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三次办报高潮总结材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2/13 15:16:2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实用标准文档

清末民初:三次办报高潮(1874~1919) 一、戊戌变法:第一次办报高潮 二、辛亥革命:第二次办报高潮 三、五四运动:第三次办报高潮 中国人睁眼看世界的三个阶段:

1)器物: “坚船利炮”、“洋务运动”; 2)制度:“中体西用”、“变法图强”; 3)文化:“打孔家店”、“德先生”、“赛先生”。

为了“救亡图存”,中国的现代化就不可能由下而上,按照“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循序逐次展开,而不得不先由上而下地进行“启蒙”。这种启蒙,往往体现为这样一种三位一体的过程:“学会-学校-学刊(报刊)”。

戊戌变法:第一次办报高潮 (每年40种)

1895,康有为与梁启超主办《万国公报》——维新派的第一张报纸 ,后改为《中外纪闻》——强学会的机关报。

1896年上海强学会出版机关报《强学报》。康有为南下宣传维新变法主张的结果

维新派在华南地区的重要舆论阵地《知新报》

维新派在华中地区的重要舆论阵地《湘学新报》《湘报》 维新派在华北地区的重要舆论阵地《国闻报》

《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强学报》的出版,冲破了封建“禁言”,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文档

为即将到来的国人办报高潮拉开了序幕。 《时务报》

1896,著名的《时务报》在上海创刊。当时发行量最大、影响也最大的国人自办报刊。

一、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的特点: 1、数量多 2、地区广

3、种类多:《女学报》中国第一份女报 《农学会》中国第一份农报 《算学报》中国第一份专业科技报

《演义白话报》中国人自己办的最早一家白话报 但主流仍以宣传变法维新为主旨的政论性报刊 二、维新派报刊在新闻业务上的特点: 1、开创了新的报刊政论文体

“时务文体”特征: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有时加以口语和外来语。 2、新闻报道夹带评论 3、新闻编辑工作有所改进 4、重视新闻采访工作 5、运用新闻图片配合新闻报道

三、维新派办报活动的进步作用与历史贡献: 1、向读者进行了资产阶级思想的启蒙教育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文档

2、向读者进行了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

3、维新派的报刊宣传活动有力地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成了变法的实现

4、冲破了封建统治者对报刊出版的限禁

5、开政治家办报的先河,提高了报人、报业的社会地位 6、推动了民族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 四、变法流产与流亡报刊:

《清议报》1898创刊, 改良派在海外的第一个机关报。业务方面颇多改进,记者、党报、机关报等名目均源于该报。报刊内容:尊皇攘后;宣传君主立宪。 《新民丛报》

1902创刊,告别线装书形式,改用白报纸印刷 。 改良派最有影响的机关报,一时名家云集,风行海内外。 五、维新派的新闻思想

王韬:“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 郑观应:“通民隐,达民情”。 严复:“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 陈炽:“国之利器,不可假人” 。

谭嗣同:“民口”、“民史”;“通有四义:中外通、上下通、男女通、人我通”。 总其大成者为梁启超。 六、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1、戊戌变法时期:去塞求通论

文案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