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学校突发饮用水污染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2 18:43:4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 )学校突发饮用水污染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为了提高学校预防和控制突发饮用水污染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学校饮用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突发饮用水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发生在学校饮用水污染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饮用水污染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饮用水污染卫生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

二、具体措施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饮用水污染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饮用水的日常监测,做好每年两次水处理设备的检测和检修,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饮用水污染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成立学校突发饮用水污染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饮用水污染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组织管理

学校饮用水污染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成员及分工 组 长 校长:负责应急处理的指挥协调。 副组长 分管副校长(总务主任):负责污染情况的报告及应急措施落实。

组 员 ( ):负责污染情况的报告和饮用水的切换。

( ):负责季节性、突发性传染病的预防,并配合做好突发性水污染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

1.报告制度

学校水源一旦受到污染,由( )及时向领导小组负责人汇报。同时负责人即时向县教育局、县卫生监所、县疾控中心报告。

2.现场保护和水源处理

保护好水源现场,请卫生监督部门及时提取水样。将污染水源彻底放尽,停止饮用。 3.指挥协调

应急预案领导小组成员要各施其职,各负其责,指挥全校师生员工作好学校水源污染的应急处理工作。

四、突发事件预防

1.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学校应经常对食堂、教学环境与饮用水卫生进行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2.增加学校卫生投入,切实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

3.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学校卫生规范化管理。加强学校生活饮用水的管理,防止因水污染造成疾病传播。 4.加强饮用水卫生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防疫抗病能力。

①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落实好健康教育课,普及饮用水卫生知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