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0 12:25:0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长沙市六中2012年下学期高二年级语文:必修五 编号:YW0506-1 编者:黄涓 审核人签名: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长恨歌

班级: 小组: 姓名: 评价: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作者和背景以及李杨的爱情故事。 2.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陕西渭南。唐德宗贞元年间(800)中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官终刑部尚书,又称白香山。

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很得民心。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揭露时弊。

他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家庭,世敦儒业,祖、父皆以明经出身。白居易的青年时代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贫困的生活,使白居易接近了人民,这对他的诗歌创作差不多一开始就走上现实主义的道路有着重大的作用。

白居易的思想带有浓厚的儒、释、道三家杂糅的色彩,但主导思想则是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他的一生,大体上可分为前后两期,而以四十四岁贬江州司马为分界线。前期:主要是“兼济天下”。在创作上,创作了大量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如《秦中吟》、《新乐府》大都作于此时。后期:主要是 “独善其身” 。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闲适诗。

★元白:唐代诗人元稹和白居易。二人文学主张相近,兼相友好,并为当时“新乐府”

运动倡导人。

★长庆体:指唐代诗人元稹、白居易的诗风。二人友好往来,迭相唱和,诗歌风格相近,

于穆宗长庆年间编成《元氏长庆集》和《白氏长庆集》,故并有此称。

2、写作背景: 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瑛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琰入长安,及笄,嫁与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瑶为妃。后为李隆基看中。李欲将杨占为已有,又碍于名分,于是,让她出宫做女道士,而后再迎归宫中,掩耳盗铃。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杨玉环则不仅自己得宠专房,身封贵妃,“声焰震天下”,而且满门亲族也跟着沾光,堂兄杨国忠位居宰相,杨銛官鸿胪卿,杨镕官侍御史,大姐封韩国夫人,三姐封虢国夫人,八姐封秦国夫人。如《长恨歌》所说是“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天宝后期,朝廷内部本已矛盾重重,李隆基对杨家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1

长沙市六中2012年下学期高二年级语文:必修五 编号:YW0506-1 编者:黄涓 审核人签名:

的偏幸,更促进了矛盾的激化。天宝十四载(755),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至陕西马嵬驿,扈从禁军发难,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如请,“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李肇《国史补》)“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在王的提议下,白居易写下了此诗,而陈鸿则写了一篇传奇《长恨歌传》。

3、赏析指导: 以意逆志: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知人论世:孟子原文:“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尚”同“上”。尚友就是与古人为友。

预习检测: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深闺( ) 回眸( ) 粉黛( ) 鼙鼓( ) 骊宫( )绰约( ) ......城阙( ) 花钿( ) 萦纡( )临邛( ) 钗擘( ) .......逶迤( ) 踌躇( ) 衾寒( ) 玉扃( ) 凝睇( )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汉皇重色思倾国 (2)六宫粉黛无颜色 ....(3)可怜光彩生门户 (4)雪肤花貌参差是 ....【学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理清本诗的情节结构: 1、参照课下注释,自读《长恨歌》1遍。

要求:用笔标出读不准、读不懂的地方(语意、句意不懂的地方可小组内解决) 2、听名家诵读。 要求:(1)听准字音。(2)进一步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情感。 3、再次自读诗歌1遍。

要求:用简洁的语言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结合注释,梳理诗歌大意。 4、理清本诗的情节结构。

第一部分(自开头至“不重生男重生女”)写

第二部分(“骊宫高处入青云”至“不见玉颜空死处”) 写

第三部分(“君臣相顾尽沾衣”至“魂魄不曾来入梦”) 写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2

长沙市六中2012年下学期高二年级语文:必修五 编号:YW0506-1 编者:黄涓 审核人签名:

第四部分(“临邛(qióng)道士鸿都客”至结束) 写 5、以小组为单位,自选诗歌片段进行诵读。

二、合作交流,赏析课文: 1、这首诗歌的题目是《长恨歌》,“恨”是什么意思,“长恨”应作何解释? 明确:“恨”是沉重的遗憾,“长”表时间,是感情的延绵,“长恨”就是长久的遗憾,表达了感情的深度和痛苦的沉重。

2、这首诗歌是谁在恨,恨的是什么呢?

明确:是李隆基和杨贵妃在恨,他们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最终杨贵妃身死,而李隆基退位。 学生也可能会答道是诗人或百姓为帝王因美色误国的“恨”,不予否定。但是从篇幅来看,抒写两人的爱情之“恨”确实是最重要的内容

3、造成长恨的直接原因(李杨爱情幻灭的导火索)是什么? 明确:“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安史之乱,禁军发难。

【课堂练习】

白居易是在杨玉环死后大约50年以后写的《长恨歌》,他当然没有见过杨玉环,不过,唐代有一位伟大的诗人是见过杨玉环的,并且也写了描写贵妃美貌的诗歌,他就是李白,他的七言绝句《清平调》三首描述了杨玉环的美丽。

(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槛杆。 问:李白和白居易写杨贵妃的美貌有没有共同点?

明确:他们写杨玉环的美貌都不是正面实实在在地描写,杨玉环到底长得如何,我们是不知道的,只知道她美,国色天香,绝世姿容。两位诗人都是从虚处落笔,把人比喻成花,达到虚实相生的境界,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想象和联想的空间。正如同宋玉描写东家之子之美一样,“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我们也不知道东家之子长什么样,也只知道是美。而这正好是老庄推崇的“大音稀声,大象无形”的境界,而这就是“大美无形”了。

长恨歌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