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虚构的共同世界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1 5:19:4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历史与虚构的共同世界

——解读德里罗小说《天秤星座》的后现代

主义叙事技巧

杨芳芳

(2011级英语语言文学班 学号:201105011076)

摘要: 作为美国文坛的重量级作家德里罗的代表作之一,《天秤星座》一经发表就被誉为后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小说以肯尼迪遇刺为题材,书写了美国后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无归属感和异化感。作为一部典型的后现代小说,其文体风格和叙述策略都具有典型的后现代特征。本文分析了德里罗在小说《天秤星座》中运用的时空移动,视角移动、重复、元小说等后现代主义技巧,并指出了这些技巧对深化小说的主题所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唐·德里罗;天秤座;后现代主义;叙事技巧

唐·德里罗(Don Delillo, 1936-)是美国当代最杰出的后现代派小说家之一,他先后出版了《美国形象》、《球门区》、《大琼斯街》、《拉特纳之星》、《球员们》、《走狗》和《白色噪音》。1979年和1984年,他先后获得“哥根哈姆奖”和“美国艺术和文学院文学奖”。1988年,德里罗发表了小说《天秤星座》(Libra),此书一出版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获得了爱尔兰时代———艾尔·格林斯国际小说奖。此外,它在评论界中也获得了高度赞誉,被认为是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今日美国》曾这样评价:“《天秤星座》以其充溢全书的巨大张力令人目不暇接;它不愧为小说中的奇葩,其开掘之深与表意之切令人叹为观止,其惊心动魄同样令人难以释。”该小说以肯尼迪遇刺身亡为题材,但它无意为总统谋杀案这一历史之谜提供答案。尽管如此,小说却为总统谋杀案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考方式”。他在《天秤星座》中的符号游戏中所进行的艺术创新主要表现在时空移动,视角移动、重复、元小说等后现代主义技巧方面。

一、 时空不断移动

文学作为一个世界,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文学的时空是借用物理世界及其时空为比喻,表达文学语言所描绘的符号意义世界。文学符号是一个有着内在联系的整体或结构,文学世界及其时空显然是这个结构的产物并受其制约。认识文学的世界,自然也就是认识符号所形

成的意义结构及其属性,对文学符号的理解,依赖于读者的经验。文学的时空,也表现为读者意识中想象、记忆和经验的时空图景。作为经验的、意识的世界,文学不像物理世界那样固定,也不像几何学的空间那样抽象。它是具体的,同时又是变化的。(2)

文学符号是一种线性发展的对象,所以时间性是它存在的基本属性。文学符号的这一特征,决定了它的空间不是一种广延性的空间,而是在时间连续性中呈现的意识的空间图景。文学符号所呈现的意识对象空间没有广延性上的连续性,符号所描绘的事物不是一个连着一个,而是不断地有断裂,似乎有一种无形的力量遮挡住一些事物,以致人们只能看到某些文学世界空间的片段。《天秤星座》第二章“四月十七日”为读者呈现了6个空间图景:现在(1988年)的空间图景——受雇撰写肯尼迪总统遇刺秘史的中央情报局退休高级分析员尼古位斯·布兰奇,在他满是书和资料的房子里研究全过程只有6.9秒的暗杀事件。布兰奇在计算机上输入了一个日期:1963年4月17日,一按键盘,小说中立刻出现了有人物、地点、背景的15年前的5个空间图景:“半退休”的“自己监视自己”的中央情报局特工温·埃弗雷特正在美国式的厨房里苦苦思索着“秘密是怎么回事”;在老主楼地下室温·埃弗雷特的临时办公室里,温与他得两个老同事劳伦斯·帕米特和T.J.麦基,在酝酿一个一鸣惊人的壮举——“用总统的生命来做一次尝试”,即暗杀总统的阴谋;麦基联络盖伊·巴尼斯特和戴维·弗里,去一家购物中心看放射性尘埃掩蔽所模型展出;劳伦斯·帕门特在驶向拉夫菲尔德机场的车宰盼望尽快光复巴西;天黑以后,温在起居室边翻书边思考秘密。这6个空间在不断移动,图景中的事物不仅是相互间段和脱落的,而且也不是在空间上并存的,颇似电影的摇镜头。可见,文学符号意义空间不可能是对现实空间的模仿和再现。同空间一样,文学符号的时间表现出发展的间断和脱落。一般来说,现实事物在时间中是持续的,事物从发展到衰败、消亡,自始至终有一个完整的发展过程。文学符号所描绘的事物,却只反映整个发展过程的某个阶段,没有展示自身发展的全过程。事件之间的发展有间断,事件内部的发展也有间断。被描绘的事物总是部分、片段地呈现出来。这种间段往往被语流和被描绘事物的连续发展所掩蔽。小说《天秤星座》文学符号的时间与空间一样,不断移动,造成间断和脱落。如第三章中的李13岁,接触到马克思主义,阅读《海军陆战队手册》;第五张章中的李已经18岁了,在海军陆战队受禁闭之后,开始不满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准备叛逃去苏联。这中间的5年被作品省略了,就文学符号所描绘的事物自身的发展看,这段时间是失落了。但读者不会感到有什么隔膜,因为读者会习惯上认为,这只是文学无需表现或只是没有外在地表现出来这段实际上存在的时间,因而这段文学时间真空被读者认为是可省略的片段而忽略了。

德里罗小说《天秤星座》中文学符号时空的不断移动表明,作为意识对象的时空,文学世界觉有极大的灵活性和超越性。它不仅可呈现现实空间的景象,而且可以细致入微地描绘心灵世界及其发展,可以跨越现实空间,展现未来遥远奇异的人间幻想。这种通过语言呈现的具有客观性的意识时空,为人类的想象和幻想开辟了一块丰饶的土地。文学的世界,确实是一个奇异、独特、表现了人类本质特征的世界。

二、视角不断转移

文学符号所呈现的意向客体,为读者创造出一个与现实世界不同的审美世界。走进这个世界,读者就丧失了自我的感觉和知觉,物质实体似乎停止发挥作用,而被一个无形的力量牵引着。文学符号的意向客体就是在语境中形成和发展的。读者加入到意向客体世界中后,自身的视角中心就从现实世界转移到了意向客体世界。这是,读者的感觉、经验、情感和思想,都以作品为中心,跟随着走向所到之处。文学视角中心的存在,使意向客体的发展,按照一条固有的方式和途径进行,读者必须循着这一视角中心观看意向客体的发展。文学视角中心是文学审美世界的入口,也是意向客体自身的属性。不同的视角中心及其变化,构成了文学意向客体复杂多变的发展方式。

小说《天秤星座》不是只运用一种视角,而是采用多角度观察的写法,视角不断转换,叙述人称也随之变化,时而第三人称,时而第一人称,还有第二人称。第一中使用第三人称的、叙述者大于人物的,全知全能的视角与第二种使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者等于人物的视角从小说第一章开始就被同时交替使用,一直到小说的最后一章。这一手法主要用于描写李·奥斯瓦尔德的经历和成长过程。作者首先用“从后面”、“无焦点”观察的视角把虚构的主人公李·奥斯瓦尔德推向虚构世界的前台。第一章中,与母亲生活在纽约布朗克斯区的李,还是“一个喜欢动物的正在成长的孩子”,他“阅读有困难”,不喜欢读书,经常逃学,喜欢乘坐地铁兜风。因为他的逃学,“校方威胁要举行一次听证会”,全书中母亲走上法庭为儿子的辩护从这时就开始了。这是作者转换视角,用突然出现的第一人称描写母亲眼中的李。母亲认为,李的逃学主要是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教育不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纽约本地的孩子因李的南方口音和穿牛仔裤而经常骚扰、欺侮他,单亲家庭,靠母亲抚养,得不到很好的家庭教育。然后小说再回到第三人称,写李回到了学校七年级班上,一直呆到课程结束。第一章和最后一章在叙事手法杀那个可谓遥相呼应,相得益彰。接下来,“从后面”观察的第三人称叙述和“同时”观察的第一人称叙述便交替进行:一面在描写雨中埋葬李的凄凉情景;另一面在叙述李的一生的故事,母亲提出来一个发人深思的社会问题——“他们多久以前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