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题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公开课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1 7:42:1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课题: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学习目标】

1.通过计算、观察,理解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确定法则.

2.会运用符号确定法则和乘法运算律,熟练进行多个有理数相乘的计算. 3.初步培养学生的化归意识和观察、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学习难点】 多个有理数的乘法.

行为提示:点燃激情,引发学生思考本节课学什么.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看书,自学时对于书中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探究,书写答案. 教会学生落实重点.

一般步骤:

1.先看题目中是否含有因数0,若其中有一个因数为0,那么积等于0;

2.如果因数都不为0,则先根据负因数的个数确定积的符号,除确定符号外,如果因数中有带分数或小数,还要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把小数全部化成分数.

方法指导:利用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进行计算时,关键是根据算式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

这样才能保证计算做到又快又对.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旧知回顾:

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知识模块一 多个有理数的乘法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31,完成下面的内容:

观察P31“思考”的式子,想一想: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归纳:1.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

2.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一个因数为0,那么积等于0. 【合作探究】

计算:(1)(-5)×8×(-7)×(-0.25); 解:原式=-5×8×7×0.25=-70; ?5?83?2?

(2)(-1)×?-?×××?-?×0×1.

?4?152?3?解:原式=0.

知识模块二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32~P33,完成下面的内容: 1.探究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1)计算:5×(-7)=-35,(-7)×5=-35,则5×(-7)=(-7)×5. 再换几个例子试一试看有什么样的结果?

归纳:有理数乘法的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用式子表示为a×b=b×a.

(2)计算:[8×(-5)]×4=-160,8×[(-5)×4]=-160, 则[8×(-5)]×4=8×[(-5)×4]. 再换几个例子试一试看有什么样的结果?

归纳:有理数乘法的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用式子表示为(ab)c=a(bc).

(3)计算:4×[(-8)+3]=-20,4×(-8)+4×3=-20, 则4×[(-8)+3]=4×(-8)+4×3. 再换几个例子试一试看有什么样的结果?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怎么交流.先对学,再群学.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分析答案,提出疑惑,共同解决(可按结对子学—帮扶学—组内群学来开展).在群学后期教师可有意安排每组展示问题,并给学生板书题目和组内演练的时间.

归纳:有理数乘法的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用式子表示为a(b+c)=ab+ac;

2.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的运用. 【合作探究】

?6??2??6??17?

(1)(-85)×(-25)×(-4); (2)?-?×?-?+?-?×?+?.

?5??3??5??3?6?217?

解:原式=-85×(25×4) 解:原式=-×?-+?

5?33?

615

=-85×100=-8500; =-×=-6.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53

【交流预展】

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