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现状与对策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2:28:5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现状与对策

作者:梁杰 房瑞景 张琳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5年第15期

摘要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转基因食品呈现在公众视野,然而转基因食品安全具有不可预测性,需要国家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有效管理。在分析我国转基因食品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入探究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诸如建立健全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完善转基因食品检验检测标准和溯源信息标准等可行性建议,以期实现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更好地开展。

关键词 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问题;对策;中国

中图分类号 F323.3;TS20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5-0296-03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Safety Management in China LIANG Jie 1 FANG Rui-jing 2 ZHANG Lin 1

(1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 Shandong 266100; 2 Qingdao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Hotel Management)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technology,more and more kinds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have being presented in public view. However,the safety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is unpredictable. It′s necessary for all the countries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reduce risk.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development status,the problems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safety management in China were probed.And then some feasibility proposals were put forward,such as establishing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safety laws and regulations,completing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inspection standards,traceability standards,etc. Key words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afety management;problems;countermeasures;China

近些年来,以基因工程为代表的生物技术迅猛发展,在农产品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转基因产品应运而生。我国是转基因食品消费大国,“大豆油由转基因大豆提炼,菜籽油由转基因油菜籽提炼。”金龙鱼食用调和油成功的转基因品牌营销,说明转基因食品日益受到我国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然而,转基因食品在中长期可能存在潜在的健康和环境风险[1]。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日益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转基因食品又称基因修饰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GMF),以转基因生物为食物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2]。我国《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对转基因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品的定义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目前,转基因食品的种类主要包括转基因玉米、转基因水稻、转基因大豆、转基因西红柿、转基因土豆、转基因油菜、转基因小麦以及以其作为原料经过加工而得到的各种食品。转基因食品在节省生产成本、增加作物抵抗力、改良作物营养成分、解决粮食短缺等方面具有巨大优势,但由于受科学技术的局限,目前尚未有充分证据表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因此,对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现状和安全管理开展研究十分必要。 1 国内外转基因食品研究现状

国内外学者对转基因食品开展了大量研究。杨新莹[3]详细论述了转基因食品的分类和特点。相比于普通食品,转基因食品在增加产量、抵制病虫害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4],但由于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的不可预期性,需要对其进行有效安全管理。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政府管理是一个典型的“不确定性决策下的政府管理问题”[5]。由于科技发展水平、文化背景等的差异,不同国家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以及政府的安全管理措施也各有不同。美国转基因技术研发较早,民众较为开放,因此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普遍持乐观和支持的态度。政府在转基因食品的管理上也采用“可靠科学”的原则,采取“自愿标识制度”“自愿咨询程序”等较为宽松的管理政策。欧盟各国由于转基因食品研发较晚,民众对转基因食品持谨慎态度。政府在转基因食品管理上采用“预防在先”原则,采取“强制标签制度”“从农场到餐桌”的追溯系统等极为严格的监管方式[6-9]。消费者对转基因产品的认可度会直接影响转基因作物产业化进程以及政府的政策态度[10]。而不同国家、不同文化水平的消费者对于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又呈现较大差异性[11]。消费者年龄等个人特征、消费者的风险意识、转基因食品标识政策等显著地影响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和选择。冯良宣等[12]对我国6个城市1 170个消费者进行调查发现,目前我国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购买意愿较低,其中受教育程度、转基因食品信息来源、对转基因食品认知水平等是影响我国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购买意愿的主要因素。而黄季焜等[13]根据对我国东部5个省11个城市的实地调查数据发现,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接受程度和购买意愿较高,但对不同类型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存在较大差异。此外,学者们还从伦理的角度深入探究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并提出了诸如建立道德责任追踪制度、健全公平公正的利益分配制度等措施。

综上所述,有关转基因食品的文献较为丰富,但有关我国转基因食品发展现状和安全管理方面的文献则较为匮乏。本文试图对我国转基因食品发展现状、安全管理问题做详细梳理,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更好地开展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保证食品安全提供理论依据。

2 我国转基因食品发展现状

我国地大物博,农产品产量一直居世界前列。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快速进展,我国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人口总量不断增加,导致农产品满足国民消费方面面临巨大压力。而转基因食品可以很大程度缓解我国国内的农产品需求危机。近些年,我国政府较为重视转基因食品的生产和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政策的完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1 转基因食品消费量大,部分品种已进入商品化生产

我国对转基因食品的消费种类多,消费数量大。消费的主要转基因农产品包括大豆、棉花、油菜和玉米等,其中最主要的是转基因大豆。我国国内大豆年产量约为1 500万t,但我国每年大豆需求达到3 000万t,严重的供不应求导致我国对国际大豆市场高度依赖,每年必须从美国、阿根廷等转基因大豆种植大国进口大量转基因大豆。基于此,我国政府较为重视转基因作物的研究。2009年10月,我国农业部为2种转基因水稻和1种转基因玉米授予安全证书,这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批准主粮可进行转基因种植的国家。目前,我国共有100余个转基因农产品品种进行中间试验,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已位居世界前列。我国较为重视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推广。2009年12月,农业部批准了华恢1号和Bt汕优63 2种抗转基因水稻、1种BVLA430101转基因玉米的安全证书,2个产品分别限在湖北省和山东省生产应用,标志着我国成为第1个批准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的国家。此后,转基因甜椒、番茄和棉花也相继进入大规模商品化生产。

2.2 转基因生物立法工作有条不紊

从1992年卫生部颁布《新资源食品卫生管理办法》以来,我国在转基因生物立法方面一直做着各种尝试。我国的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不断向发达国家的标准化制度靠拢并取得了一定成绩。1996年农业部颁布《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该办法对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评价作出了详细说明;2001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该条例严格规定了转基因生物在科学试验、生产经营等环节应该注意的问题;2002年1月,农业部公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和《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3个配套文件,文件明确规定我国对转基因作物实行安全评价审批和标识申报制度;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了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在风险检测与评估、标签以及跟踪等方面应承担的责任,这为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我国在转基因食品立法方面的不断探索对更好地开展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2.3 转基因技术取得较大进展

转基因技术就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目的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达到改造生物的目的。我国对转基因食品的研究晚于欧美发达国家,但国家近些年较为重视转基因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从1986年启动“国家高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到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的“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的科学普及”,我国转基因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获得营养品质、抗旱、耐盐碱、耐热、养分高效利用等重要性状基因300余个,筛选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重要育种价值的功能基因46个。此外,国家较为重视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的研发,组学分析技术、光谱学分析技术发展迅速,以酶联免疫法(ELISA)和试纸条法等为基础的蛋白质检测和以PCR技术为核心的DNA检测得以广泛应用。研制高通量精准检测新技术30余项,开发了一批检测试剂盒和专用检测设备。这些成就为我国深入开展转基因技术开发,实现转基因食品产业化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