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师教育心理学重点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2 4:11:1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一、名词解释(共24个) 第1章(2):有意识地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者,有意识地帮助他们运用各自独特的、个性化的学习模式。这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备课”需要考虑的方面有很多,但主要有三个方面:学习者、学科内容、教学方法。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2~3章(4):同化:以与现有图式(认知结构)相一致的方式处理物体或事件的过程。 顺应:当儿童无法用现有图式来解释新信息时,他们就必须要么修改现有的图式,要么创立一个新的图式来组织这些信息。

最近发展区: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有指导的情况下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自我同一性:指将一个人的动机、能力、信仰和历史组织成一个恒定的自我形象,对自我一致性或者连续性的感知,是对“我是谁”这一问题的综合性回答。自我同一性既指个体认识清楚自己固有的特点、爱好、理想,确定自己做什么样的人,也指个体追求一种社会的认同感。

4~5章(4):能力: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智力:一般能力,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构成智力的因素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考力等,其中思考力即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

学习风格: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综合。 认知风格:个人在感知、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等信息加工过程中所偏爱的、习惯化了的方式,它体现着个人内部认知活动的特色。 6~7章(6):负强化:通过取消厌恶刺激来增强反应概率的过程。 塑造:指强化个体逐步趋近预期目标的行为。 观察学习:就是学习者通过观察榜样在一定情景中的行为及其后果所进行的学习,其实质在于他人给观察者传递了某种信息,告知其新行为的途径。 陈述性知识:是个体对有关客观环境的事实及其背景与关系的知识,是可以用词语来表达或视觉化的方式来描述的知识,主要用于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及“怎么样”的问题,它使我们能够描述或者识别客体和事件。这类知识与我们日常使用的知识概念内涵较为一致,也称狭义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技能、认知操作和如何做事情的知识,也就是“知道怎样”的知识,往往潜在于行动背后,难以用词语来表达。

元认知:是任何以认知过程与结果为对象的知识,或是任何调节认知过程的认知活动,它之所以被称为元认知是因为其核心意义是对认知的认知,其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具体来说,元认知是主题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知;同时,元认知又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和调节。 8~9章(5):

问题解决:一般来说,问题解决是指个体将原有的概念和知识加以综合,在新情境中运用并得到新的认知成果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已有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广泛地存在于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规范等各种内容的学习中。

创造性: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进行主动的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品质。

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地完成某项任务的主观判断、评价和信念。 10~11章(3):有效的教学: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

1页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准备、有效的教学活动和有效的教学评价来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学。

有意义学习:其实质是指符号表示的观念,以非任意的方式和在实质上(而不是字面上)同学习者已经知道的内容联系在一起。 先行组织者:是指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 二、简答(共21个) 第1章:

1.优秀教师的教学特点有哪些?

优秀教师也称专家型教师、创造型教师,是能够实施有效教学的教师。 A有意识地教学 B创造性教学 C反思性教学

D塑造完整的教学人格

2.有意识教学的组成部分有哪些? 有意识地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者,有意识地帮助他们运用各自独特的、个性化的学习模式。这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备课”需要考虑的方面有很多,但主要是三个方面:学习者、学科内容、教学方法

3.优秀教师的成长需要经历哪些阶段,各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A工作适应期,主要任务是良好地适应学校环境和学校运作系统,稳妥地处理教育教学事务。 B目标定向期,主要任务首先是根据前一阶段发展情况提出新的发展目标,然后再依据目标制定具体发展任务,其中包括更新知识结构、接受先进理念、提高教学技能等。

C自我探索期,主要任务是尽量完善教学技巧、提高教学效率、发现和运用新方法新策略,形成创造性教学风格;超越以往就事论事的教学水平,对教学背后的教学理念进行探索性的思考,自觉地运用教学理论指导实践工作。 D成熟创造期,主要任务是达到能够自觉地考虑现象背后深层内涵的理论水平,继续选择更新、更难、更大的创造目标;在实践中探索,努力使自己成为知识渊博、思想深刻、通晓教育、熟练教学的一代名师。 2~3章:

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阶段有哪些? 感知运动阶段 前运算阶段 具体运算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

5.简述埃里克森的个性发展八阶段。 关于个性的发展,埃里克森认为应包括机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每一过程必须以其他两个过程为前提,在不断交互作用中向前发展。他根据这三个过程的演化,把个性分为八个阶段,构成一个完整的人生周期。埃里克森认为,在每一个阶段中都存在着某种危机或矛盾,这些危机是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随着个体生理的成熟和社会任务的改变而相继出现的,是每一个发展阶段的标志。危机并不必然具有消极意义,也能促进个体发展。个性发展的过程就是危机化解的过程,而每一个阶段的危机解决的好不好,将影响着个体以后的发展。

婴儿前期(0~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 婴儿后期(1~3):自主对害羞与怀疑

2页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幼儿期(3~6):主动对内疚 童年期(6~12):勤奋对自卑 青少年期(12~20):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成年早期(20~25):亲密对孤独 成年中期(25~65):繁殖对停滞 成年晚期(65~死亡):自我整合对失望 4~5章:

6.能力有哪些种类?

A根据适应范围或表现领域不同,可将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即智力。特殊能力指在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B根据创造性水平不同,可将能力分为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模仿能力是指人们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活动来学习各种知识,然后以相同的方式做出反映的能力。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和新产品的能力。

C根据与先天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关系不同,可将能力分为流体能力和晶体能力。流体能力是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晶体能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取决于后天的学习。

D根据功能不同,可将能力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加工、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操作能力是指人们操作自己的肢体以完成各项活动的能力。社交能力是指在人们的社会交往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7.能力的个体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举例说明应如何进行面向能力差异的教学?

(1)能力的个体差异是指不同个体之间所表现出来能力差异,主要表现在能力的水平、结构、表现早晚和性别等方面的不同。

A能力的水平差异。能力水平有高低之分,大致来讲,在全世界人口中,基本上呈正态分布,即中间大,两头小。

B能力的结构差异。能力有多种成分,它们按不同的方式结合起来,就构成了能力的结构差异。

C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即能力的年龄差异,是指个体能力的发展有早有晚。

D能力的性别差异。研究表明,性别差异不是表现在能力的总体水平上,而是表现在能力的不同方面,能力的性别差异的总趋势为:总体平衡,各有又是,存在一定的年龄倾向。 (2)如何进行面向能力差异的教学:

学习者的能力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学习的数量,也影响学习的质量。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一方面要开发学生的潜力,促进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要采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模式,以适应学生的能力水平和特点。

A面向能力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同质分组,留级和跳级

B面向个别差异的教学模式:掌握学习,个别化诊断教学,个人化教学系统,计算机辅助教学

8.认知风格的差异有哪些表现?

认知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比较典型的认知风格类型有如下几种:

(1)场独立型与场依存性。场独立型学生在认知时不受或很少受环境因素影响,一般偏爱自然科学、数学,且成绩较好,善于运用分析的知觉方式,易于适应结构不严密的教学方法;场依存型学生在认知时受环境因素影响大,一般较偏爱社会科学,偏爱非分析的、笼统的或整体的知觉方式,喜欢有严密结构的数学。

(2)沉思型与冲动型。沉思型的人在解决认知任务是,总是谨慎、全面的检查各种假设,

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