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8 5:15:4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目前,混凝土现浇楼板施工过程中因设计的欠合理性、施工控制不严及材料来源把关不足等方面的原因而产生了一些裂缝,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质量投诉信访事件,因此,如何更好的预防和控制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产生一直是相关专业人员研究的焦点。
一、设计方面 1、产生的原因
(1)目前一些住宅因地形平面限制的原因导致建筑平面不规则,在凹口阳角及阴角处出未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
(2)为节约造价,现浇板设计厚度不足。
(3)建筑物两端开间及变形缝两侧的现浇板、平面横向尺寸变化大的开间、大小房间尺寸悬殊的小板等板内钢筋设置不合理。
(4)施工过程中,因水、电、设备各专业未充分做好相互配合,导致预埋管线在同一位置重叠或集中,从而消弱了楼板实际厚度。
(5)住宅建筑长度过长时未考虑设置后浇带,同时未进行温度分析,板内配筋设置不合理等。 2、控制措施
(1)砖混结构住宅的建筑平面应规则,避免平面形状突变。当平面有凹口及洞口时,凹口、洞口周边楼板的配筋应适当加强,并在凹口阳角及阴角处应设置构造柱;当楼板平面形状不规则时,应调整平面或采取构造措施。
(2)钢筋混凝土现浇板(以下简称现浇板)的设计厚度不应小于120mm,厨房、浴厕、阳台板不应小于100mm。
(3)建筑物两端开间及变形缝两侧的现浇板、平面横向尺寸变化大的开间、大小房间尺寸悬殊小板应设置双层双向钢筋,其他开间宜设置双层双向钢筋,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100mm。其它外墙阳角处和跨度大于4m现浇板的角部应设置放射形钢筋,钢筋的数量不应少于7?10,长度应大于板跨的1/3,且不应小于2000mm。
(4)预埋管线不应集中通过楼板,应分散布置,设计水、电、设备各专业应相互配合,在同一位置管线重叠不得超过两层,交叉布线处应采用接线盒。穿线管的直径应小于1/3楼板厚度,且不应超过50mm。并使管壁至板上下边缘净距不应小于25mm。管线必须布置在上下层钢筋网片之间,若跨中未设计上层钢筋,则沿管线方向在板的上表面增设?6双向间距100宽600mm的钢筋网片,多根管线并排时,增设钢筋网片的宽度应超出管线每边300mm。
(5)住宅长度大于40m时,宜在房屋中部设置后浇带,后浇带两边应设置加强钢筋。超长结构应进行温度变形分析,板内配筋沿超长方向的间距不大于150mm,并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减少温度应力产生的影响。
二、材料方面 1、产生原因
主要原因来自商品混凝土的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为降低成本,在商品混凝土配料上偷工减料。 2、控制措施
(1)现浇板的混凝土细骨料应采用中、粗砂,不得采用粉砂或细砂;粗骨料应采用碎石,不得采用卵石及卵石制品。
(2)预拌混凝土的含砂率、粗骨料的用量应根据试验确定。
(3)矿物掺合料:粉煤灰必须符合国家Ⅱ级灰的标准,参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15%;矿渣粉参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30%;沸石粉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10%;采用复合矿物掺合料时,其参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30%。掺合料的总量不应大于水泥用量的50%。 (4)高层住宅混凝土坍落度不应大于180mm,其它住宅不应大于150mm,屋面混凝土坍落度不应大于120mm。
三、施工方面 1、产生的原因
(1)现浇混凝土时对楼板厚度及钢筋保护层控制不严,导致现浇板浇筑完毕后厚度不满足设计要求,钢筋保护层厚度过低。
(2)现浇板浇筑时,未派专人对终凝前的混凝土进行压抹,导致后期现浇板产生多数细微裂纹。
(3)后浇带混凝土施工未照施工技术方案在两侧混凝土龄期大于60d后再施工,浇筑时混凝土强度等级未提高,并采用普通混凝土进行施工。
(4)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未及时加以覆盖和保湿养护,同时养护时间过短。
(5)现浇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短时间内即进行后续施工,且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以及集中堆载。 2、控制措施
(1)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厚度。阳台、雨篷等悬挑现浇板负弯矩钢筋下面,应设置间距不大于500mm的钢筋保护支架,在浇筑混凝土之前,保证钢筋不移位。
(2)楼板、屋面混凝土浇筑前,必须搭设可靠的施工平台、走道,施工中应专人整理钢筋,确保钢筋位置符合要求。
(3)现浇板浇筑时,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二次振捣,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二次压抹。 (4)施工缝的处理、后浇带的位置和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执行。控制温度变形的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大于60d后再施工,浇筑时,宜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其混凝土强度应提高一个等级。
(5)根据施工现场实际认真编制混凝土浇筑方案,尽量避开当日高温时段。选用适当的混凝土配合比,现场测定其坍落度损失量,科学合理地确定浇筑顺序和施工缝的留置。预拌泵送混凝土进场时按检验批检查入模坍落度,当入模坍落度不符合要求时,应作退场处理。 (6)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加以覆盖和保湿养护。
a,根据气候条件,淋水次数应能使混凝土保持湿润状态,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 b,用塑料布覆盖养护,应将混凝土盖严,并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 c,日平均气温低于5°C时,不应淋水保养。
d,对不便淋水和覆盖养护的,宜涂刷保护层(如薄膜养生液等)养护,减少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
(7)混凝土养护时间应根据所用水泥品种确定:
a,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 b,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性能要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8)现浇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养护期间,48h(冬季72h)内不得进行后续施工,72h(冬季120h)内不得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到期后吊运、堆放重物时应采取措施,减轻对现浇板的冲击影响。
四、结束语
混凝土现浇板裂缝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建设、施工、监理及设计等单位通力合作加以预防和控制,各地应结合地方实际制定高于规范要求的控制标准加以严格执行,方可最大程度地控制现浇板裂缝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