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语文期末复习-古文专项训练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17:36:1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七年级(下)语文期末复习 古文专项训练

一、名篇精段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然后做题。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 ②宣不从,强使顿.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A. 威不能行一令乎? B. 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3、本文节选自《 》,作者是南朝宋史学家 。

4、本文赞扬了董宣 的精神,你知道历史上还有哪位像他一样的清官,写出这位清官的名字。

二、阅读《包拯》节选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

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

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解释加点的词。 务.敦厚: 未尝不推.

以忠恕也 : 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使得至前陈曲直..

: 2、用原文词语或语句填空

(1)包拯的性格是: 、 。

(2)包拯憎恨的是: 。

(3)文中表现包拯不屈从苟同、不结党营私的句子是: (4)表现包拯生活节俭的句子是: 3、上文第一段重点写了包拯的 、 的特点,穿插运用了 描写;第二段重点写了包拯的 的特点,主要运用了 描写。

4、文中写“童稚妇女,亦知其名”“京师为之语曰……”

意在说明什么?

5、把下列句子译成白话文,并简要说说这段话表现了包拯

的什么品格。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

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1)译成白话文: (2)包拯的品格:

三、比较阅读: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

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

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下面加点的“之”的用法与其它不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 B、莲,花之君子

者也 C、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D、何陋之有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香远益.清( ) ②濯.清涟而不妖( ) ③唯吾德馨.( ) ④无案牍..

之劳形( ) 3、甲文..中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乙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4 ..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乙文

..中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谈谈自己的理解。

5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6、甲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什么?牡丹比喻什么人,莲花比喻什么人?你怎样看待有些拜金主义

者信奉“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牡丹之爱”? 答: 7、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的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始终却认为“ ”(填相反的观点)。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讲述理由。

四、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 之风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 2、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不少于20字) 古文专项训练参考答案

一、名篇精段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然后做题。

1.A.xiè B.yíng 2. B 3.(1)妻子儿女 叩头 (2)A.威严难道不能施加给一个县令吗? B.从此捕捉打击倚仗权势横行不法之人,没有谁不害怕得发抖。 (3)《后汉书·酷吏传》 范晔 4.秉公执法,廉洁 包拯 海瑞 于成龙等(后一问写出一个即可) 二、阅读《包拯》节选

1、追求 推行 径直到 是非 2、(1)峭直、敦厚 (2)吏苛刻

(3)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4)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3、为官刚正、执法严峻 侧面 克己奉公 正面 4、意在说明包拯“立朝刚毅”,为官清正的名声广为传诵。 5、(1)后代子孙当官从政,假若贪赃枉法,不得放回老家,死了不得葬入家族墓地。假若不听从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孙。

(2)为官清廉、克己奉公、大义凛然、正人先正己、严于律己。

三、比较阅读:

1、D 2、①更加②洗涤③品德高尚④官府的公文

3、香远益清;惟吾德馨

4、围绕“物质生活再丰富,也需要高尚的精神生活“作答即可,若有否定”惟吾德馨“的看法,言之成理也可。

5、①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②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6、富贵的;道德高尚的;看法:对拜金主义者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行为表示鄙夷和厌恶,他们的“有钱能使鬼推 磨”是造成世风日衰的祸患。这种“牡丹之爱”是应该否定的。 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略 四、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1、两岸阔(或: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 2、思念故乡 3、(以下任意一种均可) A.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 B、透露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 C、把“日”、“春”作为 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 D、“生”、“入”用拟人的手法,更有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