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6 21:37:3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余华《活着》中福贵的自我消解与救赎
作者:王梦圆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1年第10期
摘要:余华《活着》一书以福贵讲述的其一生所遭受的苦难为主线,通过福贵对苦难的消解与救赎引出作者著书的真正目的及意义,即作者对生命意义的独特理解:活的乐观、坚韧,从苦难之中获得生的超脱。
关键词:余华;活着;消解;救赎;生的超脱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9-0024-02
余华小说创作从开始就一直追求先锋叙事,作品以故事的荒诞和人性的不可捉摸,挑战传统小说价值和小说叙事模式。《活着》就是这样的典型之作之一。小说题为“活着”,内容却写到了一系列的死亡。小说内容写的十分悲惨,却让读者读着有一股温暖的力量,而并非悲悲切切。作为20世纪90年代颇具影响力的作品,《活着》引发了学术界以及普通读者多层面的探究和思考。这部小说以主人公福贵的一生所经历的死亡事件为线索叙述了一个悲惨的故事。故事中福贵所有的亲人都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永远的离开,但故事讲述的主题却并不是仅仅让人潸然泪下的悲剧本身,而是福贵怎样的“活着”。学术界对福贵的生活有一系列不同的见解。有人将他比作阿Q式的自我安慰;有人认为福贵之所以活着是因为人求生本能的驱使;有人认为福贵活着是一种看破尘事的超脱。而作家自己则明确的解释为:人就是为活着而活着, 没有任何其他的理由, 这是人和生命最基本的关系, 生命要求他活着, 他就活着。福贵就是作者笔下为自己生命而活着的人。福贵对生命中的悲剧没有抱怨,没有憎恨,而让他如作者描写般自然而然的生存着的根源在于他作为一个凡人所具备的自我的消解与救赎的能力。从这一方面看,这部作品就更值得作更深层次的探究。
通读《活着》这部作品看福贵的一生,命运多舛,悲剧连连。福贵不得不一次又一次面对至亲至爱的人以死亡的形式离他而去。这对于福贵来说,是厄运,是苦难。但书中的“我”还是在一个充满阳光的下午看到了田间老人开导老牛这幅安静温暖的画面。了解到福贵一生的惨淡经历,读者不禁会发问:他何以还能生活的如此恬淡温暖?面对厄运与苦难,福贵正是靠着自我对其消解的能力活下来的,而福贵对苦难的消解及承受能力来源于家庭之爱,来源于福贵被岁月锻炼出来的顽强的生命力。福贵之所以能“活着”,完全在于在经历了“活着”的惨痛后有了宁静超然的心态。
《活着》讲述的是地主少爷福贵夜以继日地吃喝嫖赌,终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一文不名的穷光蛋,父亲死在豪宅搬迁到茅屋的当天,母亲生病前去求医,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女儿不幸变成了聋哑人……破败前的少爷福贵不懂得爱,他所作的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切辜负了父爱、母爱。他造下的罪孽、痛苦最后让父亲母亲妻子女儿陪他一同承受,而他们却没有一句怨言,依然爱着他,希望他改过,纵使吃苦也时刻陪在他身边陪他一同面对。破落后的福贵被沉沉的爱深深的触动,于是他从一个败家子的角色转变成了一家之主,主动承担起这个家,体会母亲与妻子的良苦用心,悉心照顾母亲,心疼妻子。所有的不幸在这时被爱化解,反而促成了福贵改过自新、脱胎换骨,变成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主动挑起一个家庭的重担。生活虽然艰苦,但温情总笼罩着这个家,夫妻恩爱、父慈子孝,再苦再难,总有一个充满爱的家在等着他,这时的福贵虽身陷贫困的囚笼,却有了活着的动力和希望。然而悲剧在他生活中渐次上演:此后的日子里,他亲手埋葬了自己的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和年仅七岁的外孙苦根。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的死亡撕扯的粉碎,只剩得富贵伴随着一头牛在夏日的阳光下回忆。之前艰苦的日子有爱有家支撑着福贵有了活下去的勇气,那么在亲人相继逝去,家庭破碎之后,福贵是怎样泰然处之的?经历了坎坷岁月的福贵,炼铸了顽强生命力,经过太多苦难和见过太多死亡的主人公变得坦然、平静,以至对那些死去的亲人时,“眼睛里流出了奇妙的神色,分不清是悲伤,还是欣慰。”①他不再诅咒生活,而是肯定了生活,理解了生活。他洞察了这一切,坦然面对和接受了这一切。过去所有的温情回忆成了他活下去的支柱,他不断的对着老牛喊着家珍等亲人的名字,时时刻刻的提醒着自己,他的“活着”就是看着亲人一个一个的离开,这是命运的安排,于是在很多文学作品出现过的如曹禺《雷雨》中一样的那双无形的主宰命运的双手又一次出现在读者们的面前,这双无形双手即命运,普通的人只能等着去承担,去面对,去痛苦,去悔恨,去挣扎……经历了痛彻心扉的苦难后的福贵对人生大彻大悟,他知命。一旦知命,福贵就能化悲为喜,举重若轻,以平静的方式继续活着,消解了所有的苦难和伤痛,把一切变得自然而平常。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列夫·谢苗诺维奇·维戈茨基说“艺术的最直接的特点是:它在我们身上引起相反方向的激情,只是由于对立定律而阻滞情绪的运动表现;它使相反的冲动发生冲突,消灭内容的激情和形式的激情,导致精神能量的爆炸和舒泄……”②余华对福贵的这种自我消解的描写是为了使最惨的东西用平静的超然的声音说话,使读者从死的沉痛中获得生的超脱。 其次,《活着》一书留下福贵一人活着是有特殊意蕴的。福贵讲述的这个惨痛的故事其实是一个犯了罪孽的人一段救赎的过程,在救赎的过程中又从中获得了超脱。富贵在年轻的时候是一个十足的纨绔子弟,他曾经在女人的胸脯上寻找快乐的眼泪,在她们的肩膀上招摇过市、风光无限,在赌场上心旌动摇的体味生命的刺激与冒险,最后还活活的气死了亲爹。好吃懒做,思想涣散,淫邪作乐,只关心自己,不关心他人,处处为个人利益打算。作为儿子他不尽孝道;作为丈夫,他将妻子置之不理,又没有尽到丈夫应尽的义务。这就是福贵犯下的罪孽。与福贵有着血缘关系的人一个个死去,先是儿子有庆意外的献血死亡,接着又是女儿凤霞难产死亡,妻子家珍害病死亡,然后是女婿二喜和外孙子苦根子的死亡。面对亲人的生离死别,富贵如同被刀割般悲痛万分。最终富贵只与自己的老牛相依为命,他把这一切都看成是命,唯活着就好。经历过这些苦痛,福贵从一个败家子转变为有担当之人,他的精神获得了重生,拥有了善良宽厚的优良品质,懂得了作为一个人存在的责任和意义,锻炼出了无比顽强的生命能力。在接受苦难惩罚的过程中,福贵实现了自己灵魂的蜕变,在残忍的命运面前,他学会了宽容,学会了接受。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余华在《活着》一书的序言中曾说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内心的愤怒渐渐平息,我开始意识到一位真正的作家所寻找的是真理,是一种排斥道德批判的真理。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与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③福贵的生活态度就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正好反映出了作者写作的真正目的。虽然《活着》中福贵的苦难让人悲及骨髓,却不至于让读者跌入绝望的深渊,这就是福贵“活着”引发的读者对人类命运的思索,使读者在死亡中看到了活着的乐观和坚韧,获得了意外的审美愉悦,同时又是一种情感上的升华,使得福贵这个人物以及《活着》这部作品有了持久独特的艺术魅力。 注释:
①余华.活着[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130.
②维戈茨基著,周新译.艺术心理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284. ③余华.活着(序)[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3.
参考文献:
[1]张英.文学的力量:余华语[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2]余华.活着[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