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名著阅读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8 4:30:4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初中生名著阅读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作者:于红云

来源:《读写算》2011年第08期

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目前名著阅读活动的开展仍存在着许多困难。如何将名著阅读活动进行到底,还需认真探索。 一、学生名著阅读的现状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目前名著阅读存在的问题,去年我对我校初二级6个班295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从调查情况来看,喜欢阅读名著的学生不多,多数学生喜欢阅读传奇、幽默、侦探故事等消遣类作品,还有不少学生喜欢阅读武侠言情小说;对老师或课本推荐的名著,大部分学生兴趣不大;学生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很少,尤其是阅读名著的时间;大部分学生对理解名著内容有困难,更谈不上欣赏名著。 二、学生冷落名著的原因

根据调查结果和与学生的座谈,我将学生冷落名著的原因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缺少阅读时间。课业负担重,从早读到晚自习,有很多的课和成堆的作业;考试压力大,整日忙于应付大大小小的考试。

2、 缺少选择空间。许多学生表示喜欢读名著,但不一定是老师或课本要求的必读名著。很多老师和家长要求孩子读名著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须知正是老师、家长们口口声声“考试会考到”的教导,让学生对名著产生抵触心理。

3、缺乏阅读兴趣。很多学生能忙里偷闲读点东西,但主要是为放松消遣,只愿意读点通俗读物,休闲轻松类读物贴近初中生生活,能满足他们追求时尚的心理需求,同时为课业繁重的初中生提供了追求个性、释放自我的空间,他们从中可以获得精神的慰藉。对于严肃读物或经典书籍觉得读起来费劲,所以就渐渐疏远名著。

4、缺乏必要指导。许多学生不喜欢读名著是因为名著内容高深,读不懂。有一位同学坦言:“听人家谈‘红楼’头头是道,自己也挺羡慕,无奈读不进去,除了不理解,还不知道这部经典小说有什么地方值得欣赏,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 三、改变现状的对策

为了改变学生阅读现状,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效果,我认真地作了一番分析和思考,并针对以上四方面原因,采取如下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给学生阅读的时间。语文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是一日曝,十日寒,就不会实现厚积薄发的目的。所以阅读必须成为习惯,就象饮食和穿衣一样,成为生活中的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这样长期坚持,在知识的积累、理解的准确、表达的自如都会有一个飞跃。为了保障学生的阅读时间,我采用下面的做法;

1、在不影响学生课业的情况下,将机械的抄写作业尽量压缩,将练习册中的繁杂的习题尽量删减,指导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每天争取用半小时左右的时间有计划地阅读名著。 2、周末,是学生作业量相对少的时候,可以利用这个时间用阅读的方式来放松自己。 3、利用好国庆长假或五一等假日,建议学生阅读整本的名著。

4、利用好每年两个假期,建议学生在每个假期中要读两本长篇名著——我们的教材每册书后都推荐两本名著,这个时候就可以提前进入状态,进行阅读。每学期放假前,我都会布置学生阅读下学期要阅读的名著。

(二)给学生选择的空间。由于受到中考指挥棒的影响,老师要求学生阅读的名著往往是中考考纲规定的必考篇目。许多老师支持学生阅读名著,也是出于“有了一定的阅读量,语文成绩才能上去”和“名著阅读能提供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语文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以提高成绩和学习写作为目的的课外阅读,是不能满足青少年的成长需要,满足他们的心灵饥渴的。我觉得教师应该摒弃功利思想,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名著的空间。 学生眼中名著的概念和成人是不一样的,教师不能抹杀学生的选择以达到让学生认同的目的。学生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不同,对名著的选择也不同,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名著进行重点阅读,将会充分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情感。尊重学生的选择,也许是教师最明智的选择。放手让学生选择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飘》、《巴黎圣母院》、《红与黑》等世界名著摆上了学生的案头,《世说新语》、《菜根谭》、《孟子》等古代经典走进了学生的视野,不带任何任务的自由阅读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愉悦,走进一片广阔的精神家园。

(三)激发阅读的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后人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想,只有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从内心产生阅读的欲望,才能使名著阅读成为一种自觉的阅读。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经常采用以下方法: 1、以名人读书的生动事例感染学生。我常常利用机会给学生讲一些名人读书的故事。有一次课前5分钟,一位学生介绍作家茅盾,他介绍完,我就乘机向他们讲茅盾读《红楼梦》多遍,随便指出书中哪一段,他都能倒背如流。学习《纸船》,学生介绍作者冰心的生平简历,我就跟他们讲冰心七岁开始读《三国演义》,此后,连续读了《聊斋志异》、《水浒传》、《精忠说岳》,十一岁开始阅读外国翻译小说,十二三岁开始读《红楼梦》……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使学生感受的名人对文学名著的如痴如醉,使他们感受到经典名著的魅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从学生感兴趣的课文出发引导学生。如学习冰心的《纸船》,学生一下子就喜欢上这首优美的抒情小诗,这时我乘机介绍冰心的《繁星》、《春水》让学生课外去品读这两本诗集。又如,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生对生机盎然的百草园充满向往之情,对能讲美女蛇故事的阿长产生极大的好奇,我顺势对学生说:“这篇课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要想知道鲁迅更多的童年趣事,要想了解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大家阅读原著。”这样,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到名著面前,使他们对作品有一种向往和期待,读起来自然就有亲近感。反之,强行摊派阅读任务,常会令学生感到沉重的负担,从而对名著敬而远之。

3、从学生感兴趣的事入手诱导学生。许多学生都喜欢玩电子游戏,有一种游戏是根据《三国演义》的故事设计的,下课时,我经常听到一些学生在谈论他们玩游戏的“战绩”。我告诉学生:“游戏的人物是没有情感的机器人,阅读小说,可以让你感受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人物的性格及其处世方式等等,你将从中受到启迪,你的收获会比玩游戏多得多。”后来,有个学生写了一篇文章叫《问天下谁是英雄》,其中对三国英雄的精辟评论,看出他已将这部名著读到了深处。

(四)指导理解和欣赏。经典名著中呈现出来的社会生活是复杂的,贯穿在其中的对人生和社会的观察思考也是深邃的。中学生在阅读经典名著时,限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认识水平,不可能领会得十分深透。因此,课外阅读中很容易陷

入“读不懂——不能读——不愿读”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学生完全失去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要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就一定要做课外阅读指导,尤其对那些有一定深度的课外读物更应如此。

就辅导形式而言可以多种多样,我常用的形式是开设名著阅读指导课。新课程标准教科书每册都向学生推荐2-3部名著,我将这些名著作为必读的名著,根据每部名著的特点,各开设一节阅读指导课。像《狗·猫·鼠》这一篇,从历史背景看,那是民国以来北洋军阀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从鲁迅个人的经历来看,那是与敌人进行激烈斗争的时刻,他以笔作战,深刻地揭露了敌人的反动行径,也因此而遭到像杨荫榆之流的所谓“正人君子”的强烈攻击。狗、猫、鼠代表了当时社会上三种不同的人。我在阅读指导课上给学生讲明这些背景后,学生豁然开朗,再次阅读,就觉得这篇文章“真有意思”,并且能够进一步体会到鲁迅那种深邃的思想和尖锐深刻的语言魅力。

其次是开设名著阅读专题讲座。讲座不是面向全体学生,而是对文学名著有强烈兴趣的学生,因此教师要选择阅读品位比较高的文学名著开设讲座,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而且要提高对学生的阅读要求,不仅导读内容,还要给学生介绍赏析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出黑板报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读物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