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 图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 1:04:0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人才培养模式。

(3)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评估机制。根据学科和行业发展要求,结合本专业特点,研究建立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探索建立学校、教学单位、行业部门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

(二)高职特色专业

1.专业规范的制定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符合人才培养要求的专业规范。依据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及国际通行的职业资格标准,针对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专业标准、技能标准和评价标准,使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相吻合。

建立社会需求调研和专业动态调整的长效机制,根据社会需求适时调整专业方向;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并完善学分制,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的教学组织模式;吸收企业参与教学质量评估,建立健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2.师资队伍建设

以“双师型”教师培养为重点,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与企业联合培养专业教师,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支持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兼职或阶段性任职;聘任(聘用)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提高持有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教师比例;鼓励教师提升学历层次、专业技术资格和技能等级,打造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

3.教学条件建设

以专业技能培养为核心,加快教学条件建设。大力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断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提高实习实训技术装备水平;改革、创新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建实境化、开放式、多功能的实践教学场所,积极探索“校中厂”、“厂中校”等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吸纳行业企业参与实训基地建设与人才技能培养;加强与企业在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等方面的合作,确保实习实训的教学效果和技能训练水平。

4.课程建设

以课程体系改革为抓手,推进优质课程建设。根据相关产业和领

域的新发展和新要求,加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与建设;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带动作用和课程网站的辅教辅学功能,提高教学效果;吸收行业和企业参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加快国际合作办学,大力引进国外优质课程资源,开展双语教学,将国际通行的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提高课程建设的水准;建设适应专业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优质课程群。

5.教学资源建设

以教学资源建设为依托,搭建专业教学服务平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系统设计、先进技术支撑、开放式管理、网络运行、持续更新的方式,整合、开发优质教学资源;通过建设开放的教学支持系统,搭建教学公共服务平台,为教师教学、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技术支撑和便利服务,带动相关专业领域的教学资源开发,推动专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6.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监督

以质量提升为目标,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在关注学生技能培养的同时,加强德育工作,突出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

专业核心课程和教学内容应覆盖相应职业资格要求,学生职业技能考核与社会职业资格接轨,职业技能竞赛与专业教学相结合,切实落实“双证书”制度,鼓励学生获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完善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的长效机制;逐步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行业社会参与的质量评价体系。

7.专业文化建设

以文化建设为支撑,保持专业特色的持久生命力。成熟的专业文化能引领专业发展,促进产学研结合,有利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专业建设服务。专业文化要结合地域文化、人文传统、产业经济、职业特点及学校自身的校园文化来建设。通过凝练专业办学思想、理念、精神来提升专业文化理念;通过模式、制度、组织创新来丰富专业文化感知;通过课程、师资、实训等教学基本建设和环境塑造来强化文化的物质表征。

8.社会服务

以产学研结合为切入点,拓展社会服务功能。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促进科研成果转化;面向区域开展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为企业职工和社会成员提供多样化的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