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5 4:42:1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 辩证法部分 第七课 联系观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联系观
【自主复习案】 【学习目标】 高考定位:高考对本单元知识的考查既有选择又有主观题型,主观题多集中于对联系 发展、矛盾观点的综合考察,亦有对整体与部分、系统优化方法、矛盾基本属性、 两点论与重点论、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否定观、创新作用等知识的单独考查。 学法指导:学习中要立足两个方面(宏观上掌握唯物辩证法明确联系、发展、矛盾, 微观上系统掌握其中的具体哲学原理)把握两种方法(系统优化方法、矛盾分析法) 贯通四个板块(明确联系、发展、矛盾、辩证否定观之间的内在联系)。 考题难度:本单元的考题具有一定难度,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解读材料有效 信息的能力,第七课联系观点就要注意结合分析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生态环境 保护等问题。 高考考点 思想唯物辩证法 方法与创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新意识(联系观)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多样性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系统优化方法 2007—2014年山东高考政治试题考查内容分布 2012,30(3) 2011,25 2009,27(4)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地位作用: 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方法。 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总特征),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 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问题的根本方法。唯物辩证法不崇拜任 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勇于批判,不断创新,是民 族进步的灵魂.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形成辩证的思想方法,树立创新意识。 【知识梳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1、联系的含义: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 互作用。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 2、特点: (1)联系的普遍性: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任何事物都 处在联系之中。(外部联系)②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内部联系) 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宏观上的联系) (2)联系的条件性:联系具有普遍性,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具有联系,事物之间的 联系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3)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之所以是客观的, 从根本上讲是因为事物的客观性决定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具体说来,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 关系来说可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他们都是客观的,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联系的可变性: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 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 辩证法部分 第七课 联系观
(5)联系的多样性: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联系的多样性要求不仅要注重那些直接的、 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更要重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从而正确认识事物。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一)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1) 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①含义不同:二者有严格的界限。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 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②二者的地位和功能不同: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2) 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位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 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 部分。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二)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系统与要素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相互联系 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①要着眼事物的整体性;②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③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④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整体,又要统筹 考虑,优化组合。 【知识体系】 【考点精讲精析】 考点一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1、联系含义的理解: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说明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 2、联系特征的认识: (1)联系的普遍性,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具有联系。 (2)联系的条件性:联系是有条件的、具体的。条件存在,才会产生某种联系。 ①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任何具体事物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总是在一定条件 下才能产生、发展,又在一定条件下趋于灭亡。任何具体联系无不依赖于一定的条件, 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联系的性质和方式也要发生变化。 这就是联系的条件性。 ②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把握事物的条件。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人们可以变不利条件为有利 条件。 《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 辩证法部分 第七课 联系观
(3)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普遍性所强调的是不存在孤立的事物; 客观性强调的是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多样性强调的是联系具有不同的形式; 联系的条件性强调的是新的具体联系的建立必须以客观条件为基础。 考点二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 2、系统与要素的关系理解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属于整体的一种情况,系统除了强调 整体性外,还有层次性和有序性。要素只是部分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组成一个系统的相互 作用着的部分。 【存在疑惑】 【自我检测】 一、易错易混 判断正误 ( )1、联系具有普遍性,因此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 )2、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是主观的。 ( )3、联系具有客观性,因此人们不能改变具体事物的联系。 ( )4、关键部分的性能对整体的性能起决定作用,所以部分比整体更重要。 ( )5、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二、选择题 1.(2014四川卷)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触动了不少人的心,引发了人们多方面的思索:自我.亲人 .友情.健康.蓝天.梦想……都去哪儿了?这些追问,在凸显当今社会环境下一些人迷茫心境的同时,还 萌动着人们寻求改变的心态和信念。这表明( )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特征 ②追求真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③社会意识的产生有其物质原因 ④社会心理源自人们的生活反思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③④ 2. (2014安徽卷)20世纪30年代,喜旱莲子草(革命草)作为饲料被引入我国。后来迅速蔓延, 造成本土植物种类以及这些植物为食的鱼类迅速减少,水体严重污染,蚊虫大量滋生等诸多问题。 这表明( ) ①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②事物之间联系具有多样性 ③事物联系是创造出来的 ④事物联系都有“人化”特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14新课标卷)1968年,斯班瑟发明了胶水新配方,但根据新配方研制的胶水粘不牢东西,人们 认为这是不成功的发明。几年后,弗雷应用斯班瑟的发明成功研制了不干胶记事贴,产品行销世界各地。把“不成功”的发明用在合适的地方,成就了成功的创意。这一事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 ) ①联系是客观的,发明创造要避免改变事物的联系②联系是多样的,发明创造要善于建立事物的新联系 ③联系是必然的,发明创造要排除事物的偶然性 ④联系是具体的,发明创造要把握事物联系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