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词对联欣赏咏花篇(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0 21:51:5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国古代诗词对联欣赏—咏花篇(菊)》

一、文人与菊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就反映了古人过重阳宴饮友人,赏菊的风俗。

晋朝陶渊明种植了满园的菊花,常在浇灌时对着菊花祝祷︰「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菊花彷佛听到了陶渊明的心意,那年九月九日

菊花果然一起盛放,亲朋好友也不约而同在重阳节前来赏菊。在陶渊明的《九月闲居》诗序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持胶靡由,空服九华」。陶渊明

一生酷爱菊花,性情恬淡,不肯为五斗米折腰,每次到重阳节时就陶醉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风雅情绪中。根据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记载:

有一年重阳佳节,陶渊明在赏菊弹琴歌唱时,突然雅兴大发,但家里却没有准备菊花酒过节,遗憾之余,只好走入菊花丛中,摘了大把的菊花,坐在屋旁的篱笆旁惆

怅。突然间抬头一看,一个身着白色衣服的人带了酒来,一

问之下才知道原来他是江州刺史王弘派来的送酒的使者。原来朝廷屡次要征召陶渊明作官,他都不答应,

王弘想要结识他,曾多次给陶渊明送酒。这次陶渊明见酒大喜,立即打开酒坛,在花丛中畅饮,酒醉诗兴大发,吟出了《九月闲居》这一首名诗。而「陶公咏菊」、

「白衣送酒」的故事,也成为后世文人喜好的典故了。

在南山下,他开垦荒地,建造茅屋,大量种植菊花——不仅是为了观赏,也拿来吃。酒是陶渊明的最爱,菊花次之。史载,有一年的重阳节,陶渊明穷得没有酒喝,他就在园里摘了大把大把的菊花来吃。

吃菊不是始于东晋陶渊明,早在屈原的《离骚》中就有“夕餐秋菊之落英”之说了;而汉魏时,人们更是广泛的吃菊花酒,喝菊花茶,因为人们相信吃菊可以长寿。

但以菊花来比拟人的品格,却是源自于陶渊明。陶渊明本是一个有骨气的诗人,他很喜欢菊花,而菊花又是一种在秋天才开的花,也很有骨气,因此人们开始拿菊花

比作有骨气的文人,菊花所具有的可食及药性的作用反而不被人注意了。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菊花一直被看作成熟而又寓意深广之花。

在三千年前的春秋时期就有文字记载:在《尔雅》中记有\鞠,治蔷\。屈原在《离骚》中写有\春兰

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晋陶渊明更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名句。古人还有重阳赏菊的风习。菊花耐

寒,喜深厚肥沃、排水良好在沙质壤土,忌积涝。菊花有多方面的经济价值。杭菊是很好的清凉饮料;菊花可入药,能清热散风,平肝明目。

菊花冷傲高洁、早植晚发、傲霜怒放、凌寒不凋,和梅兰竹一起被人们誉为四君子。

菊之高洁,在于它傲霜独立。而名为花之魂魄,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和园艺家多用极富表现力的辞藻给各种菊花赋予形象贴切和意韵超凡的名字。

或以花色命名,白色菊有:“银丝串珠”、“空谷清泉”、“珠帘飞瀑”、

“月涌江流”;黄色菊则有:“飞黄腾达”、“黄莺出谷”、“泥金狮子”、

“沉香托桂”;绿色菊有:“绿阳春”、“绿柳垂荫”、“春水绿波”;白 色微绿的称“玉蟹冰盘”,红色中加白的叫:“枫叶芦花”;红白绿三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