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说教学中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4 21:01:0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如何在小说教学中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作者:李瑞英

来源:《教师·下》2010年第07期

摘要:本文就高中阶段小说单元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提高小说鉴赏能力这一问题,谈了个人的看法及做法。作者主要从提高课堂效率、讲授阅读方法及组织鉴赏活动等三个方面分别做了重点阐述,用一些教学实例论证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小说鉴赏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小说教学;鉴赏能力;教学目标;阅读方法;鉴赏活动

小说教学相比较诗歌教学、散文教学而言,似乎是个轻松的话题,学生不用教师引导便能读下去,读后对主要人物、主要情节也能略说一些,但你若追问:“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究竟是怎么被逼上梁山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或者深究:“‘街亭之过’是诸葛亮之过,还是马谡之过?谁的过失更大?”学生就往往说不清楚了。俗话说得好,“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要想使学生由“外行”变成“内行”,不仅爱“看热闹”,更会“看门道”,就要教会他们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培养正确的鉴赏能力。

小说是语言的艺术,阅读小说就要深入语言,只有通过品味语言,推敲语言,涵泳语言,才能进入深层阅读。只有借助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提高鉴赏能力,培养出良好的思维品质。 为此,小说教学中就应在提高课堂效率、讲授阅读方法及组织鉴赏活动三个方面做精心的设计,力求在学习语言、语言训练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我认为在提高课堂效率方面,一要明确语言教学目标,二要合理取舍课文内容;在讲授方法方面,一要多设疑点,从细从微,二要多方联系,巧用对比;在组织鉴赏活动方面应形式多样,饶有情趣。下面分别阐述: 一、明确语言教学目标

现代课堂提倡从知识、技能和情感等方面综合考虑教学目标。结合小说体裁特点,突出品味语言这一教学重点的同时,难度设置上应考虑到高中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适当降低难度。

为突出“双基”教学,打好语言基础,教学目标应单纯、精要、突出重点,力争在一两节课时内完成教学目标,训练一种能力,落实一个知识点。所以目标设立一定要切合实际,不可贪多、求高。

例如,以“诗化小说”著称的孙犁的小说《荷花淀》,学生之所以爱读就在于抒情而优美的语言,尤其表现在家乡生活的景物描写,以及家乡青年们克服困难、积极走上抗战第一线的过程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展开的人物对话,语言极有特点,围绕这两个重点,组织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语言训练中细加品味体会。

教学目标可定为:①品味语言,体会景物描写之美和人物对话之美;②学习几种阅读方法:朗读法、情境法、删改法、比较法等。

再如巴尔扎克的《守财奴》中的葛朗台这一艺术典型,被称为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之一,整篇小说对这一人物进行了精雕细刻的描写,其中多处精湛的细节描写无不令人拍案叫绝。可指导学生围绕这一重点展开品味语言的训练。教学目标定为:①体会生动逼真的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②学习几种阅读方法:删改法、比较法、连线法等。

明确了语言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内容就能删繁就简,直击核心问题,教学环节也就洗练简洁,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语言训练中明白,语言是语文学习的根本,品味语言是阅读小说的入门之径。

二、合理取舍课文内容

选入高中教材的现当代小说或名著节选,一般都篇幅长、容量大,可讲的知识点多,需讲的内容多。鉴于课时有限,只能采取“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的态度,课堂上应围绕着小说的主题、情节或人物等艺术特色的一个方面,进行“重锤敲打”,深入研读。

大凡经典作品,其内涵都具有多义性,并非“从一而终”“定于一尊”。有经验的教师往往能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根据需求,有针对性地选取角度解读课文,挖掘出经典作品在新时代的艺术价值。

例如,鲁迅创作于1924年的小说《祝福》是一篇饱蘸泪水、主题深刻的社会问题小说,而今天一些学生看完却无动于衷,认为压迫劳动妇女的旧社会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几乎看不到这样悲惨的妇女了,小说的主题与当今时代相差太远,未免陈旧了。真是这样吗?教学时我们直取核心,将学习的主要问题定为:导致祥林嫂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指导学生由小说中“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这句话引入,按人物命运的进展找到一些相关事件,如丧夫失子,受鲁四老爷歧视辱骂,鲁镇人们的嘲笑、厌弃,柳妈迷信的恐吓,在饥寒交迫中死去。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分析出,导致祥林嫂生活日益困苦的原因,是她每日遭受的歧视、嘲笑以至厌弃,她只能在迷信中寻找精神安慰,最终在“鬼神”的恐吓中痛苦而死,封建礼教和伦理道德摧毁了这位原本健壮、善良、勤劳、极能吃苦并有反抗精神的祥林嫂。最终使学生认识到害死祥林嫂的不是鲁四老爷,不是柳妈,而是根植于人们头脑中的吃人的封建礼教,是社会环境的冷漠。

而今天封建思想的糟粕依然残存,人与人的关系冷漠依然存在,如何尊重人权,关心自尊心受过伤害的人,关心社会弱势群体,不正是当今社会应重视的问题吗?从这个角度看,小说的时代意义不是依然很强吗?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抓住学生阅读中反映出的问题,结合小说某方面的艺术特点,作集中探究,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培养良好的鉴赏品质和鉴赏习惯,起到切实有效的作用。

此外,经典小说总有其独到的艺术特色,组织学生集中鉴赏,深入领会其艺术魅力,既能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又能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例如莫泊桑的小说《项链》的结尾艺术,人称“欧·亨利式”的结尾,在小说叙事艺术中,极有欣赏价值。梳理情节之后,可以用“如果项链没有丢掉,或者丢了以后立刻得知项链是假的,玛蒂尔德的结局将会怎样?”的假设方法,让学生推测结局,或者让学生续写女主人公玛蒂尔德得知项链是假的以后,会有怎样的命运走向。

学生参与了创造性鉴赏活动后,便可从中领会小说结尾处情节戛然而止,而想象由此生发无穷的艺术魅力。

为了扩大鉴赏视野,还可选用《麦琪的礼物》或《警察与赞美诗》的结尾进行内容、情节、表现手法的比较,发现其异同,自己参悟这种结尾的妙处。

实践证明学生更乐意参加改编或续写小说的创造性的鉴赏活动,既培养了学生合情合理地推测、想象事物的能力,又让他们感受到创造性阅读的乐趣。 三、多设疑点,从细从微

我认为学生阅读之所以肤浅不深入,主要原因还是不会品味语言、涵泳语句、探究语句间关系。所以要提高学生鉴赏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勇于质疑的意识,善于质疑的能力。让学生懂得从质疑入手,从细微处质疑发问,这是阅读小说的入门之径。 1.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的支撑点

引导学生在细节处质疑推敲,往往对人物内心有深入全面的透视。阅读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其中当陈奂生因生病被安排进县招待所,一觉醒来被房间内高档家具设施吓了一跳,决定立刻走时,这样描写:他“随即悄悄起身,悄悄穿好了衣服,不敢弄出一点声音来,好像做了偷儿,被人发现就会抓去似的。他下了床,把鞋子拎在手里,光着脚跑出去;又眷顾着两张沙发大皮椅,走近去摸一摸,轻轻的捺了捺,知道里边有弹簧,却不敢坐,怕压瘪了弹不饱。然后才真的悄悄开门,走出去了”。

学生觉得他这番举动真可笑,意外住进县招待所,这么好的环境不知享受,竟然“拎”着鞋,“光着脚跑出去”,多愚蠢。那么他为什么害怕弄脏这里?为什么感觉“好像做了偷儿”?“光着脚跑出去”,他害怕什么?单是表现他怕花钱吗?“眷顾”一词怎么传神地揭示这个“漏斗户”主的心态?“摸一摸”“捺了捺”的动作,单是好奇吗?为什么不写成“坐一坐”“压了压”呢?在细节处反复琢磨,揣摩人物瞬间微妙多变的心态,从中窥视出陈奂生自视卑微、思想狭隘的人物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