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行动开始》读书笔记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3 4:28:2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自序

我们时时刻都在做出自己的选择,选择没有对与错,只有利和弊,权衡利弊,看清当下,直视未来,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第一章 你之所以难以改变的原因

为什么人们不能依循自己的内心想法来管理自己呢? 人类天生就有惰性。总是用严格的戒律来约束自己,那人生岂不是会变得非常痛苦和乏味? 就算意志薄弱,采取行动就能成功。只要将注意力都集中在简单的行动上就好了。 戒除负面思考的习惯。一个一个地完成计划时,就会发现自己获得的也越来越多??

有所收获后,你讲进入良性循环,获得真正的自信。

第二章 戒除那些毁掉你人生的习惯

2.1 不要依赖“意志”的力量 意志靠不住,靠行动积累。

01.不断累积小而具体的行动,多么远大的目标都一定能够实现。 02.摆脱“认知偏差”。通过行动彻底摆脱无法控制自己的状态。 一个被“认知偏差”的臆想所束缚的人,在采取明确行动之前,很容易产生许多乱七八糟的想法。然后他就会因为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降低对自己的评价。 意识到自己不好思维习惯却不能跳脱的人,是因为我们用意志来改变思考,但这只能加重“认知偏差”。摆脱这种方法,只能靠行动。

使用“正念法”,进入正念状态,需要做一些可以恢复身体感觉的事(当你进入认知偏差时,身体刺激可以将你拉回现实,减轻心理上的不安)

2.2 事例1:被冲动的感情所控制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当一个人情绪激动时,也会对自己的愤怒感到不满,从而更加无法控制。但他们其实在期待什么来熄灭自己的怒火。

对于很容易冲动的人,应该先忍耐30秒,事情将会变得完全不同。 对策一:紧紧握住右手

暗示自己“不要冲动,保持冷静”。可以使你不至于情绪失控,回到现实中来。 对策二:数呼吸

缓缓地进行腹式呼吸10次。每次呼吸都数次数。清除头脑里的杂念。

2.3 事例2:逃避困难

事例是一个新入职,很多东西不会又不敢问,因为做不好被批评,心情更差,于是恶性循环,沉浸在负面情绪中无法恢复的妹纸。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面对现实时选择逃避的人,很难发现将来可能获得的利益。

逃避一时的困难,将来只会带给自己更大的麻烦。道理虽然很简单,很多人却仍然选择眼前的安逸。

必须停止多余的负面思考。

对策一:弹手腕上的皮筋——厌恶疗法? 高尔夫选手实用的减压方法。

易普症yips:因为精神上的问题影响正常发挥的情况。

一旦头脑中出现负面情绪,就用手指抓起皮筋弹一下,让思考回到现实。 对策二:转移皮筋或者夹子

当头脑中出现负面情绪的时候,将套在右手腕上的皮筋换到左手腕。

一天下来(或者一段时间下来),数一数左手腕上的皮筋数。意识到“我居然产生了这么多负面思维”。进而抛弃那些没有意义的负面思维。

2.4 事例3:随波逐流

事例都是不喜欢但是不能拒绝的人。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这其中存在非常严重的“认知偏差”——被“如果拒绝别人的话会被讨厌”“如果不听话后果会很严重”等与事实不符的想法所束缚。 但事实上,别人对你的关心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多。 对策一: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思考

想象一下你信赖或者尊敬的人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TA肯定会毫不犹豫地拒绝别人吧”。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对策二:听喜欢的音乐

听音乐——抛弃多余的思考。放松身心,可使你对发生的事做出冷静的判断,也能让你回到现实世界。

集中精神去听而不是一边做一边听。紧张的时候听舒缓的曲子,缺乏干劲的时候听节奏感强能鼓舞自己的曲子。调整自己的心态。

2.5 事例4:吸烟,暴饮暴食,酗酒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人类会沉迷于许多东西,“工作狂”就是连工作都有可能沉迷。 最明智的选择时一开始就不要参与。 不要以为这些情况与你无关,每个人的忍耐都是有限的。为了做好一件事而依赖于另一件事的情况会使问题变得更复杂。越是努力的人,越容易产生依赖于某种事物的想法。

对策一:改变环境

如果身边有诱惑你的东西,那就会忍不住碰。应该创造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就算想依赖那些东西也找不到他们。 对策二:选择耐力运动

重复同一动作的长时间运动。放空自己,重复同一动作,可以产生与冥想相似的效果,帮助调整心态。

2.6 事例5:改不了迟到的毛病 一个总是迟到的人??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有些词的威力很强,对人打击很大,比如{}“散漫”,“不懂得收拾”,etc. 自责的想法对改变事态没有任何帮助。 对策一:最初可以借助他人的力量

找一个人和你一起行动,以此来修正你的标准。比如我想提前30分钟,但是阿斯兰提前了40分钟,那我也提前40分钟吧?? 对策二:用(手机)提示来恢复意识

01 对要做的事进行管理,输入日期和时间

02 设定一天之内定时响起提示音,将你的意识拉回现实——“我现在做的是真正应该做的事情吗?”

第三章 小心你深信不疑的陷阱 第四章 从小习惯开始

4.5 开始与坚持是不同的行动

开始与坚持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行为。两者并不相关,也不一定共存。

无法取得理想结果的原因只有两点:1)不知道怎么做 2)不知道怎么坚持 4.6 开始的目标是“马上取得结果” 开始的关键在于

1)降低行动难度 2)制造好的环境 3)得到好的结果(如果做这件事本身得不到好的结果,就创造奖励)

4.7 只要能获得“成就感”,人们就会更主动地采取行动 可以给自己一些小奖励,比如金钱上的奖励。 只要取得结果,就能得到成就感。 4.8 养成“不做就不舒服”的习惯

有一个商务人士,因为无法掌控晚上的时间,就把学习时间安排在每天早上5-6点,每天学习一小时。

不做不舒服斯基——就像刷牙。 4.9 人类任何时候都可以改变

改变并不意味着否定现在的自己,而是让现在的自己得到成长。 4.10 新行动“从三开始”

改变要循序渐进,像刷牙一样养成习惯。一下做很多事肯定做不好。 不要只依靠自己的少数优点——不要在某方面过度努力。

培养新的行动习惯时,最多不要超过三个。掌握了三个新的习惯,再做接下来的事。

每周只运动三次——?

有些不用三的数量计算的工作:感觉工作量不是太大就可以了。

从完成的一件件小事中,体会到成就感,感觉到快乐和自信,更容易开始下一次结果。

4.11 让每天的压力“可视化”

4.12 “行动列表”在自我管理中非常有效 4.13 使用“方便的记录工具”

工具:evernote, ilifelogger, study plus

4.14 利用“生活的记录本”感受“自己的能力”

每天记录今天发生的三件开心的事。只记让人开心的好事。专门搞一个笔记本。 每天都是发生了三件开心的事的一天。 多微小的事都无所谓,重点是开心。

4.15 用“感谢卡”消除人际关系上的压力 4.16 利用“实况转播”让意识回到现实 4.17 化整为零 4.18 不要走极端

4.19 通过积累的成果来进行评价

评价行动结果时,不要看总体,要看比如“我做到了六成”

也不要只看一时的成果,要看一定时期内累积的成果。上个月30份合同,这个月18份,不应该立刻觉得业绩下滑,应该看两个月一共48份。

不是成长速度变慢了(有边际效益降低啊),而是总体的我成长了。

第五章 避开陷阱

5.1 扔掉“为了将来而忍耐”的想法

不是说不考虑将来,而是不能单纯地忍耐,对将来要有具体的目标。 要充实地度过现在的每一天,因为将来是由无数个今天的累积。 5.2 不要因为“无谓的想象”给自己增加压力 发生事情——个人认知(主要因素)——产生压力

认知偏差时,无所谓的小事也能产生多余的负面情绪和压力。即使积极的人,疲惫的时候也会焦虑不安,产生和平时认知不同的消极情绪。 “是不是被人讨厌”——人类的臆想会不断地创造负面信息,导致人们难以分清现实和臆想。

正确认识眼前所发生的事——正念法 5.3 养成“冥想”的习惯

完全集中在现在和现实上,排除过去和未来的干扰。 进入正念状态——冥想。 成功者并非没有抑郁和烦恼,而是承受着普通人难以想象的压力,但他们从不逃避自己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自己的烦恼。 5.4 逃避压力只会造成更大的压力

人们被迫接收远超所需的信息,导致所有人都变得不想自己。(?) 消除压力最重要的是面对自我,正视现实,采取行动。 5.5 如何战胜眼前的诱惑

眼前的诱惑能带给我们暂时的放松和满足感。

将注意力集中在实现长期目标的益处上,写在纸上,反复阅读。 5.6 认清你该做的事 两种人们想做的事 1)明知道该做什么而做不到 2)明知道不该做但停不下来 将需要增加的不足行为和应该减少的过剩行为,统称为目标行为;眼前的诱惑则被称为竞争行为

增加目标行为,减少竞争行为 5.7 用ABC模型作为行动的原则

找张纸将整个行动的过程ABC都写出来,C要写出结果的好坏——这样就可以客观地观察自己的行为

过剩行为:消除A(不买零食,把手机藏起来);替代C(把咖啡换成红牛;刷手机换成深呼吸);关注不做B带来的好结果(瘦;健康;效率高)

需要增加的行为:增加A(买跑步装备;和阿斯兰一起跑步;桌上摆英语书),创造好的C(锻炼一周买裤子) 5.8 不要把目标定得太高

想要改变已经养成的行为习惯需要漫长的时间,所以急躁是大忌。一点一点地坚持才能改变行动。 5.9 行动都是可以量化的

用明确的数值表现出来,才能有清晰的理解(比如一周慰问anny三次;表现热情的方式是大声打招呼) 用数值才能客观检视

5.10 面对失败时的三种心态

人生在世总会遇到挫折。遇到挫折时,就分析原因,写出来。

不要冲动,保持理性。不要主观,保持客观。不要抽象,保持具体。 5.11 如何成为一名能够应对突发事件的人

不要冲动,保持理性(情绪)。不要主观,保持客观(事实无法改变)。不要抽象,保持具体(寻找可以采取的对策)。 5.12 只要调整好心态就可以应对突发事件 案例是设计师无法跟客户好好交流orz??

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容易产生恐慌的人,容易有自己承担一切责任的倾向。

只要从当事人视角转换到第三者视角,就能够调整心态,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 5.13 “应该做”和“想要做”

承认“不愿做某件事情”也非常重要。如果对自己的人生感到不满,是因为没有采取让自己满意的行动。

如果是为了迎合世俗价值观而应该做的事,那么请趁早抛弃这种想法。(??) 你真正想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5.14 整理感情,简单行动

只要将思考简单化,压力自然而然就会减轻。

只有人类会出现“身体在这里,心在别处”的状况。如果常态化,就会产生很多问题。动物却能朝着“本能和当下的目标”努力。

坐禅,散步,闭上眼睛——整理自己的感情,从认知偏差中回到现实。 每天睡觉前用5分钟整理感情,可以减轻压力。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