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 9:40:5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教学目标与内容
(试行稿) 一. 总 纲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南,坚持以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为依据,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原理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充分发掘潜力;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能够克服心理困扰;培养乐观进取、自信自律、负责诚信、友善合群、开拓创新、追求卓越、不畏艰难、诚实勇敢、情绪稳定、坚韧意志的健全人格;树立人生理想,具备择业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培养当代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为适应未来和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
为提高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加强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进一步推动我省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特制定本大纲。
二. 总体目标
面对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良好、向上的个性心理品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生存能力、交往能力、创造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成为一个健康活泼的人,一个幸福快乐的人,一个受人喜爱的人,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一个善于创造的人,一个不断进步的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三. 阶段分目标
(一).小学阶段 1. 小学生特点:
1).开始步入学校,接受正规教育,接受学校纪律的约束和学校管理,接触系统的学习; 2).开始掌握规范的、书面的语言,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的、逻辑的思维; 3).开始有同学、集体的观念,参与集体的学习、活动的生活,有意识的人际心理行为。 2. 教育目标:
1) .提高小学生对校园生活的适应力;提高学习兴趣、动机和自觉性;逐步提高他们的分
析、思维的能力。
2) .培养他们的集体观念、良好的人际意识和行为习惯;培养他们开朗、合群、乐学、自
立的人格个性。
3) .通过课堂教学和班级活动,从理性和感性上塑造他们的乐观、向上、自信、诚实的心
理品质。
(二).初中阶段 1. 初中生特点:
1) .随着年龄的增加,生理、心理逐步成熟和变化;个性形成的关键期;
2).出现青春期的躁动,出现对异性的朦胧感,有自觉不自觉的向往异性的心理;学习上、个性上易于出现两极分化。
3).情感丰富且脆弱,个性不稳定;出现自闭心理,爱好易于转移,易于烦躁;不爱交友,缺乏与父母沟通;认识上、行为上易于出现极端。
4).自我意识逐步增强,自我评价不全面;存在“自我中心”的意识强与社会适应能力弱之间的心理矛盾;有明显的“初中现象”心理,是青少年心理行为的危险期。 2. 教育目标:
1)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青春期;开展青春期性教育,青春期心理卫生教育;帮助学生顺利
地度过青春期。
2) 帮助学生提高情感自我调节能力,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意识”,逐步提高社会责任感。
4) 培养初中生自重、自爱、自尊、自信的独立人格及对自我与对外界的评价能力;能以
积极心态面对学习、生活压力和自我身心所出现的变化。
(三).高中阶段 1. 高中生特点
1). 情感逐步稳定,意志逐步形成,自觉性、果断性和自制力逐步增强,个性情绪相对稳定。 2). 接近成人,自我意识较强,自信心和意志品质增强,思维能力增强,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3).情感丰富,但自我控制能力增强;人际交往较广泛,有一定的朋友、异性和父母交往意识。
4).学习压力大,面临升学与择业的双重压力,面临自我发展的问题。 2. 教育目标:
1).培养高中生良好的个性情感,完善的意志品质,增强自觉性、果断性和自制力。 2).培养高中生更为成熟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去面对学习、人际交往、情感世界及自我发展等问题。
3).帮助学生提高人际交往的认识和能力水平,进行交往角色辅导,以正常的心态参与人际交往,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4).帮助学生正确面对学习和升学的压力,进行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的辅导训练,开展考试心理调试和辅导,减少学习、升学和考试的心理负担。
5).帮助学生正确面对升学或就业问题,开展择校或职业辅导,培养学生具备选择专业或职业的能力,具备克服升学就业压力的能力。
四. 年级分目标与教育内容
一年级目标
适应新的环境,适应校园生活、集体生活、学习生活;乐与老师、同学交往;培养学生角色意识、群体意识、学习意识、纪律意识和行为规范意识。
●教育内容(适应、意识、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