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少版四年级美术上册12 老房子-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9:52:2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2 老房子-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类型 老房子 造型·表现 执教 课时 1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是相对独立的一个单元。原始人类为避寒暑风雨,防虫蛇猛兽,住在山洞里或树上,这就是所谓的“穴居”和“巢居”(树上筑巢)。经过不断进化,古人开始营建房屋。据目前考古发掘证明,我国最早的房屋建筑产生于距今约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的房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陕西西安半坡遗址为代表的北方建筑模式——半地穴式房屋和地面房屋。半地穴式房屋多圆形,地穴有深有浅,以坑壁作墙基或墙壁。坑上搭架屋顶,顶上抹草泥土。有的四壁和屋室中间还立有木柱支撑屋顶。一种是以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为代表的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的建筑模式——干栏式建筑,一般是用竖立的木桩或竹桩构成高出地面的底架,底架上有大小梁木承托的悬空的地板,其上用竹木、茅草等建造住房。 房屋的发展记录着人类发展的历史,因此被称为“凝固的历史”,人类发展至今,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都有其不同特色的老房子和文化,被一代代传承。站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站在钢筋水泥金属林立的现代建筑里,回头望望那外表朴素、材质简单、带着大自然清香的老房子,静心体会,用心灵触摸,会发现在它们身后那沉甸甸的智慧,让人陶醉,让人感动。 教材展示了古今中外各具特色的老房子,它们有着不同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堪称典范。学生徜徉其中,可以结合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生活习惯和科技发展等因素,立体化地去理解老房子的材料、造型、工艺特色,从而建立起对老房子的正确审美情感。 学生情况: 在现代科技文化簇拥下成长的孩子,对老房子感情淡薄。在崇尚拆迁重建的当下,很少见到有一定年龄的老房子,而现在部分地区对老房子老建筑的恢复和重建,正是崇尚文化、尊重历史的一种意识苏醒。老房子是一首诗,流淌了千年。鼓励学生用探索的目光去追寻老房子背后的文化与生活,可以唤起他们对老房子的尊重与欣赏。 考虑到教材容量较大,内涵丰富,若面面俱到,不免隔靴搔痒,因此建议本课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可以从具有江苏本土特色的老房子着手,学会欣赏学会表现; 第二课时:用第一课时学会的方法学习探索研究古今中外各地自己感兴趣的老房子,并进行综合材料粘贴,表现出不同老房子的特色韵味。 教学方式、手段:直观欣赏、对比法,讲解法,实践操作法,多媒体演示法等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江南老房子的结构、造型、材质、功能等特色,感受其独特的建筑韵味。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用撕纸添画的方式,表现老房子的沧桑古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老房子的历史与价值,唤起对老房子的独特审美与热烈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从门、窗、墙、瓦感受其独特的美,学会欣赏老房子。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材料、线条、色彩、造型等美术造型元素,表现老房子韵味。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老师想问一下,你们都住什么样的房子里?(楼房) 师:住过这样的房子吗?(图片)它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老、旧、丑) 师:在你们眼里这又老又旧又破的老房子,我对它却有着深厚的感情,因为在这样的老房子里不但能找到我童年的记忆,更有着咱们祖先的智慧。 二、揭题 师:同学们,时光斗转星移,散落在世界各地的老房子始终默默伫立着,它看着一代代人来一代代人去。看着它就像是在翻阅一本厚厚的历史书,在这里,你能找到先辈们生活的痕迹,见证城市的变迁。今天我们一起穿过时光隧道,走进咱们江南的老房子,一起来找找历史遗留下来的密码。 师:“水从门前过,船在屋下走”,江南水乡有着“东方威尼斯”的美称。请你仔细瞧一瞧,你有什么问题可以问问老师的?(这个房子的年龄多大了?为什么都造在水边……) 师:江南被称为“水乡”,水流纵横交错,所以人们喜欢“逐水而居,沿河而造”,只要打开门走下石阶就可以到水边淘米、洗衣服。可是把房子造在水边,也会有很多问题,比如说水边的泥土比较松散,房子会不牢固,人们就用高高厚厚的石基来加固房子,还有的用了

“吊脚楼”的形式。

师:对老房子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师:古时候可没有玻璃,窗上要糊纸。纸是透光的,而这样雕花,不但起到了装饰作用,还方便了糊纸。想一想,当阳光透过雕花木窗投射在地上,该是怎样的一幅美妙的图画呀。江南多雨,并不总是阳光明媚哦,老师倒要问问你们了,老房子是怎样来防雨的呢?

(老房子屋顶铺了瓦片可以防雨)

师:瓦片怎么铺才能防雨?我们聪明的祖先是这样用瓦片来防雨的,一起来看一下。(演示瓦片的排列方法与泄水原理)下雨的时候,雨水沿着瓦片汇集在一起,从屋檐流下,雨越大,水越急,像是挂了一道水帘子,特别漂亮呢!老师小时候就特别喜欢!

师:现在你对这老房子有什么新感觉?

师:是呀。人们不是简单造一个遮风挡雨的住所,而是巧妙结合了江南的气候、地理特征,运用了最普通的砖、木、石这些材料,创造了这独特的建筑,为自己创造了极其方便又富有情趣的生活,这可是我们祖先充满智慧的独特创造。所以,现在一些有特色的老房子已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被珍藏、保护起来了。在咱们家乡,也有这样的老房子,你见过吗?在哪里见过?(惠山古镇,古运河旁边……)

设计意图:千年的老房子与孩子有多少距离?怎样才能从破败的房子中寻找到它独特的美?从生活的角度切入,让孩子在观察中思考、交流中体会其中蕴含的智慧创造?从而从内心深处唤起对老房子的认同和尊重。

三、欣赏

1. 师:是啊,老房子就像一位老人,慈祥又亲切,它记载着千年的沧桑,百年的风雨,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近它,去品味这老酒一般甘香醇厚的独特韵味……

教师配乐朗诵:

清晨,当阳光还未透过雕花窗,一阵橹声把我们从梦中唤醒,打开厚重的木门,千年古镇如水墨画般展现在眼前:高低错落的老房子散落在小河两旁,有着梦幻般的恬静和美丽。