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和宋江的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1 4:56:1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明清小说人物论

——刘备与宋江形象的对比分析

众所周知,刘备和宋江分别是《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两部小说中十分关键的人物。所以,对刘备和宋江的评价当然也是如洪水般倾泻,当然也是“源远流长”。这两个人物的形象给予地非常立体,生动可触。他们共有的特点是性格上的复杂性,有内在外在的因素,这些因素把他们层层包裹,勾勒出表面看似简单却又最难以捉摸的人物特征。这两个人物虽然出现在不同的小说里面,但是他们的许多特点确实值得让人去对比分析的。本文分为几个大点来一一评述。

一、仁义

细看刘宋二人,在“仁义”方面可谓是各自小说里面最具有代表性,同时也是做得最好的两人了。在古时可谓怀“仁义”之心的人,便是拥有最大人心的人。《三国演义》中,“上报国家,下安黎庶”是刘备和他的兄弟关张结义时定下的目标。这也成了后来刘备所一直奉行的道德依据,是他事业做好做大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水浒传》中,宋江仗义疏财,扶危济困的举动非常之多,无论是对待不相识的路人还是对待结石的好汉,能够帮上忙的一定会伸出援手。小说中多次可以看到宋江给予别人的“十两银子”,救他人于困苦之中。同样宋江这般的“仁义”也是他后来得以笼络人心的法宝。刘备被誉为“仁义素著,能救人危急”,宋江“及时雨”的称号,便是两人在“仁义”上面的默契使然。但是从社会地位来看,刘备的举动涉及的范围要比宋江的广,时代的不同造就的英雄也会

有差异,刘备的“仁义”大体是面向他的百姓的,或者说是面向他所管辖的地域的,不论是新野还是蜀川,刘备的仁义施加的对象宽而广。而宋江的“仁义”从刚开始的在其乡里乡间的施行到后来的梁山,所以施行的范围相对来说小了很多。施行的对象也与刘备有较大的差异(因为宋江没有自己真正的百姓)。总得说来,他们两位因为“仁义”得人心,因而得各自自己的事业。

二、忠君

刘备所奉行的是“兴复汉室”,就是忠君的体现。他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外人对他的尊称乃是“刘皇叔”,从这看来他的忠君也是有历史的原因。但是古时宣扬的便是忠君思想,故而即使不是皇室后代,我想刘亦能如他后面所行。从他的仕途“剿灭黄巾”、“征讨董卓”、“对峙曹操”便可以看出他忠君的坚持和决心。宋江,出身押司,在衙门中管理文书案牍。可以说宋也是当时社会一个小小的公务员,他所接受的思想也便是“忠君”了。在行事上以“忠”、“孝”为先,时时想着要忠于君主。他的上梁山之路是经过内心强烈的挣扎的,他不敢也不愿意对抗正统的朝廷,宁愿忍辱受苦也不干“灭九族的勾当”。在“无奈”地选择上水泊梁山后,他虽然表面与朝廷为敌,但是内心还是非常期盼招安的,这也是后来他为什么不顾梁山这么多兄弟好汉的反对,接受朝廷招安的原因。刘宋两人以不同的方式选择了“忠君”的道路,他们内心所经受的欣喜、挣扎、彷徨从某种意思上来说是一样的,虽然方式不同,却是天下知音。

三、“虚伪”

在看《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时,很多时候会对刘备和宋江的重情重义大为赞赏;会为他们的犹豫而“恨铁不成钢”;会对他们两人的“虚伪重名”而唏嘘。

刘备、宋江和一般的英雄人物性改革上有一个非常大的差别,一般的英雄豪杰生性刚猛,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却是常常可以看到他们两位“痛哭流涕”。有人说这是真性情的表现,但是有人认为有时候他们真性情的表现未免太“煽情”,动不动就哭鼻子,这不是男儿本色,所以就觉得有作秀之嫌,不免扣上“虚伪”的帽子。其实不能单单从这个方面来讲“虚伪”,一个词语——性格使然,就也挑不了多大的刺。那么真正被认为是“虚伪”的是什么事情呢?

先说刘备,《三国演义》中,公元208年曹操南征追击刘备至当阳长坂,刘备丢下妻子南奔,赵云于百万人中求得幼主刘禅,刘备感慨万千,说道,为了这个不成器的小阿斗,差点损失了我的一员大将,然后要把阿斗摔了,众将领劝之方罢。好歹是亲生儿子,好不容易失而复得难道会自己亲手摔死?那么可以看出刘备在这里肯定有作秀的嫌疑了,简而言之就是收买人心。再看一个也是经典的故事,就是刘备在白帝托孤于时孔明,那么刘备快不行了,叫左右的人扶起,一手掩盖眼泪,一手握住诸葛亮的手说:我现在快要死了,有心腹的话要说。诸葛亮问:有甚么事吩咐?刘备说:阁下才干高于曹丕十倍,一定能办成大事,如果刘禅可以帮助就帮助,实在不行,你就作两川之主。(历史上没有一个君王肯将皇位让给一个异姓人来当,哪怕他的儿子是个弱智,或者残疾,他都不会这样干。如果诸葛亮真的要夺权,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