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度综治及平安建设先进集体材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9 19:18:0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镇综治及平安创建工作先进事迹材料

**镇位于**县东南巴山腹地,距县城92公里。全镇总面积461.41平方公里,辖20个村,1个居委会,66个村民组,总户数4141户, 13994人。有耕地14301亩,林地184620.5亩。2011年以来,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政法综治委的关心指导下,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十分重视综治工作,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己任,以创建“平安**”为抓手,以提升“两率一度”为目标,紧紧围绕发展经济的主题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突出以“防”为主,狠抓治安防控,矛盾纠纷调解,全镇无重大刑事案件,无群体性事件和群体越级上访事件,无重大安全事故,无“法轮功”、“门徒会”等邪教组织,无吸毒、贩毒、制黄人员,治安秩序良好,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普遍增强,一年来,我镇的综治及平安创建工作主要做了一下六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领导,明确责任,狠抓组织、机构、制度建设

一是落实领导责任制,落实镇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具体主抓建立党政领导、主管领导具体实施的工作机制。镇成立了综治办,村调委会、单位有综治室,并落实专(兼)职人员办公。做到了有制度、有牌子、有办公桌椅,有定期例会,有专人办公,各种档案资料基本健全。为使治安综治工作扎实推进,经镇党委政府研究,成立了综治工作各种组织,分别制订了工作方案,明确目标,责任到人。工作中,镇党委政府、镇综治委坚持每月召开会议,研究综治工作,并开展了督查检查工作。各村、各单位也分别成立了综治各种组织,并根据属地管理的原则,划分了村级治安责任片,实行

1

治安综治“平安创建”工作包片责任制。二是建章立制,落实了目标管理。根据县综治委下达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考评细则,制定了目标考核办法,同时,把与县委政府签定的责任书进行量化、细化,分解落实到各村、各单位,从而把治安综治工作的责任与任务落实到各级负责人身上,实行定期检查和年终考核,严格落实治安综治工作一票否决权。

二、扎实开展了综治宣传、普法宣教活动

围绕综治宣传月,张贴了各种宣传标语,印发反邪教、禁毒知识、平安创建等宣传材料8000千余份,结合平安创建工作,出动宣传车在通公路的行政村进行了平安创建及法律法规宣传。按照“五六”普法规划和依法制镇工作计划,开展了党委中心组集中学法,坚持每月一次,开展了干部职工学法、村两委班子学法,在全镇开展了与群众生产生活相关的普法宣传教育。根据法律“六进”要求,重点开展了法律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宣传活动。顺利通过了“五五”普法验收工作,使全镇广大公民的知法、守法、用法意识不断增强。

三、深入开展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信访上访案件的处理,确保社会稳定,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镇成立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领导组,建立了以司法所为依托,纪检、综治、信访、派出所“五位一体”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明确了工作职责,健全了调解网络,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规范上墙,并经常性地开展工作。建立健全了综治维稳工作机制。镇上建立健全一委一办一中心,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各村、社区建立了综治维稳工作站,站长由支部书记担任,副站长由村主任担任,成员2—3人,由村两委干部担任。成

2

立了治保会和调委会,治保主任、调委会主任分别由村支书、村主任兼任,每个村配备法制联络员1名,由公安、司法干警担任。同时,每个村民组配备1名综治信息员。各单位成立了调解小组。同时推选出了责任心强,有奉献精神的村民代表为中心户长,协助调解邻里家庭关系上的矛盾。全镇共设立中心户长194名。建立治安家庭、治安代表人、法律明白人3243人。目前全镇基本上已建立了镇、村、组三级调解网络。建立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应急机制,确保关键时刻突发性、群体性、疑难性的矛盾纠纷能得到及时有效化解。方法上,坚持以党委、政府牵头,统一调度,各相关部门、各村通力协作,联合调处;坚持一般性民间纠纷经常排查,难点热点矛盾集中排查,重大矛盾纠纷重点排查的“三排查”工作方式,取得良好的效果。在一般性纠纷经常排查方面,对多发性的民间矛盾纠纷,每半月排查一次,将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进行梳理,登记造册,建立排查台帐,一月一汇总,一月一报告,一月一通报。在排查工作中,充分发挥包片包村干部作用,深入基层,寻找问题,解决问题,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按“三定”(定人员、定责任、定时限),将处置的责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头。同时,做好转办、督办和领导交办的衔接工作。在难点热点矛盾集中排查方面,针对不同时期矛盾纠纷产生的特点,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排查。一年来我镇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72件。镇集中成功调处重大群体矛盾纠纷2件,调处率100%,成功率100%。全镇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无越级别上访、信访,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