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8 6:51:5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

常重视轨道交通特色专业的实践教学条件的改善和建设。2006年本专业立项成为院级重点建设专业,同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室立项建设。2006年及2007年分别立项购置专业机房设备、地铁信号布置图和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模拟系统软件等5个模拟教学软件系统(见表3),教学软件水平达到国内一流,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虚拟行车、调度组织仿真、虚拟客运站接发列车及虚拟票务实训,为实训操作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提供有效途径。

表3 校内实训室仿真模拟系统一览表

序系统名称 号 行车组织 计算机编制列车运1 行图模拟系统软件 客运站作业 2 模拟系统教学软件 模拟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设备 行车组织 区段列车接发 3 与调度指挥 仿真培训系统 接发列车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控制 与调度指挥 运营安全管理 仿真培训 站场与枢纽 行车规章 行车组织 地铁信号行车调度4 模拟培训系统 模拟培训 运营安全管理 行车规章 地铁票务 5 模拟培训系统 票务模拟培训 地铁票务 客运组织 行车调度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控制 运行图 行车规章 客运站作业 铁路客运组织 编制列车 运营安全管理 功能 适用课程 除本专业校内实训设备外,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对应就业岗位群要求本专业学生具备车辆、供电、线路等设备的基本运用技能,为此本专业开设了《城市轨道

---

--

交通车辆》、《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设备的运用》等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专业实现了轨道类实践教学资源无界化,充分利用我院30余年积累的轨道类实践教学资源(如电力机车模拟驾驶设备、接触网实训中心等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供用电技术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使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在就业单位的竞争实力在广东省同类专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3.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能满足学生专业实训和半年顶岗实习的需要。经过多年的专业实践,本专业建立了广州地铁、深圳地铁、香港地铁、广州火车站、广州火车东站、江村编组站、大朗站、棠溪站、石围塘车站等多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见表4),能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全部专业实训项目和半年顶岗实习的需要。

表4 运营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校外实习基地 广州地铁 深圳地铁 香港地铁 广州火车站 广州火车东站 江村编组站 大朗站 棠溪站 石围塘车站 岳阳北站 三水机务段 行车实习 4.图书教材资源丰富多样。作为轨道类特有专业,目前正式出版的高职专业教材十分有限,我们根据运营管理专业特点制订教材建设规划,规划编写出版教材10本,校企合作编写校内使用讲义13本。现已出版8本,编写校内使用讲义12本,且已投入使用。2009年计划出版《客运组织》、《站场与枢纽》,编写校内使用讲义《地铁服务礼

---

实习项目 地铁毕业顶岗实习 地铁毕业顶岗实习 地铁毕业顶岗实习 客运顶岗实习 行车实训 运输设备认识实习 行车、货运实习 运输设备认识实习 行车、货运实习 行车、货运实习 运输设备认识实习、--

仪》。学院图书馆收藏的轨道类特色专业图书资料、规章、期刊种类齐全,2008年建成“轨道交通”特色数据库,轨道交通特色数据库共有3500多种图书供广大师生利用,我院师生在校园网图书馆主页上能检索、阅读、下载与轨道交通相关的学术资料。

二、专业建设与改革成效

(一)服务区域经济,明确专业定位和办学思路

1.适应城市轨道业发展,科学定位专业培养目标

城市轨道交通在我国正处于历史性的发展时期,广州市及珠三角地区轨道交通建设更是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按照《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10)》规划,到2010年,由地铁、轻轨、市郊铁路、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等组成的广州城市轨道交通网,线网总长717公里,其中地铁运营里程将从目前的116公里骤增至255公里。根据现行的地铁架构(如地铁一号线18Km设16站),平均每1.5km设一站,每站需配运营人员保守估计20人,可以预测新增线路约需增加运营管理人员2000余人 (不考虑人员流动)。同时,深圳、佛山等珠三角地区的轨道交通线网也在紧张建设中,据不完全统计,广东省将新增轨道交通线路约2500公里。届时需要大量的行车组织和客运服务等专门人才。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专业的目标就是培养掌握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客运组织及服务等方面专业知识的城市轨道交通(包括地铁、轻轨)、铁路运输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应用、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应用型人才。

为了满足区域经济和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的需要,向企业输送合格的运营管理高技能人才,我院根据轨道交通企业对站务专业人才的要求和高职教育的特点,专业指导委员会通过充分研究讨论,确定本专业的岗位群及相应岗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将本专业定位为:立足广州、深圳,面向珠三角,辐射香港,培养掌握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客运组织及服务等方面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一定创新能力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生产、管理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向的岗位主要有: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人员(含值班站长、站长等)、行车调度员以及铁路站车运输类岗位(如客运管理、售票管理、车站值班员、列车调度、客运列车长等)。

2.突出能力培养,确立专业办学思路

---

--

蓬勃发展的轨道交通行业为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良机,为了追踪轨道行业发展的脉搏,搭建学校与行业企业间形成良性互动的平台,本专业利用雄厚的行业背景,于2006年11月成立了由广铁集团、广州地铁、深圳地铁、香港地铁公司专家参加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每年召开一次年会,并注重日常的沟通联系。专业指导委员会在专业定位和规划、专业及课程建设与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环境建设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体现在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我们通过召开研讨会,开展行业调查、毕业生跟踪等方式科学、合理地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和修正,调整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考试模式,使毕业生满足社会、行业不断变化的需求。

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通过深入企业调研、与用人单位座谈以及毕业生就业反馈信息收集等途径,本着能力培养为先的原则确立了本专业的办学思路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依托轨道交通行业,加强校企深度融合,推行“双元双环一体,三师三轨并行”人才培养模式,把本专业办成社会、企业、学生三满意的品牌专业。”

3.科学规划专业建设,明确建设目标

为了使专业办学思路落到实处,我们根据《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建设与发展规划(2006~2010)》及《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2006~2010年专业发展规划》的精神,制订了本专业建设规划,从专业培养目标、就业岗位、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划,将专业的建设目标为: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与企业的深度融合,以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为抓手,建立与轨道交通行业发展需求相适应、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深入开展专业建设和改革,推行“双元双环一体,三师三轨并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力争把本专业办成广东省领先、全国知名的品牌专业。

(二)依托轨道交通企业,推行“双元双环一体,三师三轨并行”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根本的高职教育理念,根据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特点及本专业对应岗位群的能力需求,积极探索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行了“双元双环一体,三师三轨并行”培养模式,取得良好效果。

---

-- “双元双环一体,三师三轨并行”是我专业根据自身办学特色提炼出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内涵是:“双元双环一体”指学校与企业两个育人主体在实践教学、学生就业两个环节上紧密合作;“三师三轨并行”即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学生导师共同协作,保证了订单培养、春运实务、顶岗实习三项特色教学的开展。

学生导师 实践 教学 学生 就业 顶岗实习 专任教师 学校 企业 订单班 兼职教师 兼职教师 三师 运营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三轨 春运实践 (三)“三师”并行,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

目前,本专业共有专业教师26,其中,专任教师12人,专职实训指导教师1人,企业兼职教师13人。12名专职教师中,高级职称5人,占42%;具有“双师”素质教师8人,占67%;具有企业生产一线工作经历的7人,占58%;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含在读)8人,占67%。专任教师形成了以朱宛平副教授和费安萍高讲为专业带头人的年轻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学术梯队。

春(暑)运实践、客运顶岗实习是本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和亮点项目,为加强管理,在每次春暑运和顶岗实习过程中,我们除聘请企业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实习外,还大胆尝试 “学生导师制”,即在本专业的每个班级聘请一到两名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学生作为带队老师,组织其他学生进行客运顶岗实习,形成专任教师、兼职教师、学生导师“三师”并行,共同搞好实践教学项目,实现学院、企业、学生 “三赢”。

为了加强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本专业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在专业招聘教师过程中注重求职者的实践经验,二是鼓励在职教师考取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三是执行两年不少于两个月的教师企业实践制度,鼓励教师脱产到企业顶岗实践,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通过几年的努力,具有“双师”素质的人数明显增加,专业教师队伍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