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4 2:08:5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奇妙的克隆》导学案
自学导入
由孙悟空拔猴毛变猴子说起,复制几个自己…… 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积累字词,总体了解课文所写内容,初步感受课文写作思路。 2.精度课文,研究说明内容,理解说明顺序,掌握说明方法。 3.培养探求科学的兴趣和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第一课时】
自学预习: 目标一
1.给下面加粗字注音(每字0.3分)。
匍匐 嫩枝 繁衍 胚胎 鲫鱼 蟾蜍 两栖 脊椎 哺乳 濒临 2.改正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每字0.3分)。
祥安无事 一分为二 永无止尽 切实可行 悲喜交积 难能可贵 3.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课文所写内容(每词0.3分)。 方式一:摘录文中语句——课文写了 这样样四部分内容。
方式二:自己炼词概括——课文写了克隆的 ,克隆的 ,克隆的 ,克隆的 这样四部分内容。
4.课文所写四部分内容可否调换顺序?为什么?(0.2分+0.4分) 5.课文篇幅较长,读完之后你感觉它的层次和条理如何?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0.4分+0.4分)
自学检测:
速读课文后,查找、思考下面问题答案(不会的组内交流),然后默写。 参考答案:
3.克隆的含义,克隆鲫鱼出世前后(的实验或研究),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克隆技术造福人类(和对克隆的思考);含义,探索,发展,应用。
4.不可以,因为是按照逻辑顺序写的。
5.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课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 目标二
第 1 页
研讨交流第一部分:
1.“克隆”的突出特点是什么?摘录文中两个短语回答。 2.探究作者说明“克隆是什么”的思路。
(1)课文第一自然段写了几层意思?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
(2)课文第二自然段说明的中心是动物的有性繁殖还是无性繁殖?“克隆”是无性繁殖,作者为什么要先写动物的有性繁殖?
(3)概括课文第三自然段所写内容。
3.课文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告诉大家克隆是无性繁殖,名称来源于希腊文,而是先列举微生物、植物无性繁殖的生物现象?
4.“孙悟空拔猴毛变猴就是克隆”这一说法也很浅显易懂、生动形象、富有趣味,作者为什么不把它放在开头说?
5. 这部分作者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在书上将相应的语句画出来。 6.上述五个问题的学习过程中或者学习之后你有什么新的问题产生吗?试着提一两个问题出来。
交流展示: 1.组内交流展示。
前五个问题组内交流展示达成共识;第六个问题,边交流展示边解决解决不了的且有意义的问题,写下来在班级交流展示中解决。
2.班级交流展示。
前五个问题分六份,每个小组负责展示一份(1、2(1),2(2),2(3),3,4,5),其余小组质疑、补充。第六个问题,逐个小组展示,全班解决。
反馈检测:
1.关于选文说明内容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一自然段写了两层意思:列举微生物、植物无性繁殖的生物现象;从词源追溯“克隆”的含义。
B.选文第二自然段说明的中心是动物的有性繁殖而不是动物的无性繁殖。 C.选文第三自然段用“孙悟空拔猴毛变猴就是克隆猴”总结这一部分内容。 D.“克隆”的突出特点是“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 2.下面关于选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第 2 页
A.选文第一段先列举微生物、植物无性繁殖的生物现象,为的是先从读者容易理解的生物现象写起,把高深的科学技术说得浅显易懂、生动形象、富有趣味。
B.选文第二段加点的“在正常情况下”指的是不包括特殊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C.选文第二段先说明动物的有性繁殖,是因为动物的有性繁殖现象读者比较熟悉,作者从读者熟悉的现象写起,用最少的文字就向读者说明了其所不熟悉的无性繁殖现象。
D.选文是按照“微生物——植物——动物”这样由高级到低级的逻辑顺序来进行说明的,因而“孙悟空拔猴毛变猴就是克隆”这一说法也很浅显易懂、生动形象、富有趣味,但作者却不把它放在开头说。
3.关于选文采用的说明方法说法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举例子,作诠释,下定义,打比方 B.举例子,打比方,下定义,作引用 C.举例子,作诠释,下定义,作引用 D.打比方,作诠释,下定义,作引用 预设提示:
1.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
2. (1)列举微生物、植物无性繁殖的生物现象;从词源追溯“克隆”的含义。(2)动物的无性繁殖;因为动物的有性繁殖现象读者比较熟悉,作者从读者熟悉的现象写起用最少的文字就向读者说明了其所不熟悉的无性繁殖现象。(3)用孙悟空拔猴毛变猴就是克隆猴总结这一部分。
3.因为本文是一篇科普说明文,课文先从读者容易理解的生物现象写起,把高深的科学技术说得浅显易懂、生动形象、富有趣味。
4.因为“孙悟空拔猴毛变猴”是动物克隆,作者在这一部分是按照“微生物——植物——动物”这样由低级到高级的逻辑顺序来进行说明的。
5.举例子,作诠释,下定义,作引用。 B D C
【第二课时】
自学预习: 目标二
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