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9 11:01:2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论韩国成功实行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政策
论文摘要:经济基础很薄弱的发展中国家,在稳定的国际环境中,如
果想发展本国经济的话,应当根据本国的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首先实行适当措施(进口替代政策,它是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限制某些外国工业进口,促进国内有关工业品的生产,逐渐在国内市场上以本国产品代替进口品,为本国工业化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实现工业化。)对本国的经济进行保护和引导其发展,等到本国经济根基牢固了,便是这个国家可以放心在实施出口导向政策(出口导向政策是外向经济发展的产物。它是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扩大出口,并通过积极引进国外资本和先进技术,发展出口工业,逐步用工业制成品代替初级产品出口,用精细加工制成品代替粗加工制成品出口 以带动经济发展,实现工业化政策。)的情况下,放飞本国经济,让其在国际贸易的国际经济之中翱翔之时。
关键字:进口替代,出口导向,国情,
前言: 任何一个经济薄弱的发展中国家都必须经过这两个过程来发展本国经
济。比如韩国,它是一个经济薄弱的农业国,要想跳过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政策灵活的与国际进行贸易往来却没有占优势的产品出口,也没有足够的资金进口别国的工业产品,即使能够进口,由于国内的贫穷,进口的工业产品也无法很好的在国内销售,因为经济太薄弱啦!“不会走还想跑”,与其先将资金投资在“跑”上,不如投资在“走”上。因此,每个经济基础薄弱的发展中国家应当先在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政策上进行“投资”,才会把本国经济发展成功。
正文: “二战”后,好多发展中国家通过实施这两项政策取得经济发展的成
功。而韩国与中国是典型的例子。
典型案例:韩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实行进口替代战略,建立了
相对独立的民族工业体系,改变了单一的畸形经济结构和对发达国家的严重经济依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并于60年代初完成了重化工业的调整。然而新的问题也凹现出来:国内市场狭小,资源匮乏,剩余劳动力需要寻找出路。这促使韩国转变经济发展思路,实行出口导向性发展战略。 韩国实施该项政策,旨在以国外为原料供应地和销售市场,利用扩大出口,带动国内经济发展。政府以各种方式鼓励出口企业,包括给与种种优惠政策,如:直接补贴;免征出口税;对加工进口原材料、半成品免征进口税;减征国内税;对出口企业提供低息贷款等。同时,政府放松了金融管制,采用国际金融惯例,大量引进外资。相对灵活的金融市场,有利于经济稳定、健康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繁荣。以扩大出口为目的的出口导向战略,使得韩国的出口贸易(1960~1980)以年均14%的速度高速增长。出口产品结构顺利完成了从初级产品到工业制成品的转变,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到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转变。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韩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全面进步,出口产品逐渐变为计算机、半导体、汽车、彩电视机等高级术密集型产品。韩国出口贸易的大发展和出口贸易结构的转变,又通过关联效应对就业和产出产生了相应影响,极大地带动了经济高速发展,GDP持续增长一直延迟到1996年。
对案例的评论与分析:韩国从自身国情出发,把握历史机遇,及时调整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从进口替代政策转向出口导向政策,我非常支持其政府的策略这是一项非常明智的策略选择,也是韩国走向成功的关键。 韩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二战”刚结束之时,韩国还是一个落后而农业国民走经济还很落后。为了发展民族经济,实现工业化,韩国政府首先实行进口替代工业化政策。为了发展消费工业替代消费出口减少进口商品对本国工业的冲击,韩国政府对进口商品征收较高的关税限制其进入或规定其出口数量。而对建立替代工业所需的机器设备、中间产品则减免关税,并利用集中的外汇资金,进口国内所需的机器设备。经过十年左右的努力,韩国建立了想独立的民族工业体系,完成了重化产业的结构调整,摆脱了对发达国家经济依附的同时,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与发展。
然而,凡事有利必有弊。韩国市场狭小,资源短缺,经济快速增长,产品的大量生产固然是好事,如果生产产品的原材料不足该怎么办?生产的大量产品卖不出去又该怎么办呢?韩国进行进口替代政策,虽然限制了外国工业品的进口,保护了本国贸易,但国内的进口竞争工业在缺少竞争的情况下发育成长,损环了国内消费者利益的同时,还降低了韩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程度,造成其国内市场狭小,产品过剩。另外,资源的经济短缺使生产工业品的原材料不足,造成了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差,经济效益低等弊端。种种弊端的产生迫使韩国政府寻找国外市场。根据韩国当时的国情:国内某些工业部门已经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并拥有较充分的管理人才和熟练劳动力,工业产品还是有一定竞争能力,韩国政府转变经济发展思路实行出口导向发展战略。
就从韩国当时的经济状况及国情来说,我非常赞同韩国政府从进口替代政策转向了出口导向政策。给出口企业进行直接资金补贴并免征出口税和提供低息贷款。这不但降低了企业出口成本,而且鼓励国内企业出口产品,从而开拓了国外市场,增强了本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再扩的出口的同时,还用当在外国寻找原材料应地,以及多进口加工产品所需的原材料。因此韩国政府对加工进口原材料、半成品免征进口税,减征国内税,并优先提供进口设备、原材料所需外汇。这些出口导向政策的实施,大大引进了外国的资本、技术和国外创新的经营管理知识,出口加工区也建立了。试想韩国当初如果不转变经济发展思路,则初级产品到工业制成品的转变,劳动密集型产品到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转变也许至今也只能是天方夜谭。
政策预演:无独有偶,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也成功实施出口导向型
发展战略。
从建国初到1978年,为了粉碎帝国主义的“禁运”和“封锁”,顶起外国的经济压力,密切配合外交斗争,我国实行国家管制下的内向型保护贸易政策。
这一政策对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维持国际收支平衡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产生了很多副作用,如对国内企业保护过度,造成国内竞争力低下,我国外贸事业发展缓慢等。1978年,我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随后又建立了多个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19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由进口替代转变为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相结合的政策。对资本、技术密集部门继续实行进口替代政策,而在劳动力密集部门实行出口导向政策。国家采取了放宽外汇管制、实行出口退税政策、原外经贸部下放部分权利等一系列配套改革的措施,鼓励企业面向国际市场,扩大出口。
实施出口导向政策以来,使得中国的进出口贸易(1978年——1996年)以惊人的速度持续增长:1978年进出口增额仅为206.4亿美元,1996年跳跃到千亿美元大关——1014.45亿美元。其中,机电产品出口额由1985年的16.8亿美元提高到1996年的3234亿美元,在中国出口增额中所占比重由6.1%上升到54.5%,成为中国出口额最大的产品,中国已经实现了由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向主要出口制成品的历史性转变。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大大提高。
作为一个经济基础非常薄弱的国家,本案例中中国政府实施的经济策略我是非产赞同的。中国应当首先实行进口替代政策来保护本国经济。与韩国相同的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都需要寻找销售市场;与韩国不同的是,中国是一个集人口、资源、面积都超过韩国的国家。然而,中国的经济很分散,基础很薄弱,就算实行再长的进口替代政策,中国经济噎无法发展到韩国经济的那种状态。毕竟,国际上总体经济是在发展进步的,若一味的实行进口替代政策 来保护本国经济,无异于“闭关锁国”的升级重演!因此,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将国内贸易保护到一定程度后,中国必须调整策略实行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相结合的策略。进口国内技术欠缺的产品,一边来弥补技术,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创造条件。对于自己的优势产品,或者是已经升级的产品,,政府要鼓励并采取措施来出口。在进口中出口,在出口中进口,不断学习,不断调整,不断创新,我坚信:中国会越来越强!
在另一方面,韩国经济发展取得成功的原因,就在于其政府能根据本国国情的实际情况,现将本国经济保护在摇篮中,并引导其发展当经济发展到有了坚实的根基,再打开本国市场,实施出口导向工业化政策,积极对外开放。 我觉得,国际市场的稳定,是韩国与中国经济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那时,“二战”刚结束,遭受战争疾苦的世界人民要求和平,各国政府也大力支持,并且那时各国经济都在经过战争的影响之后,处于萧条状态,各国政府都致力于将战后的经济恢复过来,也无精力去挑衅别国经济。这种稳定的国际市场环境,为韩国与中国的经济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会。尤其在出口导向政策上,使这两个国家可以放心的依赖国际市场。这样一来,发达国家经济逐渐发展了国际市场经济也在上升,韩国与中国的经济也在不断发展。
正是因为韩国从自身国情出发,把握历史机遇,调整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从进口替代型战略转向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才会为本国经济打下坚实基础,并扎下深深的根。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重创下,韩国国内生产总值跌至-6.9%,1998年金大执政后,推行企业、金融、公共部门和用工制度四大改革,因为坚实的经济基础,韩国才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克服经济危机。中国亦是如此,建国60多年来,这两项合适政策的实施,中国的经济已经扎下了深深地根。
韩国与中国缔造了历史上经济发展的神话。
结论:任何一个经济薄弱的发展中国家,必须经过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
政策来发展经济。这正是所谓的先学会走才能够放心地去跑。
参考文献:董瑾---《国际贸易学》----2006
薛荣久-----《经贸研究与论文写作》-----2006 池元吉------《世界经济概论》------2006 沙健孙------<<中国近代史纲要>>-----2010 纯文字:3289 其余文字:208 共:349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