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 语文试题(word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21:41:1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本。她原本可以停下来,但她依然选择了漂泊。我们辗转走访这些站点,不禁感佩萧红在短短几年的颠沛流离中的高产,她留下 100 多万字的作品,其中包括两部诗性悲剧《生死场》和《呼兰河传》、一部讽刺喜剧《马伯乐》,这在和平年代尚且不易,何况是战乱年代了。

萧红出生于辛亥革命爆发的 1911 年,死于抗战烽火中的 1942 年,正值一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作为女性,萧红自己也说:?这是一个盛产娜拉的时代。?在?五四?后的一代作家中,萧红因袭的负担最小,也因此形成极具个人特色的自由风格。如果说一开始的娜拉式的逃婚离家还是被动的,后来离开萧军、选择端木并与之南下香港,则是爱情和民族双重危机下的主动选择,放在大时代背景下去观察萧红,她在当时的女性群体,甚至是女作家群体中也是触目的。她的漂泊似乎也从被动的行为转为一种主动的习惯。尤其在当时主流文化阵营纷纷奔赴延安的时代洪流中,萧红公开提出?作家不属于某个阶级,作家是属于人类的?,她选择了自由写作。因此想象中的?左翼女作家?标签对她并不适宜。萧红研究开创者、汉学家葛浩文评价:?萧红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并不是一种理想化的、充满爱国热情的浪漫的战争图景,而是它对日常生活中真实的人们身上产生的孤独的、极端的个人化的影响。从此萧红长期游离于主流文学视野之外。

萧红曾对好友聂绀弩说:?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不错,我要飞。但同时觉得……我要掉下来。?现实中,她的确为这份情感和生活方式的再选择,在兵荒马乱中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至今仍备受争议,这怎么是黄金时代呢?许鞍华在电影《黄金时代》里借萧红之口回答:?我不能选择怎么生怎么死,但我能选择怎么爱怎么活,这就是我的黄金时代。?这样来看,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的黄金时代。

(选自《三联生活周刊》,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因为得到了导师鲁迅的提携并摆脱了和萧军的感情纠葛,萧红得以平静投入自由的创作空间中,所以她深感这是她的黄金时代。

B.虽然在人生道路上饱经忧患,但萧红在文学创作中找到了个人价值和心灵自由,在颠沛流离中留下了丰厚的、富有个性的文字。

C.萧红的漂泊是自身的主动选择,她一直以来以自己的意志来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获得精神的自由是她选择这种人生道路的思想。

D.萧红出于对颠沛流离的生活的恐惧和对平静生活的向往而拒绝去延安,这正是她的黄金时代与那个时代不一样的地方。

E.正因为萧红在文字里不仅呈现了爱国热情与对幸福自由的向往,还抒发了“个人化的孤独”,从而最终进入了主流文学的视野。 (2)文章第二段中说:“这真是黄金时代,是在笼子里过的。”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黄金时代”与“笼子”的关系。(6 分)

(3)作为一篇文学性很强的人物传记,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6 分)

(4)文章以“萧红:一个漂泊的灵魂”为题,有丰富的内涵与用意。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 分)

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⑴“清”与“廉”是官员人格的底线,这个底线一旦突破,官员的独立人格将;如果守住了这个底线,哪怕诱惑再多,也能不为所动。 ⑵湖南邵东七井村突发地陷,一夜之间,五亩大的鱼塘和上万斤鲜鱼消失得无影无踪,养殖户一年的努力 。 ⑶入夜之后,小偷溜进谈迁家中偷走了存放《国榷》原稿的竹箱,二十年心血,这对年迈体衰的谈迁来说真是雪上加霜。

A.荡然无存 化为乌有 付之东流 B.付之东流 化为乌有 荡然无存 C.化为乌有 荡然无存 付之东流 D.荡然无存 付之东流 化为乌有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作为元曲四大家之首,关汉卿对世事人情的表现充满着悲天悯人的情怀,因此被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高考提分,学霸之路 www.dz101.com

他在中国戏剧史和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已被大家公认。

B.反对家庭暴力行为,不能止于立法,还应强化普法力度和水平,不管是个人还是社会,都要克服和扭转之前的固有观念,真正让反家暴法落地生根。 C.现年 70 岁的昂山素季是一个活着的传奇,她不仅是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以及缅甸反对党“全国民主联盟”的领袖,而且是“缅甸国父”昂山将军的女儿。

D.12 月 25 日,备受关注的省级重点项目川南城际铁路正式开工,该项目将推动沿线地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旅游资源开发,促进经济发展。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我的寓所后面有一条小河通莱茵河。我在晚间常到那里散步一次,走成了习惯,总是沿东岸去,过桥沿西岸回来。 ; , 。 , 。同是一棵树,看它的正身本极平凡,看它的倒影却带有几分另一世界的色彩。我平时又欢喜看烟雾朦胧的远树,大雪笼盖的世界和更深夜静的月景。本来是习见不以为奇的东西,让雾、雪、月盖上一层白纱,便见得很美丽。 ①东岸的景物又比西岸的美 ②但是它们又不如河里的倒影 ③对岸的草木房屋固然比这边的美 ④走西岸时适得其反 ⑤走东岸时我觉得西岸的景物比东岸的美

A.③②⑤①④ B.⑤④①③② C.③①②④⑤ D.③②①④⑤

16.在下面文字的空白处补写恰当的内容,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逻辑严密,前后连贯。(5分)

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现世只是一个密密无缝的利害网,一般人不能跳脱这个圈套,所以转来转去, ⑴ 。人人都把自己放在首位,欺诈、凌虐、劫夺种种罪孽都种根于此。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超乎利害关系而独立。人在创造或是欣赏艺术时, (2) 。艺术的活动是?无所为而为?的。我以为无论是讲学问或是做事业的人都要抱有一副?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把自己所做的学问事业当作一件艺术品看待, (3) ,才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 17.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用简洁的语言介绍画面内容,并概括漫画的寓意。(6 分)

六、写作(60 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 分)

我们越是忙,越能强烈地感到我们是活着,越能意识到我们生命的存在。(康德) 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是一个人。手脚相当闲,头脑才能相当的忙起来。(梁实秋)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结合自己针对现实的思考,自选角度作文。要求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考提分,学霸之路 www.dz101.com

高2013级高三第一次诊断测试

语文参考答案

1.A 2.C 3.B 4.B 5.D 6.D 7.(1)我仰慕您的高义,愿意侍奉您,所以没有人介绍自己来了,您为什么拒绝我那么厉害呢? 主要考察?事鞭辔??媒??见?等词语在句中的含义。(每点1分,大意2分)

(2)高仙芝很吃惊,等到见了常清,敬畏他的公正无私,不敢责备。封常清也不向他谢罪。 主要考察?惮??让??谢?等词语在句中的含义。(每点1分,大意2分)

8.此两联写景深得动静之妙。颔联?山当日午回峰影?一句,山峰本是静态的,而诗人用一个?回?字,写出正午群峰影子随日移动,日下之峰与山峰之影动静相衬,突出了山间的幽静和山行的情趣;?草带泥痕过鹿群?一句通过?草带泥痕?这一静态细节,反映了群鹿竞奔、蹄落草掩的动态景象,写出了山间景色的清丽而又生机无限,诗句动静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山间景象的喜爱之情。颈联?缫丝声隔竹篱闻?以动衬静,表现出山村的宁静,表达了诗人对山村生活的喜爱。

(分别指出两联的动静关系各1分,结合诗句赏析,分析作用3分)

9.诗人情感:对山村野景的喜爱,渴望归隐山林的情怀。作者在前三联移步换形,环绕山中之行,层次分明地写出作者在村里村外的见闻,以深林、流水、风影、草痕、蒸茗气、缫丝声等生动勾勒出清新明丽、生机无限的山村风景,表达了对山村野景的喜爱。尾联?不惜?随卖药归来客遁迹空寂的云山,表现了诗人渴望归隐山林的情怀。

(两种情感各1分,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各2分) 10.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1.(1)答C给3分,答E给2分,答B给1分。(A项?犁的消失?有误; D项?格格不入?说法欠妥。)

(2)①耕地农人:犁划开黑土地,犁尖被土地磨得锃亮,翻耕的泥土像开放的花儿。 ②鲁北平原村里人家:全家齐上阵,套绳搭肩,弯腰弓身,汗湿衣服,滴落泥土。 ③上海知青:大声喊?前进?,牛车一动不动;不停地拍打牛身,牛却慢慢倒刍。 ④男教师:吆喝着牛,牛听话地拉犁向前,犁翻开了土地。 ⑤?我们?:犁在手中不听使唤,牛走走停停;?我?扶犁时东摇西晃。 (各1分,表述简练1分,共6分。)

(3)①?犁?耐苦、执着而坚毅,平时安静的积蓄力量,回到土地上却具有摧枯拉朽之势。 ②在作者看来,?犁?身上寄托了农人对土地的感情,对丰收的渴望。 ③体现了人们对故乡的热爱与对童年的回望。 ④犁热爱土地,从不背叛。

(意思相近即可,答对1点2分,答对3点6分。) (4)示例:略。

?表现?可围绕?犁积淀着悠悠乡情,是家乡人永远写不尽的童谣与抒情长诗?、?犁象征着乡亲们朴实而勤劳的内在本质?、?犁代表着家乡人对金秋丰收的希冀和幸福未来的向往?等内容给分。

?作用?可围绕?镌刻着家乡人对土地的珍爱?,?彰显着他们对故乡的一往情深?,?记录着作者对童年的回忆与对故乡的祝愿?等给分。

高考提分,学霸之路 www.dz101.com

(内容要点共6分,表述书写2分) 12.(1)答B给3分,答D给2分,答C给1分。答A、E不给分。

(2)①?黄金时代?是指萧红在文学中找到了个人价值和心灵自由,逃离了生活束缚后,她可以自由写作。②?笼子?是指这样的自由是有代价的,是短暂的,她需要忍受爱人离去的孤独、导师逝去的悲伤。③选择心灵的自由,就需要忍受漂泊凄苦和失去爱情的孤独;而她的人生价值正体现在勇于冲破牢笼而去追求生命的自由。(每点2分,共6分)

(3)①在叙述人物生平与主要经历时,体现了强烈的抒情性;②和一般的人物传记相比,本文尝试了叙述、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③文章大量引用,语言富有感染力;④运用了双关等手法,写出了不只一个层次的?漂泊?

(4)内涵:①生活空间的漂泊:从逃婚开始到去世,短短几年间辗转各地,加上战火纷飞,居无定所,生活困窘。

②个人情感的漂泊:从萧军到端木,从一个男人到另一个男人。

③文学创作的漂泊:长期游离于主流文学视野之外,在近百年后才在文学史上找到自己应有地位。 (至少答出两条,每点2分,共4分) 用意(作用):①提示文章主要内容并暗示了文章的线索;②奠定文章情感基调,给予萧红以深深的同情与崇高的敬意。(每点2分,共4分)

13.D 14.D 15.B 16.(1)仍是被?利害?两个大字系住。(2)都要从现世升华到艺术世界里去。(3)不斤斤计较于利害得失。

17.答案:内容:画面上是一片汪洋,水中伸出一只呼救的手,岸上一群人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却无人施救.画面上方一行大字:?二十一世纪的事故现场?。

寓意:讽刺批判了现今人情冷漠的社会现状和道德的退步。(内容、寓意各3分) 18.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作文审题参考:

基本要求:兼顾?忙?与?闲?的前题下,可侧重谈一个方面。 思辨要求:?忙?的生存意义;?闲?的生命诗意。 发展要求:?忙?与?闲?的适时选择,矛盾统一。 基准分45分。

良好作文51分左右,优秀作文54分以上。 偏题36以下。

高考提分,学霸之路 www.dz1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