E

痹证中主要由寒邪所致的为:B

2.痹证中主要由风邪所致的为:A

3.痹证中主要由热邪所致的为:C

4.痹证中主要由湿邪所致的为:D 三D型题

1.热痹的针灸治疗原则是:AC 热痹用泻法,不用灸法 A 泻法 B 补法C 只针不灸

D只灸不针 E针灸并用

2.针灸治疗着痹可配用的穴位是:DE 着痹应配合健脾除湿穴 位,阴陵泉、足三里可健脾除湿

A 肾俞 B关元 C 大椎 D阴陵泉 E足三里四X型题

1.热痹的针灸治疗原则是:ABCD

热痹不用灸法,刺络拔罐可

促进热毒的清泻。

A泻法 B只针不灸 C 刺络出血D拔罐

E针灸并用

2.行痹的针灸治疗原则是: ABDE

健脾除湿用于着痹

A通经活络 B活血祛风 C 健脾除湿 D泻法 E针灸并用 三、改错题

1.治疗着痹宜只针不灸。针灸并用。着痹主要由湿邪所致,湿

为阴邪,灸可除湿

2.治疗痛痹的穴位针刺均用泻法。以泻法为主。因为肾俞、关

元用补法或温针灸法 四、简答题

1.简述如何运用皮肤针治疗痹证?皮肤针重叩背脊两侧和关节病

痛部位,使出血少许,加拔火罐,隔日1次

2.简述股外侧皮神经炎的针灸治疗原则。股外侧皮神经炎的针灸

治疗原则为疏经通络、行气活血,针刺为主寒湿引起者加灸,泻

法或平补平泻 五、问答题

1.试述行痹的病机及处方配穴的深刻含义。行痹是风寒湿邪尤其

以风邪为主,侵入人体关节肌肉筋络,使气血痹阻不通所致的病症。

由于风邪具有善行数变的特点,因此,临床以疼痛游走,痛无定处,

时见恶风发热,舌淡,苔薄白,脉浮为主要表现。在针灸处方配穴

时,除局部选穴外,要加膈俞、血海等具有活血调血作用的穴位,

这是“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理论的深刻体现

2.试述痹证的针灸治疗原则。通经活络止痛。行痹兼活血祛风;

痛痹兼温经散寒;着痹兼除湿化浊;热痹兼清热消肿。行痹、痛痹、

着痹针灸并用,泻法;热痹只针不灸,泻法。

3.试述针灸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选穴及操作方法。以风市、伏

兔、血海、环跳、阿是穴为主穴,腰椎病变或腰大肌压迫引起者加

腰夹脊、大肠俞。局部阿是穴采用围刺法,或用三棱针散刺,加拔

火罐,或隔姜灸;余穴常规操作。

六、病案分析题李某,女,36岁,演员,1981年6月26日初诊。

以四肢关节疼痛40天为主诉。患者于1981年5月16日感冒发烧,体温达38.9℃,伴四肢关节疼痛,服“感冒片”、四环素等药3日后,热渐退但四肢肌肉、关节仍痛。5月20日再次发烧、恶寒,腰及四肢肌肉关节疼痛加剧,经注射庆大霉素,服用消炎痛等后症状有所减轻,但下肢肌肉关节疼痛较著。6月26日再次发热,症状加重,服用APC等药无效。查:双下肢关节红肿,舌体胖,色淡,苔黄略腻,脉濡。实验室检查:血沉为50毫米/第1小时;抗“O”+。

试写出本病的病因病机、诊断、证型、治则、处方及方义。

病因病机:风寒湿邪入侵经络关节,气血闭阻,蕴郁化热,而

致关节红肿热痛,遂成痹证。

诊断:痹证。

证型:热痹

治则:通经活络,清热消肿。

处方:大椎、曲池、肩髃、合谷、外关、犊鼻、膝眼、梁丘、

阳陵泉、丘墟

方义:大椎、曲池,可清泻热毒。其余腧穴均为病痛局部穴及循经

选穴,可疏通经络气血,使营卫调和而风寒湿热等邪无所依附,痹

痛遂解。

第二节 腰痛

一、填空题

1.腰痛的发生从经络辨证角度主要与足太阳膀胱经、督脉、带脉

和肾经经脉有关。

2.刺络拔罐法主要用于 二、选择题一A型题

瘀血 腰痛。

1.治疗腰痛的基本处方为:AA委中、阿是穴、大肠俞、肾俞、腰阳关 阿是穴

椎、环跳、委中、阿是穴

2.治疗寒湿腰痛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D 大椎具有温经散寒

B 阳陵泉、肾俞、委中C 照海、委中、D 秩边、环跳、委中、阿是穴

E大

作用

A 膈俞 B肾俞 C大肠俞 D大椎 二B型题

A内关 B膈俞 C命门 D大椎 E丰隆1.腰痛以腰部有劳伤或陈伤史,劳累、晨起、久坐加重,腰部两侧肌肉触之有僵硬感,痛处固定不移为主证者,宜配用的腧穴是: B 本证属于瘀血腰痛,故选膈俞以活血化瘀

2.腰痛以腰眼肾区隐隐作痛,起病缓慢,或酸多痛少,乏力易

E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