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车国内外研究现状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10:05:2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智能车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外研究现状 ............................................................................................................................... 1 2 国内研究现状 ............................................................................................................................... 1

智能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必将会得到人们的认可,今后智能车也会像手机那样普及,但是智能车的研究仍需要发展,国内外都对智能车非常重视。

1 国外研究现状

1)欧洲开发基金资助进行驾驶员监测、道路环境的感知、视觉增强、前车距离控制以及传感器融合方面的研究。同时, 欧洲的一些国家正试验将智能速度适应作为提高车辆安全性的手段, 其构想是通过路边标志信息或卫星定位信息以及车载数字地图进行车辆导航, 并自动控制车辆的速度。实验结果表明, 采用该系统, 能够使交通事故减少20% 。

2)目前在日本, 夜视和后视报警系统已应用在某些汽车上,三菱公司和尼桑公司已发布其近期可使用的防撞设备, 前方防撞和车道偏离有望在1 ~2 年内实现。本田公司、尼桑公司和丰田公司也各自在先进安全性车辆计划中发展行车安全电子系统, 它们包括: 车道定位系统、前车距离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障碍物报警系统、驾驶员打盹报警系统和夜间行人报警系统等。日本智能公路计划中, 提出车辆上采用诸如: 车道保持、十字路口防撞、行人避让和车距保持等技术。到2015 年将在日本全国范围内实施计划。

2 国内研究现状

1)国内在智能车系统方面,及对这些高新技术在路面交通上的使用已经有了一定的技术基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对这方面的开发研究工作,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国家科技攻关专题“智能公路技术跟踪”,国家863课题“智能道路系统信息结构及环境感知与重构技术研究”、“基于车路协调的道路智能标识与感知技术研究”、“基于泛在网络技术的道路设施及灾害信息采集和融合”,交通部西部科技项目“新型公路磁引导安全辅助系统开发及示范应用”。另外,中心

还承担了《智能运输系统自适应巡航引导系统性能要求与检测方法》和《智能运输系统车道偏离报警系统性能要求与检测方法》两项行业标准。

首先确定车辆所在的位置,判断车辆前方的道路状态和车辆行驶状态,然后再利用技术手段,保障车辆按照道路标线安全行驶。这其中的基础和关键就是确定车辆和道路的状态,并实时采集到车辆前方道路的信息。汽车行驶在路面上,采集到的信息越多,对于车辆行驶的安全就越有利。车辆的机器视觉是我国研究的领域之一。在车辆上安装摄像设备,融合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以及计算机视觉等多项技术,实时为驾驶员提供可靠的信息。这其中,研究者突破传统运用图像处理技术检测视频图像中目标的局限,将统计学习理论与模式识别理论相结合,采用大量图像样本作离线训练,提取视频图像中交通标志的颜色、形状、运动等混合特征,从而缩短检测时间,就像人的眼睛一样,做到交通标志的实时快速检测。技术人员在电子地图上提前标注道路沿线的各项信息,如限速区域、急弯地段以及大桥、隧道、事故易发地段。在车辆行驶时,利用车载GPS将车辆位置信息和电子地图相匹配,用以提前告诉驾驶员前方道路情况。在此基础上,国家ITS中心的技术人员还在道路沿线的交通标识上装上无线电发射装置,利用专用短程通信(DSRC)等技术,通过车路通信,将标识信息提前发送给车辆驾驶员,实现提前预警。国家ITS中心这些工作的最终目标就是通过智能车路技术,为驾驶员提供与道路环境相适应的安全信息服务,包括沿途道路线形、交通状况、天气情况变化而动态调整的安全限速建议和超速预警、危险路段以及事故多发路段提示预警等服务。

目前我国智能车系统(Intelligent Highway System)的应用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智能车系统的全面实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正努力推进我国智能公路系统研究应用向纵深发展,并以交通运输部试验场环境条件为依托,逐步搭建完善我国目前唯一的智能车实体试验系统。同时,在科研和具体应用中,综合应用上述几种技术,最终将摸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智能车发展方向。

2)近几年,中国的汽车影音电子经过了音频时代、影音时代和导航时代的蜕变,逐渐进入“开发疲惫期”,与此同时,相较以往更加激烈残酷的市场竞争,以及来自洋零部件供应商的不断冲击,也给中国的民族汽车电子零部件供应商带来了更为严峻的考验。在导航影音时代之后,续写出一个“智能时代”。而纵观全球

汽车工业链,对车载电子的开发,是目前我国汽车产业最有望与国际水平看齐的突破口,在与洋零部件供应商进行对决的过程中,运用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无疑将给洋零部件供应商带来不小的冲击,掀起一轮行业洗牌和技术换代风潮,进而推动民族汽车电子工业开发水平实现大步迈进!

3)当前,大量智能辅助系统的应用,把基础驾驶操作交给了汽车。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倒车雷达、定速巡航、电子导航等,高档豪华车中有防抱死制动、牵引力控制、车轮选择性电子制动力分配、动态稳定控制等行车稳定系统,这些配备的出现,让驾车变得更加简约。据悉,宝马、奔驰及丰田的研究计划中驾驶者可遥控的自动停车入库、停车导航系统、专门应对堵车状况的加强型自动巡航系统、在偏离车道时会发出提示的警报系统等配备将进入实际运用。

4)我国的相关研究也已展开。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是国内最早成立的主要从事智能汽车及智能交通的研究单位之一, 在汽车导航、主动避撞、车载微机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上海市“智能汽车车内自主导行系统”的一种样车, 2000年7 月19 日通过市科委鉴定, 它标志着上海智能交通系统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国防科大成功试验了第四代无人驾驶汽车,它的最高时速达到了75. 6 公里, 创国内最高纪录。西北工业大学、吉林交通大学、重庆大学等都在展开相关研究。这一新兴学科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学者加入到智能车相关技术开发研究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