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5 3:50:2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0103006
二、课程名称:地理信息系统原理 (Principle of GIS) 三、学分、学时:2.5学分; 40学时 四、教学对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本科学生 五、开课单位:水资源环境学院地理信息科学系 六、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地图学 七、课程性质、作用、教学目标(含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
地理信息系统 是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该课程以空间数据为基础,介绍运用系统科学和信息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和管理,空间数据的分析与综合研究,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应用。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初步掌握应用GIS工具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内容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由以下内容组成:
第一章:GIS的概念及发展 1.1GIS的基本概念 1.2GIS的发展过程 1.3GIS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4GIS的组成 1.5GIS的功能和应用 第二章:空间数据结构
2.1 栅格数据结构 2.2 矢量数据结构 2.3矢量数据结构和栅格数据结构 第三章:GIS的地理数学基础
3.1 地图投影 3.2 GIS中地图投影的配置与设计 3.3我国GIS中地图投影的应用
第四章:GIS数据输入
4.1 GIS数据来源 4.2 数据的规范化与标准化 4.3 数据输入 4.4 数据质量 第五章:GIS的数据处理
5.1 数据编辑 5.2 空间数据的误差分析 5.3 空间数据的压缩与光滑 5.4 图形变换
第六章:空间数据管理
6.1 数据库概念 6.2 数据模型 6.3 地图数据模型 6.4 矢量数据模型 6.5 三维空间数据模型 6.6 GIS的地理分析模型 6.7 海量空间数据的组织与管理 第七章:GIS的数学模型
7.1 数理统计分析模型 7.2 回归分析模型 7.3 线性规划模型 第八章:空间分析
8.1空间分析的内容与步骤 8.2 叠置分析 8.3 缓冲分析 8.4 网络分析 第九章:数字高程模型
9.1 DEM数据的分布特征 9.2 DEM数据的网格化 9.3 DEM的表示方法 9.4 DEM的应用 第十章:GIS的发展趋势
10.1 3S集成 10.2 WebGIS 10.3 ComGIS 10.4 3D&4DGIS 10.5 CyberGIS 10.6 Mobile GIS 10.7 互操作 GIS
九、实践性环节的内容、要求:
安排12小时的GIS软件操作实习。其中8小时为课内学时。学习和掌握GIS工具的操作使用。
十、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的内容、要求及占用学时(或学时比例):
安排6个学时分别演示空间数据的采集、查询分析、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及应用实例演示。
整个授课方式为多媒体授课。 十一、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黄杏元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
参考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 吴信才等 编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年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 张超等 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
十二、考核方式:
考试方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 十三、教学大纲说明:
该课的重点和难点:数据结构、数据编码、拓朴关系建立与维护、空间数据库的设计、GIS空间分析、GIS数据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