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及培养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3 1:17:4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农村中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及培养策略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课题组

“农村中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及培养策略研究”是合川区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于2012年6月批准立项的合川区2012年读写专项课题。课题预计研究周期为2年,2014年6月结题。

一、课题的提出及背景 (一)选题背景 1.时代发展的需要。21 世纪是信息化、网络化、大媒体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繁荣昌盛的时代。科技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新发现、新发明,比过去2000年的总和还要多;知识老化加速,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仅占一生中所需知识的10%,而其余90%的知识都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获取;机器设备和工业产品的“陈旧周期”不断缩短,20世纪40年代为10年,近几年不到半年就有新一代产品问世;职业更替频繁,人们梦寐以求的“终身职业”已成为昨日的黄花,一次性“充电”、一辈子“放电”的时代已成为历史,目前70%的中小学生未来从事的职业眼底下还没有产生。美国著名的未来学者约翰·赖斯比特在著作中曾指出:“在信息社会中,唯一永恒的就是变化,我们无法指望一种教育能为自己服务终生??不论你是否愿意,信息社会使每个人都成为了终身学习者,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扩大自己的知识。”21世纪新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阅读,不会与时俱进的人。要想适应时代的需求与发展,必须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习新知,跟上时代的步伐。

2.终身发展的需要。阅读是人类学习真知、开拓世界、洗涤心灵和传承文明的重要手段,阅读的最大作用是摆脱平庸,增长智慧,为人生成长奠基。美国阅读研究专家吉姆?崔利斯指出:“任何投资的回报都比不上投资在阅读上所得到的回报。”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在自己的神经系统中存放的一注道德资本,这注资本不断地增长着,一个人自己毕生都将从它那里得到利息。” 好习惯是人一生中用不完的利息,坏习惯是人一辈子还不清的债务,可见对“阅读”“习惯”的投资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孩子在童年打下的生命底色将会浸染他们的一生!我国教育界老前辈叶圣陶先生从上个世纪初就开始关注习惯培养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他认为“养成良好习惯”从方式来说是一种“养成教育”,从实质来说是“素质教育”,从过程来说是“终身教育”。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总结他一生的教育经验时说:“累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他认为“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在脑力劳动上所花的时间,大约有三分之

- 1 -

一是用在阅读教科书上,三分之二是用在阅读非必要的书籍上的,”而“那些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也不阅读的学生其实连教科书也读不好。”中国教育协会副会长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座书香充盈的城市必然是美丽的城市,共读共写共同生活”。重庆市教育专家张鸿说:“阅读是人类学习的一部分,学习是人类存在的前提,阅读是人生幸福、幸福生活的基石,阅读习惯养成决定阅读的成败。”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非经过不知难。一个不重视读书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生。只有养成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促进人的终身发展。

3.《纲要》和《新课标》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应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第三条指出: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在阶段目标中,对阅读习惯也有具体的要求,比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养成读书看报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材料”、“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读物”等等。

可见,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不仅是时代发展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成长和终身发展的需要。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语文教育历来重视通过语文阅读教学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近年来,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推进,我国关于阅读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体现在有关阅读教学的理念、阅读教学模式、阅读的心理机制以及阅读习惯与方法等研究上。

(1)阅读教学理念方面,强调在阅读教育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合理整合,出现了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性阅读、强调阅读效率的新概念阅读以及群文阅读等;

(2)阅读教学模式方面,近年来出现了自主阅读、对话阅读、感悟性阅读等; (3)阅读的心理机制,主要表现为阅读心理、阅读与听说写的关系、阅读与环境的关系以及阅读中人文因素的渗透等方面;

(4)阅读习惯与方法方面,初步探索了中小学生一些良好的阅读习惯,如,边读边思考、做摘录、写读书笔记、查工具书、有计划阅读的习惯等等,分析了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如回眸倒读、回眸重读、手指阅读等,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2. 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一直高度重视青少年的阅读教育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如美国政府曾推出了一项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名为“阅读第一”的“科学阅读计划”,要求按照“把阅读放在第一位”的要求,让孩子们通过阅读实践来学会阅读、享受阅读。英国1998

- 2 -

年到1999年开展了阅读年活动,以此点燃孩子们的阅读热情;日本政府2001年曾颁布了《儿童阅读推进法》,把每年的4月23日定为日本儿童“阅读日”。“国际教育成就评估协会”(简称IEA)也实施了“国际阅读能力发展研究”(简称PIRLS);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其实施的“学生能力国际评价项目”(PISA)也把阅读能力作为学生是否具备未来生活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之一。另有研究发现(Guthrie & Wigfield ,2000),学生阅读必须同时具备阅读技能和阅读愿望才能成为高效率的阅读者,“阅读动机能够激发阅读行为,如果缺乏阅读动机,即使是阅读能力最娴熟的学生可能也无法提高阅读效率” 。这说明良好的阅读习惯已经成为制约个体有效阅读的关键因素。

3.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1)忽视阅读习惯的养成。我国的语文教育实践中,阅读教学的重心往往是以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和提高学生的能力,没有把重点放在组织中小学生开展持久的经常性的阅读实践活动进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上。农村学校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存在的主要问题:兴趣不浓,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没有强烈的读书愿望,乐观的读书态度,真挚的读书热情,学校没有为学生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方法不当,学生缺乏思考、不会质疑问难,没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阅读方法不正确;心理不良,阅读目的不明确、课外书的选择重趣轻知;恒心不强,不能专注读书,持久读书,经常性读书,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等。

(2)阅读习惯的内容模糊。阅读习惯究竟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显得模糊,现有研究内容显得相对零散,需要从更高的层面上进一步归纳、整理出一个更为完善、合理的阅读习惯分类体系。

(3)培养的方法欠缺。现有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多是针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言的,较少地针对学生阅读行为习惯的养成,致使中小学语文教育实践中阅读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还比较欠缺,使得阅读教学对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和积极阅读态度的培养难以发挥作用。

(4)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脱节。很多阅读教育的理论探索最终难以付诸阅读教育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理论建构成为空中楼阁,缺乏实际应用价值;甚至有些实践研究因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而最终只能停留在经验总结的层面上。

(三)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1.选题意义 (1)有利于丰富和完善阅读习惯养成的理论成果。归纳、整理出一个更为完善、合理的阅读习惯分类体系,针对目前农村中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克服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脱节的现象。小学阶段着重培养学生预习课文的习惯、培养学生圈点勾画写的习惯、培养学生善于质疑问难的习惯、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习惯、培养学生口头复述故事情节的习惯、培养学生拓展学习的习惯,要让学生养成坚持每天阅读、边阅读边运笔、借助工具书阅读、读书自问自答等好习惯;在中学阶段,则应培养学生盎然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科学地选择课外读物、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查阅资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