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1 22:21:2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弱电解质的电离》。新的课程标准要求
高中化学课程要尊重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自主构建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根据以上要求,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和板书设计等七个方面从七个部分阐述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弱电解质的电离》是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专题三第单元的内容,是《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知识的开篇,是本章教材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从教材的体系看,它在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承前是指本节内容既是初中所学有关酸、碱、盐的概念及电离知识的深化,同时又是对教材专题二化学平衡理论知识的应用、延伸和拓展。启后是指弱电解质的电离是研究物质在水溶液中行为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后面学习水的电离和盐类水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等知识的基础和铺垫,体现了化学理论的重要指导作用。
本节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电解质有强弱之分”;二是“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可逆的”,并存在着电离平衡。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
在初中和必修1教材中,学生已学过有关酸、碱、盐及电离知识,同时通过对本教材第二章化学平衡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也普遍具有了研究的热情。
2.实验能力:
学生初步具备简单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能够合作完成实验探究;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质疑和表达能力。
3.认知心理:
已经习惯了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已具备一定的化学思维基础和基本实验技能。但高二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微观想象能力较弱。上一节刚刚学习了化学平衡这一难点内容,学生对平衡问题极易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启迪思维,通过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建构知识。 三、学习目标
根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教材编排意图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以下学习目标:
1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通过绘速率时间图像从微观角度认识电离平衡的建立过程,透过现象看本质。
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联系平衡移动原理探究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列表分析、探究影响平衡的因素,学会知识的迁移应用。 4.通过动画模拟、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对实验现象和结论敢于质疑与创新。 5.通过对实验现象、实验数据的处理,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电离平衡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电离过程是微观过程,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教材上无实验,无数据,学生很难理解,所以电离平衡概念的建立、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为教学难点。
可以采用以下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一是动画模拟了电离平衡的建立过程,加强理论知识的直观教学。 二是开展活动探究,让学生通过活动自主建构知识。
三是列表对比,让学生借助化学平衡知识的迁移学习电离平衡的特征,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 四、教学模式。
现代教学理念强调:要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做到仔细看、动脑想、积极讨论、自主练习,从而通过教师的教法去改变学生的学法。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把难点分散,重点突出,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我校教学模式经历了以下不断整合和优化的过程,至今形成较成熟的玉田一中智慧课堂“34624”模式。智慧课堂体现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三个关注和四个内涵。我们重点关注学生的主动性、潜在性和差异性,我们有3种教学方式、4种教学模式、6个推进环节和24字活动方针。而本节课主要采用其中的探究、合作和主体教学模式。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设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的方法,“以问题为索引,以小组讨论为手段”的科学探究过程,采用启发诱导法、活动探究法、表格对比法,并与多媒体有机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情景设置、突出学法指导,培养思维品质,做到“授之以渔”,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考,便于学生接受,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充分利用教材中安排的一些插图和表格,使知识形象、生动,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投影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扩大课堂容量。本节设置
2
的“思考与交流”,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流程
结合本节内容的特点及所设计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用“发现”的方法开展学习活动。把学生的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究,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促使学生动眼看、动手做、动口说、动脑想,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识过程统一为一个整体。教学设计分为5环节,具体环节如下:
环节1:创设情境,引入正题
盐酸常用于卫生洁具的清洁或除去水垢。我们知道醋酸的腐蚀性比盐酸小,比较安全,为什么不用醋酸代替盐酸呢?
设计意图:①完成学习新知前的“热身”;
②以化学的专业视角解读生活中的情境。抓住学生好奇心,激发其求知欲。 【活动探究1】按如下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及现象。 (1) 测量浓度均为0.10 mol/L的醋酸和盐酸的pH。
(2) 在两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等体积、浓度均为1 mol/L的醋酸和盐酸,在两个气球中分别加入经砂纸打磨过的表面积相同的镁条,将气球套在锥形瓶口,同时将气球中的每镁条送入锥形瓶中,观察气球骨气的快慢。 溶液的pH 与镁条的反应 醋酸 盐酸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补充实验数据 25℃ 0.1mol/L 每10000 HAc个分子里有132个HAc分子电离成离子。
分析得出:电解质的电离有的可逆(如CH3COOH),有的不可逆(如HCl)。此讨论也为以后学习盐类水解埋下伏笔。
区分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后,“猜想及实验验证电离平衡”成为下一阶段师生共同探索的课题。
环节2:实验探究组内交流 电离平衡的建立
以醋酸溶液为例让学生猜想“电解质电离过程是否存在电离平衡?”同时指导学生类比以前所学的动态平衡给电离平衡下一定义。
动画模拟电离平衡的建立过程。 环节3:理论分析合作破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