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扶贫开发政策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9 18:18:5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农村扶贫开发政策

庞晓鹏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教授

第一讲 国家扶贫开发历程与成就

主持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的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减少到2003年的2900万,这样的成就得于我国政府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在今天这一讲呢,我们主要来学习我国扶贫开发的历程以及所取得的成就。

(一)我国扶贫开发经历的阶段

主持人:庞老师,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扶贫开发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呢?

我国系统的、有计划的扶贫开发,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的。经过20多年的历程,共经历了4个主要的发展阶段。

1.体制改革推动扶贫阶段(1978年-1985年) 1978年,按我国政府确定的贫困标准统计,我国的贫困人口为2.5亿,占农村总人口的30%。导致这一时期大范围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农业经营体制不适应农业生产力的需要,造成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低下,所以在这个阶段,制度变革是缓解农村贫困的最主要的途径。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首先在农村进行农业经营制度的改革,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 1 -

制,这种制度从根本上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而且也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除此之外,我国还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比如逐步放开农产品价格,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等等。众多的改革极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打开了出路。而且我们通过转移劳动力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这样的渠道,把利益传递到贫困人口,使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这一阶段的扶贫效果是非常显著的,主要有两点:

(1)据有关统计,1978年到1985年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2.6倍,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2.5亿下降到1985年的1.25亿,每年脱贫的人数已达1780多万。

(2)过去的贫困是全国范围内的。经过这一阶段的改革,贫困人口逐渐缩小到全国的699个县,其中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有331个,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了不起的变化。

2.大规模开发式扶贫阶段(1986年-1993年)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绝大多数的农村地区的农民凭着自身的发展优势和经济的快速增长都摆脱了贫困。但是少数地区由于它的经济,历史,自然以及地理等方面的制约,发展相对落后。贫困地区与其他地区,尤其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相比较来讲,它们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都有非常大的差距。农村的这种发展不平衡现象非常突出,低收入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经济水平还没法维持最基本的生

- 2 -

活需要。针对这种情况,我国为了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从1986年开始,国务院以1984年发布的《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文件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的重大措施,制定了一系列扶贫开发的具体政策。包括成立专门的扶贫帮困机构,安排专项资金,制定专门针对贫困地区人口的优惠政策,而且对传统的“救济式”扶贫进行了一项彻底的改革,确定了“开发式”扶贫这样的方针。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政府全面的,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经过8年不懈的努力,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从1986年的206元增加到1993年的483元,农村的贫困人口也由1986年的1.25亿减少到8000万,平均每年减少640万的贫困人口,贫困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重也由14.8%下降到8.7%,这是第二个阶段的成果。

3.扶贫攻坚阶段(1994年-2000年)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我国政府扶贫力度的增加,贫困人口逐年减少,贫困特征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从贫困人口的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自然条件非常恶劣,基础设施比较差的地区。比方说西南大石山区,这个地方主要是缺土;西北的黄土高原地区,这个地方主要是严重的缺水;秦巴贫困山区,这个地方主要特点是土地落差非常大,而且耕地很少,交通状况很恶劣,水土流失非常严重;还有青藏高原地区,这个地区它是严重的积温不足。像这类地区它们共同的特点是自然条件非常差,这也是导致

- 3 -

地区人口贫困最主要的原因。因为考虑到贫困这样的特点,在1994年3月,国家颁布实施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这个为标志,国家的扶贫工作又进入了扶贫攻坚阶段。《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明确地提出:“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力争用7年左右的时间,也就是到2000年底,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目标、明确对象、明确措施和明确的期限的开发的行动纲领。从此开始,以这个纲领为标志,中国扶贫开发进入了最艰难的一个阶段。1996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联合召开了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做出尽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决定。1996年9月,在我国攻坚阶段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再一次召开了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做出进一步加强开发工作的决定。两次中央开发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都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动员全党全社会切实做好扶贫攻坚阶段的各项工作,确保在2000年实现解决农村温饱问题的一项战略目标。这一阶段的扶贫开发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仅仅从1997年到1999年这3年当中,每年就有800万贫困人口解决温饱问题。到2000年底,国家的攻坚扶贫目标基本实现,这也标志着我国的扶贫攻坚阶段的结束。

4. 扶贫开发新阶段(2001年至今)

2001年开始,我国政府宣布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顺利完成,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目标也基本实现,并且

- 4 -

宣布,到2000年底,我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已经减少到3000万,农村贫困发生率降到3%。2001年政府同时还宣布并开始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这是继《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之后又一个指导我国扶贫工作的行动纲领。以此为标志,我国的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开发阶段。和八七攻坚扶贫阶段相比较,新阶段我国的农村贫困,无论从类型、分布,还是从群体的状态来看,都有非常大的不同。

(二)我国扶贫工作取得的成就

主持人:庞老师,经过这样4个发展阶段,我国的扶贫工作现在取得了哪些成就呢?

从1978年正式实行扶贫开发工作以来,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在减少贫困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扶贫开发白皮书》就把这20多年扶贫开发的成就归纳为5个方面:

1.贫困人口的数量大幅度减少

我国的贫困标准是1986年政府根据对6.7万户农户进行消费支出调查这样一组数据计算得出来的。在1985年,我国农村人均纯收入如果低于206元,就认为是贫困人口。即1985年的贫困标准是206元,以后考虑到物价上涨指数,到2003年,贫困标准就相当于637元。这个标准基本上是维持一个基本生存的最低费用标准,是考虑到我们国家国情的标准,在实际工作中被称为温饱标准。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的话,绝对贫困人口到2003年减少到2900万,这项数据足以体现出我国政府在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