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4 13:49:5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戴相龙介绍,天津已经有5万平方米的会展中心,还要再建设一个,正在规划建设的新会展中心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
五、天津空港物流加工区破土动工,形成航空产业链
天津空港物流加工区破土动工,形成航空产业链 资料来源:艾凯行业数据中心整理
扩展和强化航空运输网络,提升国际与国内、干线与支线之间的对接程度。实施候机楼、跑道、停机坪、停车场(楼)及相关配套设施的改建和扩建,加快推进滨海国际机场扩建二期工程建设;完善空港周边交通路网建设,形成机场、市区、港口以及通达周边地区的交通网络。积极争取民航总局的政策扶持,充分利用第五航权的开放,吸引更多的中外航空企业落户天津机场,进一步扩展新的
航线,增大航线航班密度,最大程度地完善干线航线网络。完善国际与国内、腹地与港口之间的衔接,提高国际国内中转物流能力。加快天津机场航空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改善机场货运设施条件,统筹规划与发展机场周边的仓储、物流、加工贸易等与货运枢纽相关的产业群体,推动航空货运企业由单一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构建中国北方最快捷的航空物流运作平台,努力打造中国北方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大型门户枢纽机场乃至东北亚航空储运、分拣分拨中心。
以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为契机,依托滨海新区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和产业优势,以港航物流服务系统为核心,以大宗商品交易为主要平台,以金融及信息服务为保障,构建“交易+物流+金融及信息服务”“三位一体”的国际型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形成北方国际物流中心的核心区。
建设区域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优化整合现有交易市场,采用灵活多样的交易模式,加快建设工程机械、汽车、金属、煤炭、成品油、农产品、钢材、船舶等大型交易市场,扩大市场容量,通过大市场建设,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在东疆保税港区、天津港保税区和开发区等功能区,加快推动期货交割库建设,扩大交易品种,做大交割规模。争取设立全国性期货交易市场,带动物流金融、贸易结算、物流咨询服务等相关行业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大宗商品交易基地、国际性流通中转枢纽。
增强国际港航物流功能。优化整合港口资源,进一步提升航运功能、港口与码头服务功能、集疏运功能、物流枢纽功能。加快促进东疆保税港区建设,联动发展综合保税区、海港物流区、空港物流区、出口加工区以及内陆无水港等,通过区域联动、功能联动、信息联动,尽快形成辐射、覆盖内陆腹地的保税物流网络。加大对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航运交易、航运咨询、海事仲裁等高端航运服务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大力促进各类航运服务要素的集聚。积极引进全球物流百强企业和全国物流百强企业,建立总部型物流基地和运营中心。大力培育、扶植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本土化综合物流集团,开展国际航运、物流信息、物流金融和全球供应链管理等综合性、高附加值业务,提升港航物流体系的国际化、专业化程度。
完善港航物流金融服务体系。在于家堡金融区和东疆保税港区设立物流金融服务中心,积极鼓励和吸引各类金融机构的总部和分支机构,开展涉及国际国内
物流的投资、信托等金融服务,创新物流金融服务产品。鼓励金融企业服务网点进驻各类物流基地和物流园区,为物流企业开展贴身式金融服务。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利用保险基金、产业基金等开展仓单质押、融通仓、融资租赁等金融业务。支持行业协会、业内龙头企业,通过联合发债、产业基金等多种形式,解决中小物流企业融资问题。
搭建以第四方物流为主体的港航信息服务平台。培育并扶植若干第四方物流企业,积极开展第四方物流运营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的研究及实践创新,依托天津电子口岸和物流信息平台,整合港口、海关、检验检疫、航运、航空、铁路、物流等信息资源,整合物流企业与物流基地的信息资源,构建第四方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企业物流信息与公共服务信息的有效对接,形成集物流信息发布、在线交易、数据交换、智能配送、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跟踪反馈、智能分析等功能为一体的、辐射中国北方的第四方物流信息服务中心,为物流服务与联动监管提供信息化支持,实现物流服务的网络化、智能化。
第三节 2012-2013年上海物流发展概况分析 一、“十一五”时期上海现代物流业发展概况分析
“十一五”以来,上海物流业发展抓住“搭好平台、培育主体、建立网络”三个关键环节,增强城市物流功能,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为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1.物流业发展规模进一步扩大
“十一五”期间,上海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在国家“调结构、扩内需”政策和《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指导下,上海克服困难、积极推进,物流业发展取得新的突破。2010年,上海物流业增加值达到2037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1%,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1.2%。2010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达到6.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过2900万标准箱,均位居世界第一;上海航空货邮吞吐量达到371万吨,其中浦东国际机场航空货邮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三。
2005-2010年上海物流业规模
指标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平均增长
率 物流业增加值(亿元) 货物运输量(万吨) 航空货邮吞吐量(万吨) 1175 1339 1573 1760 1694 2037 10.00% 2.70% 11.30% 8.30% 10.60% 68741 72617 78108 84347 76968 81023 222 253 290 305 298 370 港口货物吞吐量(万吨) 44317 53748 56145 58170 59205 65339 集装箱吞吐量(万标准箱) 1808 2172 2615 2800 2500 2907 资料来源:上海政务信息网
2.重点领域发展成效显著
信息化和标准化得到加强。上海电子口岸平台主要口岸物流单证电子化率达75%,上海口岸通关效率和物流信息服务水平大大提高;管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标准化立体仓库、自动拣选设备等物流信息系统和技术装备逐步推广和应用。物流标准化工作稳步推进,累计研究各类物流标准达20多项,牵头研制的《物流中心作业通用规范》、《物流园区分类与基本要求》等多项国家标准已获得国家标准委评审通过;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三方物流分技术委员会落户上海;选择试点企业积极开展物流服务标准化示范试点;发布实施了本市地方标准《食品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规范》,制定实施了《城市配送物流车营运技术规范》和《冷藏保鲜车辆营运技术规范》。
二、上海物流园区与专业物流基地成为发展亮点
口岸物流实现了海、陆、空港保税物流功能全覆盖。上海综合保税区管委会的成立,标志着“三港”、“三区”实现联动发展,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积极推进,洋山保税港区营业税免征政策效应初显,出口加工区拓展保税物流等功能有序开展,跨国采购、国际配送、贸易展示、出口集拼、中转分拨等业务得到拓展,上海物流业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制造业物流以四个专业物流基地为代表,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深入合作,9家企业被评为“全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示范企业”,物流业对制造业支撑能力得到强化。城市配送物流推广配送标准、优化通行政策,上海城市配送的物流效率、服务能力和交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为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有力保障。
功能性、枢纽型、网络化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洋山深水港三期和外高桥港区六期基本建成使用;浦东国际机场、虹桥国际机场的扩建工程完工并投入运营;高速公路网基本建成,沪杭客专、沪宁城际铁路建成通车,内河航道整治进展顺利。重点物流园区和专业物流基地建设稳步推进。深水港物流园区海铁联运、水水中转和国际中转能力逐步提高;外高桥物流园区跨国采购和国际配送功能不断拓展;浦东空港物流园区的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营;西北综合物流园区的城市配送物流服务功能进一步凸显。四个专业化物流基地以制造业配套为核心,吸引物流企业集聚发展,相关开发建设以及项目引进都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三、上海物流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014年上海市运输业发展情况
比去年同月增长指标名称 12月 (%) 货物运输总量(万吨) 铁路 水运 公路 机场 港口货物吞吐量(万吨) 进港量 出港量 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289.46 (万TEU) 7.2 3528.53 5.0 7531.90 41.08 3968.25 3490.00 32.57 6312.01 3755.68 2556.33 -3.8 -28.4 -3.8 -3.6 6.2 -5.3 -9.0 0.6 90340.88 548.96 46582.53 42848.00 361.39 75528.89 44662.49 30866.40 1-12月 (%) -1.3 -20.9 -0.2 -2.2 7.4 -2.6 -4.9 0.9 比去年同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