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教案《认识钟表》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2 18:57:4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一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教案 第七单元《认识钟表》

一、教学内容:

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结合生活实际认识整时,会认, 读,写整时,建立时间观念。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认识钟表》的内容有认识钟表、认识整时(钟表和电子表)。《认识钟表》属于准备内容,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如二年级的时、分、秒,三年级学习的24时计时法做了铺垫。 一年级学生已经储备了一些认识钟表的生活经验,因此大多数孩子会看整时,但这些只是粗浅的,感性的.教材安排了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情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时间。 三、 学情分析:

钟表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时间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学生每天起床、吃饭、上课、下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就感知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而且一年级学生在学前教育时就初步认识了钟面,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陌生. 四、教材编排特点:

1、提供丰富的与学生有关的生活素材,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 2、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通过学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3、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拓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数感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 (2) 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3) 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

4、能估计运算结果。符号感主要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 (1) 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 (2) 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变化规律。

5、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学会数学思考。 6、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五、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认识整时。

这部分内容教材主要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编排的,我们 将整时(准确的地说是时刻)与学生熟悉的活动对应起来,让学生不仅会结合钟面和电子表认整时(这一点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还会对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有所感觉。知道什么时间该做怎么,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息习惯也是有帮助的。 ◇概括认识“整时”的方法。 ◇渗透接近整时的习题。 为了降低认识“几时几分”的难度,并丰富练习的形式,教材 特意安排了“几时过一点儿”“快到几时” 的习题,并为后面认识“几时几分”做铺垫。 ◇ 渗透一天有24小时。

◇ P85通过展示小明一天的活动,巩固整时的认法,并通过提问“小 明9时在做什么”,使学生初步知道一天有两个9时。

◇ 增加了“你知道吗”及各种活动的版块。

◇ 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教材介绍了一些我国古代的计时工具。

◇ 这两种工具计时的原理比较复杂,可以以学生能理解的方法简单的说明。 六、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

2、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 会看、会写钟表和电子表上整时的时刻 。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过程性目标 :

1、通过拨表、观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2、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七、单元教学重点: 正确读写钟表上的整时。 八、单元教学难点:正确、迅速说出钟面时间。 教具准备:钟表模型。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钟面,学会看整时。

2、建立时间观念,培养学生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用所学的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1、谈话:同学们,首先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出示猜一猜,及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 会走没有腿, 会说没有嘴, 它会告诉我们, 什么时候起, 什么时候睡 对,是钟表。

2、老师找到了一家钟表店,那里的钟表各式各样,让我们一起去钟表店看看吧。(课件出示各类钟表图片,有挂钟、闹钟和手表、电子表)

你们能把它们分成两类嘛?听清楚,分成两类。(一类有指针,一类没有指针,只有数字)

(设计意图:运用媒体演示,从儿童熟知的生活图引入,使学生产生亲切感,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那你们知道这些钟表有什么用处吗?

对,钟表的作用可大了,他们能告诉我们现在是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钟表的知识。板书:认识钟表。 二、学习新知 1、初步认识钟面

我们要认识钟表,首先我们来认识钟面。请同学们拿出学具钟面观察一下,看看这个钟面上有些什么呢?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2)说的真好,钟面上有1—12的数,那12在哪里?6呢?请同学们在钟面上指一指3和9在哪里(注意12应摆在最上面)把这些数按照顺序读一读。那你用手势表示一下这12个数是怎么排列的?闭上眼睛再想一想12个数的位置。

(3)钟面上除了有数外,还有两根针,这两根针有什么不同?(出示:长、短)

你们知道长的针叫什么吗?短的针呢?(板书:分针,时针) 指着课件上的钟面,问学生这两根针叫什么名称?

(设计意图:提供了感性材料,设计了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因此教学时我尊重学生生活中获取的关于钟表的经验,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地认识钟面的外部结构,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初步认识整时

(1)那这个钟面上表示的时间你知道?(出示:7时的钟面)如果学生说是7点钟,要告诉他们在数学上又可以说成“7时”。(板书7时)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真聪明,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2)那么这几个钟面你会看吗?你是怎么看的?(练习试一试:3时 6时 10时) (3)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那你们观察一下这几个钟面的分针,它们的指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一起看一看时针是怎么指的? 师: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4)拨一拨:请小朋友拿出钟面,在钟面上拨出3时、9时和12时,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么拨的?再全班交流。

如果是4时呢?分针、时针分别指着哪里?7时呢?

(设计意图:认读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在生活中虽然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教师分层次安排学生活动:试认→观察探索→讨论交流→操作练习。在操作中感知,在观察中比较,在交流中验证,从而寻找规律,突破重点。) 3、认识大约几时

(1)出示大约7时的两个钟面 问:这两个钟面是正好7时吗?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 哪个小朋友可以把你的发现大声地告诉大家?逐个讨论。

像这样,7时不到一点或刚过7时,都可以看成是大约7时。(板书:大约7时)那大约7时是什么意思?

(2)、说一说钟面上大约是几时?(想想做做第三题)

第一个,为什么是大约8时?第二个,为什么是大约9时?第三个,为什么是大约5时? 看一看这些钟面为什么都看成是大约几时?

小结:对呀,几时不到一点或几时刚过一点,我们都说成是大约几时。

(设计意图:认识大约几时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在教学时充分利用直观教具的演示,让学生在观察中比较,在交流中发现,总结认读的方法,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认识大约几时,较好地突破难点。)

4、总结,今天我们和钟表交上了朋友,认识了整时和大约几时。在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经过这样的时刻。 三、实践应用 1、想想做做第二题和第六题

老师把一些小朋友一天中的几个生活、学习的片段拍下来了,你们看一看,这些小朋友分别是几时?在干什么?

为什么都是10时,有的小朋友在上课,有的小朋友在睡觉?

介绍:因为一天有24个小时,时针一天要转两圈,所以有两个10时,上午10时和晚上10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