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6 2:02:1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以展览为工作主体 充分发挥纪念馆的社会效益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展览工作的十年
李爱华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历程。这是纪念馆打下坚实基础并走向辉煌的十年,是在亿万人民心中播撒周邓精神的十年,是爱国主义示范教育基地蓬勃发展的十年。十年来,伴随着纪念馆前进的历史脚步,我参与了纪念馆的全部展览工作,见证了展览工作一路走来的喜悦和辛劳,进一步体会了现代纪念馆职能的变革和拓展,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博物馆文化洗礼。
作为一名有着较长博物馆工作经历的实际工作者,应当说,我对展览工作并不陌生。10年前,在为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开幕典礼的火爆场面、开馆之初基本陈列场场爆满的情景所激动的同时,也十分清楚这种火爆场面不可能永远维持。然而,开馆当年没有到年底就由车水马龙到门可罗雀的寂旷的情景,还是让我始料不及,也使我陷入难以自拔地思考,我隐隐感到:我们的纪念馆似乎还缺点什么。
建馆9个多月之后,我们迎来了《刘少奇同志光辉业绩展》。这个展览的成功举办,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也是我们博物馆在办馆理念上的一次飞跃。
1998年12月适逢刘少奇同志百年诞辰,市委宣传部决定在天津和国家文化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联合主办《刘少奇同志光辉业绩展》。并确定周邓纪念馆为承办单位。当时我馆的客观条件是:一至三楼的5个展厅都有基本陈列,分别为一楼的瞻仰厅和生平陈列厅;二楼的竹刻楹联厅、书画艺术厅;三楼是情怀厅。当时纪念馆并没有临时展厅,不适宜举办临时性展览。在馆长李孔椿同志的决策和大力支持下,我们克服困难、创造条件,仅用了5天的时间就在二楼展厅完成了撤展、布展任务,展览如期隆重开幕。
《刘少奇同志光辉业绩展》的成功举办,让我馆再次成为公众和媒体的焦点。通过这次展览我们深深体会到:临时展览是纪念馆不可或缺的工作手段,只有不断推出内容不同、风格各异的展览,使之与基本陈列互相匹配、相辅相成,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的需求,保障人民群众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加大众文化活动的基本文化权益。对于博物馆自身而言,展览又是撬动整个博物馆工作的一个杠杆,有利于发挥本馆潜力,增强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供给能力,创新服务方式和服务运行机制。
从1998年12月5日我馆第一个临时展览的举办开始,到2006年初纪念馆全面维修工程启动之日止,7年时间内我们共举办各类展览43个。这43个展览主题广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对于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打造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这个全国知名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品牌,扩大社会影响发挥了很大作用。在建馆十周年到来之际,本文仅就纪念馆在策划、组织、实施陈列展览中的认识、思考与实践作一总结、探讨。
一、 唱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旋律,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博物馆不仅是保护、研究、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培育民族精神的场所,也是对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作为伟人革命纪念馆,是博物馆的类型之一,它不仅具有一般博物馆的基本功能和共性,而且作为伟人类革命纪念馆,也有其特殊性。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的政治性、群众性更强,思想教育功能更突出。
正因为如此,在策划每一个展览时,我们始终不忘自己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坚持方向性、主导性和主体性,始终唱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旋律;同时努力探索群众性、开放性和观赏性,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我馆曾举办过的43个展览始终贯穿着这一指导思
1
想,保证了展览的社会效益。
43个展览的内容大致可划分为五种类型:
1.为纪念在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程中立下丰功伟绩的领袖人物诞辰纪念日而举办的纪念展览。如:《毛泽东与天津——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展览》、《刘少奇光辉业绩展》、《警卫秘书眼中的邓小平——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摄影展》、《二十世纪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纪念邓颖超诞辰100周年展览》等4个展览。这类展览往往是市里的重点项目。
2.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大事件举办的纪念展览。如为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举办的《周恩来邓颖超与五四爱国运动》,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而举办的《中华魂——中国共产党革命英烈事迹展》,为纪念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爆发70周年而举办的《反思·启示·警惕——纪念“九·一八”事变70周年展览》和《周恩来与万隆会议——纪念万隆亚非会议召开50周年展览》等。
3.为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围绕中央和天津市委宣传工作的重点、要点而举办的专题性展览。如:为迎接澳门回归祖国,宣传澳门历史、地理、风貌的《迎接澳门回归祖国图片展》,为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而举办的《继往开来的世纪伟业——从一大到十六大展览》和《党风楷模周恩来展览》,为宣传党的对台方针政策而举办的《祖国统一共同心愿——台湾问题图片展》,为配合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修改宪法工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学习和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知》而举办的《图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展览》,还有《团结、和谐、发展——天津市统一战线构建和谐社会书画作品展》、《今天与昨天——天津城市风貌图片展》等等。这类展览在各类展览中占了很大的比重。
以上三个类型的展览,有些展项与我馆的专题馆性质关系密切,而一些展题又与我馆的性质距离较远。我们从展览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在当今社会条件下,伟人类纪念馆不能也不应固守在伟人的范畴内不放,应当在本馆伟人纪念职能的基础上,积极拓宽外延,扩大展览视野,这样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增强社会影响,扩大社会效益。实践证明,我们的这种作法是对的,对于新形势下搞活伟人类纪念馆是一个很好的探索。
4.围绕研究工作的主业展现文物征集与研究成果,在每年周恩来总理诞辰或逝世纪念日推出的文物专题展览。我们的文物专题展览,不是单纯展示文物,而是通过挖掘文物主题引导人们在欣赏文物中感悟其思想内涵。如:1999年的《西花厅周恩来邓颖超珍藏书画展》、2000年的《周恩来旅日肖像画特展》、2001年的《建馆三周年新征集文物特展》等。从建馆的第二年起我们每年至少推出一个此类展览。
我们觉得,这类展览对于盘活馆藏文物,扩大文物的社会影响,吸引社会捐赠,开拓文物来源,不失一个明智而有益之举。
5.配合黄金周人们旅游、休闲、度假的需要而举办的展览。休闲文化的方兴未艾,和谐文化的倡导,给博物馆特别是伟人类纪念馆出了新的课题。我们在大力加强红色旅游宣传教育的同时,进一步挖掘潜力,引进展览资源,借“鸡”下蛋。这类展览大都是我们引进的,其展品都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在策划选题时,我们不单纯追求艺术性和文物观赏性,而是寓教于乐,让人们在享受艺术大餐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如2000年我们从国家博物馆引进的《友谊之光——国家博物馆珍藏各国礼品展》,该展览已经在其他几个省市展出。我们没有像其他馆那样引进来后,简单的在展柜中摆一摆,而是按照文物专题展的模式,把文物分组,组成单元,配以单元说明和相关的照片进行展示。再如我们赋予2001年《天津市九馆文物联展》“中华百年看天津”的主题。2002年在举办的《田家英收藏清代学者书法墨迹展》中,通过对田家英这位优秀共产党员的介绍,以及对其藏品的思想性的挖掘来体现我们举办此展览的主题。
二、增强服务意识,把社会需要、公众需要放在首位。
了解社会需要,关注社会热点,是对博物馆与时俱进的客观要求,也是博物馆应该承担
2
的一份责任,而了解和关注的最终目的是服务,是为了制作出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公众需求的“适销对路”的展览精品。而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不断增强服务意识。从我馆展览的几种形式上就特别能够说明这一点。
我们的展览形式有五种:
1.阵地临时展览。这种展览是我们展览的主体,在43个临时展览中,有40个都在我馆举办过。这些展览项目的策划产生的基础无一不是来自社会的需要。
如1999年8月举办的《迎接澳门回归祖国图片展》。澳门回归是我们国家1999年的第一热点问题,年初我们已经与国家博物馆达成承接这个展览的意向。6月底我们从市教委获得信息,教委系统为迎接澳门回归祖国,要在中小学生中举办有关澳门知识的竞赛和征文等活动,要求学生在暑假期间查找相关资料,进行准备。为了配合天津市这一活动,我们决定抓住机遇,把展览由原来的12月提前至8月。这样做,给我们带来了比承接现成展览多得多的困难,国家博物馆的展览本来要在11月底才可以完成内容设计和陈列大纲以及讲解词,形势逼迫我们自己另起炉灶,自己征集资料,自行设计展览内容,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但是我们没有因为困难而退却。因为我们深知,提前展出将能发挥展览最大的社会效益,况且展览的受众是青少年学生,我们有更加义不容辞的责任。在馆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业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打破常规,变引进展览为引进资料,全国首个迎接澳门回归祖国的专题展览于8月20日赶在中小学生开学前终于在我馆诞生了。展览开幕后每天的观众络绎不绝,四个月的展期里几乎场场爆满。
2.巡回展览。巡回展览形式既源自社会需要,也是我们创新文化服务方式的一个尝试。我馆的巡回展览大体有两类:一是在我馆展出的临时展览,撤展后到本市学校机关、区县及外地巡展,如《党风楷模——周恩来》展览,是在2002年为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由周恩来邓颖超研究中心策划制作的。这个展览首先在我馆展出,然后到全国巡展。由于展览内容生动、新颖、及时,密切配合了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所以很受欢迎。五年来这个展览已经走遍全国的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至今还在巡展之中。
再如《图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展览,《祖国统一 共同心愿——台湾问题图片展》等也都属于这一类。只是这两个巡回展览展出的地点是在全市各区县,宪法展览还走遍了天津的监狱和劳教所、看守所。
我馆巡回展览的另一种形式是专门制作的巡回展览,共有三个:《周恩来邓颖超与五四运动展览》、《为中华之崛起——周恩来邓颖超的青年时代展览》、《为中华之崛起——周恩来生平业绩展》。这三个巡展都是由周恩来邓颖超研究中心先期策划,由我馆承制的。
1999年是五四运动80周年,为了落实中央的宣传精神,我们针对大学生群体制作了《周恩来邓颖超与五四运动》展览,展览的首展在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北京大学举办,而后在北京各高校巡回展出,受到了大学生的欢迎,北京的青年学生看了展览后反应强烈,认为该展览文物、史料丰富,制作精良,真正做到了把博物馆搬到了校园。
《为中华之崛起——周恩来生平业绩展》是专门为境外巡展制作的。应香港有关方面邀请,2005年,我馆正在广东巡回展出的《为中华之崛起——周恩来邓颖超青年时代》展览应邀到香港展出。展览在香港很受欢迎,受到各界特别是香港媒体的普遍关注。同时我们也得到香港观众反馈的信息:希望制作一套反映周恩来的生平展览。让香港市民特别是青年学生系统地了解伟人风格。经过近一年周到细致的筹备工作,2007年,《为中华之崛起——周恩来生平业绩展》在香港浸会大学首展。中国人民对外友协会长陈昊苏同志、中联办副主任郑坤生同志、全国侨联副主席96岁高龄的庄世平先生、国际关系问题学会主席何东.何鸿章大使,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群及周总理生前卫士高振普、秘书纪东等出席展览开幕式。展览盛况空前,参观展览的学生、市民极为踊跃,络绎不绝。香港的30余家媒体都作了全面报道,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也都发布了消息。在香港展出的开幕仪式上,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