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7 13:41:3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专题讲座
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
一、什么是校本课程开发(含义)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
“校本课程开发”( SBCD )思想源于 20 世纪 60 - 70 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针对国家、州政府课程开发的弊端,要求政府应明确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的权利分配,把一部分权利下放给学校,强调学校、地方一级的课程运作,主张学校的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社区代表等参与课程的决策,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实现课程的民主化。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这一思想很快波及到世界上众多的国家,许多国家都出台了把课程的决策权利部分下放给学校的课程政策。从而也产生了多样的操作模式。这就是校本课程开发产生的背景。
(二)校本课程开发含义
校本课程开发——这是一个很有争议的定义。从 1973 年,在 OECD 所辖机构“教育研究革新中心”举办的“校本课程开发”国际研讨会上,吕非马克( Furumark )首次提出“校本课程开发”的定义。他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意指学校教育工作的有关成员,如教师、行政人员、家长与学生,为改善学校的教育品质所计划、指导的各种活动。以后,很多学者又提出不同的认识(崔允获, 11 种)。
在这些定义中,有的侧重课程开发的过程,有的侧重课程开发的结果。有的认为校本课程开发应该以学校教育人员为限,有的主张结合学校外部人士的参与;有的认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是权利结构的重新分配,有的侧重重视整体学校情景的变革。总之,各有侧重。
在这里,我们结合以往的定义提出校本课程开发的定义。
校本课程开发 ——强调以学校为基础开发课程,即“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教学活动的方式,并在校内实施以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
这个界定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 、校本课程开发属于课程开发活动 ( 1 )课程开发涉及到的课程要素
课程目标的确立、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课程计划或课程方案的实施、学习内容和结果的评价。
( 2 )课程开发的方式
? 课程选用 —— 这是学校课程开发中最普遍的活动,是教师从课程资源中选择比较适合本校学生的课程。
? 课程改编(整合、补充) ——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自身的现实条件,对正式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加以修改或者结构调整,以适应他们具体的课堂情境。此外,也包括某些学校对国外引进课程的翻译和本土化改造。
? 课程新编 —— 是教师根据需要与可能而开发的全新的课程板块或者课程单元。 ( 3 )课程开发的幅度和范围
可以是个别课程的开发;可以是学校课程结构的调整,比如科目的增减、组合,课时比例的调整
2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本位的 ( 1 )以学校为基础
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学校的性质(小学、初中、完中、公立、私立);学校的优势和弱势(重点校、中间校、薄弱校);学生在某个学科学习上的特殊的问题和需求;教师队伍的素质;学校所在社区的特点和周边环境;学校的校风和传统。
( 2 )以学校为主体
校本课程开发不是对外部指令的服从和执行,它是学校主动的开发行为;校本课程开发是根据自身条件和特点对国家课程的调整、改编和整合;课程决策共同体中,主体成员是学校内部的成员。
( 3 )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宗旨
实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采取相应对策提供可能条件。 3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自主、志愿行为 4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
二、为什么要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相比于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弥补了具有很大的优势。它直接指向差异,能调动教师、学生和社区的参与,教师与自己的工作发生直接的关系,具有生成性。
1. 完善课程体系:课程的纵向结构;课程的横向结构 2. 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
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契机。 ? 促进教师观念上的更新:
校本课程要求教师在课程观、学生观和教师观等方面都要做出相应的改变。
开发目标
国家(地方)课程 开发全国共同的课程方案
校本课程
开发符合学生、学校或地区特殊需要的课程方案
参与人员 课程观
专家为主 学校成员、校外人士都可以
书面的课程文件,计划好的课教育情景与师生互动的过程,程方案
有生成性。
学生观 没有个别差异,被动学习的个学生有个性,学习是建构的过体,课程可以实现详细完善的程,课程要根据学生进行调整 计划
教师观 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执行者,忠实的执行 1
教师是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和实施者,有主动诠释课程、开发课程的能力
? 促进教师对知识本质的把握,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 ? 促进教师课程研究能力的发展
4.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带来学校行政管理、学生学习行为、学校与家长、社会关系的变化。
5.充分利用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
三、如何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通常涉及到三个层面
第一,课程及其结构的调整。主要回答的问题:应该开设哪些学习科目?为什么开设这些科目?这些学习科目之间的关系如何?它们在课程计划中的先后顺序如何?
第二,具体学习科目的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它主要回答的问题是: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学习内容(学习主题、单元、活动经验)?如何组织这些内容?
第三,教师的教学设计。因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它们在开发课程的过程中,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往往是和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和创新交织在一起的。这一层面主要回答的问题是,如何更有效地组织学生学习这些内容。
我们今天的辅导主要从第二和第三两个层面来介绍关于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的问题。也就是说,校本课程方案的设计主要是从第二个层面来设计课程;校本课程教案的设计主要是从第三个层面来设计课程。
校本课程的实施程序涉及到学校开发校本课程所需要的步骤和工作进程。从校本课程提出以来,很多课程研究的学者都提出过相应的程序。例如,斯基尔贝克的程序、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的程序等。在这里,我们综合各种不同的程序。
校本课程开发大致有四个阶段: (一)需要评估(情境分析)
学校是一个复杂的组织,学校与学校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这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进行环境分析的根本原因。环境分析是非常必要的,它决定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例如,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必须确定本校的课程目标,以符合本校的教育需求。本校的课程目标必然有别于其他学校的课程目标。斯基尔贝克曾经说过,尽管选择目标的过程中涉及科目、学习理论以及对儿童的理解,但是课程目标不能仅仅从科目中推论出来,从学习理论中推论出来,或者从对儿童的理解中感受出来。相反,课程开发应该从考察学校层次的
环境入手,因为每一所学校都是不同的,从一所学校获得的环境分析结果不能照搬到另一所学校。只有了解了本校的环境,才能开发出适合本校环境的课程。
情境分析包括校内与校外两个方面。 在校外因素方面:
教育是一项系统的育人工程。社会开办学校的目的是让包括儿童、青年和成人在内的受教育者接受符合社会需求的教育。因此,对学校外部的社会环境分析是必要的。
具体包括
? 社会与文化的变迁、家长的期望、雇主的要求与社区的价值观。 ? 教育系统中教育政策的变革、考试制度的改变、教育研究的发展 ? 学科的知识内容与教材教法的更新
? 教师支持系统,例如教师教育机构或研究机构的可能贡献 ? 社会资源的情形
在校内因素方面:
? 学生的身心发展、兴趣、能力与需求
? 教师知识、能力、对校本课程的态度、价值观与经验、特长、弱点等 ? 课程现状与缺点
? 学校气氛与权利结构的关系(澳大利亚的布兰迪的研究结果,学校的组织氛围与校本课程之间存在很多的关系,尤其是校长的支持程度)
? 校内相关资源的配合: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现有教学设施的数量、质量、品种、使用率等)、财政资源、信息资源等
环境分析注意的问题
? 环境分析要素是一份有参考价值的指南,但不能照搬照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