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0:26:5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张琛
教材分析
《包公审驴》是单元主体课文之一,它讲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断案故事,整个故事以毛驴为线索,主要讲了王五的好毛驴在市镇被人偷换成了一头瘦驴后,气愤地到官府报了案。包公运用智慧,从毛驴身上找到突破口,巧妙地破了案。全文可以概括为“换驴--审驴--得驴”三个部分,赞扬了包公办案足智多谋、出神入化。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受电视剧的影响,对包公的神奇断案故事都有不同程度的知晓。课文故事性很强,学生阅读兴趣很容易调动起来,且易读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指导学生合作编演课本剧,进行与文本的对话和对故事的再创造。 教学目标
1.自学课文的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惊慌失措”、“懊恼”、“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的意思。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概括故事内容和列小标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描写包公语言、动作、表情的词句体会包公办案的深思熟虑和足智多谋。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编排课本剧,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包公的资料。
2.教师准备课件,检测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一、导入新课 1.片段欣赏
说说片段中的主人公是谁?你了解他是怎样一个人?
包拯是我国宋代有一个着名的清官,庐州人,执法严明,善于断案。由于包公一生为官正直无私,百姓称他为包青天,包老爷,士大夫们则尊为包公。 (教师板书:包公)
2.今天我们要读的故事就发生在包公身上,还与驴有关。(教师板书:审)学生齐读课题。
3.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包公为什么要审驴?驴子不会说话,他怎样审驴的?)那好,我们就带着问题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解决疑难。
1.学生带着问题在预习的基础上,自由读课文。 2、小组内学习词语。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4.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概括,教师指导。)
5.看来“驴”在这个故事中是不可缺少的哦!那你能不能给课文分段,看看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写的?
6、小组内讨论,交流。 7、学生汇报结果。
教师板书:(驴被换,告驴;审驴;找到驴。) 三、品读课文 1.引读故事的起因。
(1)包公为什么要审驴?课文哪几段写了?
(2)学生自由读课文一、二自然段,划出描写毛驴的句子,仔细读一读,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3)学生交流回答。教师出示句子,对比朗读:(课件出示句子)
王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他不但把这头驴喂得毛色发亮,还亲手给毛驴做了一个漂亮辔头。
驴还拴在树上,驴背上鞍子还是那个鞍子,套在驴嘴上的辔头也是自己亲手做的那个漂亮的辔头,可是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
(4)顺势引导、朗读:想想王五面对两头毛驴时是什么心情?指名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句子。 (5)过渡:就这样,王五带着满腔愤怒和希望来到了包大人面前。面对着这样一位特殊的被告,包公如何审案的呢? 2.细读故事经过。
(1)带着问题小组合作朗读课文3~9自然段。说说你读懂的句子或提出你的问题,小组交流。
(2)小组合作学习课文。
(3)小组汇报共同学习读懂的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要的句子指导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
“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包公能快速找到办案的方法,很聪明。)
“不要给它吃,不要给他喝,把它严严实实关上三天!到时我再来审它!”“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用劲打!”包公十分熟悉驴的本性,他的足智多谋来源于他渊博的知识。)
“现在把它放了,随它爱上哪就上哪。”(说明包公知道毛驴会逃回自己的家,心里很有把握抓到偷换毛驴的贼。)
(4)问题解答场:学生提出疑问,师生共同思考解答。
(5)读了这部分课文,包公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教师板书:足智多谋)
(6)包公审驴的过程让人疑团重重,也让人不由自主的为包公喝彩。咱们把它排成课本剧,再现当时的情景,怎么样?
(7)提出要求:小组合作排演课本剧,注意角色的分配和合作;每个同学要投入角色,联系故事情节,体会角色说话时的神态、动作和心情;角色的语言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适当改动。
(8)生排练、表演,师生共同评议。 3.齐读故事结果。
(1)过渡;瘦驴在包公的审讯下飞奔出了公堂。它跑到哪里去了?偷换毛驴的贼被捉住了吗?
(2)生齐读课文第10、11自然段。 四、深化主题
(课件出示开启心灵的钥匙)指导学生讨论解决。
想一想,这个故事里都有谁使用了计谋?结果如何?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包公使用了计谋,巧妙的抓住了小偷。小偷也使用了计谋,他将驴偷偷调换,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让自己逃脱罪责,但这样的计谋是害人害己。王五也使用了计谋,他的计策是正当的。) 四、课件出示作业超市 搜集有关包公的智谋故事
教学反思:《包公审驴》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课文,通俗易懂。在备课时,我就不想把过多的时间放在分析课文上,而是用更多时间去琢磨这节课我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1.激发学生质疑,以课题为切入点,让学生产生疑问,有想读的欲望。我用“为什么审驴”“怎样审驴”“结果如何” 这三个问题串联整堂课。
2.我采用半扶半放的教学法,引领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脉络,并列出小标题;指导精读重点部分,学生获得阅读感受与体验,实现个性化阅读,深入读的愿望被调动。
3.指导学生会读。首先是让学生自读自悟,给学生充分自主探究的时间与空间,突出重点内容,教师做画龙点睛的指导,学生在自学与老师指导的过程中查漏补缺。其次,精读与粗读相结合,通过抓住主要问题,结合课文的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内容,学法得当,阅读方法进一步得到巩固。
二、存在问题
1、本节课,我为了有个完整的故事情境,导致学生朗读课文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及时纠正,重点部分没有落到实处。
2、时间安排不合理,前紧后松。在审驴部分有点仓促。 3、小组合作流于形式,效果不明显。
2015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